第1篇 安全事故應急管理辦法
1、總則
1.1為執(zhí)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增強公司生產全過程的安全防范能力,確保公司在一旦發(fā)生事故的情況下,能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故的蔓延擴大,同時也為事故的善后處理及進一步的調查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根據公司的實際,特制定本辦法。
1.2本辦法適用于本公司廠區(qū)(生產廠區(qū))、總庫區(qū)內與生產安全直接相關的各類事故。如:燃燒、設備損毀、火災、中毒、中暑、自然災害、坍塌、人員傷害等事故的應急處理。
2、組織機構及職責
2.1成立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以下簡稱應急小組),由總經理任組長,主管生產安全的總經理助理任常務副組長,生產部部長任副組長;成員由技術部、生產車間等單位的主要領導組成。
2.2應急管理職責在生產(或其它)相關過程的突發(fā)安全事故中,應急小組負責生產方式的改變、人員的調配、現場搶救指揮、現場保衛(wèi)、隱患清理等綜合性工作。
3、實施程序
3.1安全事故的分類
3.1.1一類(輕微)事故。主要指在生產作業(yè)及其它相關過程中發(fā)生的設備部件失靈毀壞、工程設施損壞、人員的輕微摔、跌、碰、燙傷、中暑等。
3.1.2二類(一般)事故。主要是指在生產作業(yè)及其它相關過程中發(fā)生的單臺機械設備的毀損(不影響其它生產環(huán)節(jié))、燃燒、工程設施的重大損壞、人員的一般性傷害、多人輕度中暑、中毒、較輕的自然災害損失等。
3.1.3三類(重大或特大)事故。主要指生產作業(yè)及其它相關過程中發(fā)生的多臺設備、設施的嚴重損壞、燃燒、火災、重大自然災害、人員重傷或死亡等嚴重傷害。
3.2安全事故應急處理過程
3.2.1一類事故的處理,原則上由單位自行組織處理,但處理后應將具體情況形成書面材料報告安生部。
a)事故發(fā)生后,現場(或最先到達現場)人員應采取措施,如斷電、停氣等,控制事故的蔓延擴大,單位應指定專人負責現場指揮。
b)若有受傷人員,則立即搶救,在現場條件下簡單處理后,可視情況送衛(wèi)生所或醫(yī)院救治。
c)現場事故處理,應有專人進行完整記錄,并有單位行政主要負責人簽字。
3.2.2二類事故的處理,原則上由生產部負責,其它單位配合處理,其后將具體情況形成書面材料報告主管安全的總經理助理。
a)事故發(fā)生后,立即報告生產部,事故所在的單位負責人和安生部部長應立即到現場,安監(jiān)人員和其它相關人員應參與應急處理,同時報告主管安全副總經理。
b)現場(或最先到達現場)人員應立即采取措施如斷電、停氣等,控制事故的蔓延擴大,同時立即上報。
c)現場應急指揮由在場的最高管理人員負責。
d)若有人員傷害,應最先搶救受傷害人員,經簡單處理后,應以最快的速度送衛(wèi)生所或直接送醫(yī)院救治,該過程中,事故單位的最高管理者必須參與組織領導。
e)現場事故處理應有專人記錄,所在單位行政主要負責人簽字,并上報生產部。生產部進行調查、分析后,形成書面材料上報主管安全的總經理助理。
3.2.3三類事故的處理,由公司主要領導人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指揮搶救工作,主要領導因事不能及時趕到時,由主管安全的總經理助理負責,在主管安全的總經理助理不能到達現場的情況下,由生產部部長負責,其它部門配合處理。
a)事故發(fā)生后,事故發(fā)生單位立即報告生產部和主管安全的總經理助理,生產部應根據事故情況通知相關單位執(zhí)行生產變更命令。
b)主管安全總經理助理和生產部部長應立即下達應急狀態(tài)命令,并馬上趕到現場,根據情況達到上報有關上級部門規(guī)定的要立即報集團公司安監(jiān)局、省、市主管部門。
c)生產部根據情況通知各相關單位領導到現場參與事故狀態(tài)下的應急處理。
d)接通知后,各級領導人員必須迅速趕到指定地點。其中居住在本公司生活區(qū)人員15分鐘內到達現場,公司外居住人員40分鐘內到達現場。
e)在事故處理中,現場(或最先到達現場)人員應首先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的蔓延擴大,同時報告,如伴有重大燃燒,可直接撥打119報火警。
f)事故搶救中,應以人員的生命安全為首位,首先搶救被傷害人員,同時還應實施安全救護,做好自身安全保護。
g)事故現場的管理指揮,由在場的最高管理人員負責,其他人員服從指揮調度。主管安全副總經理未到場時,由安生部負責。
h)公司消防、保衛(wèi)人員接應急通知后,必須在10分鐘內趕到現場,實施搶救和保衛(wèi)管制。
i)現場事故應有專人進行完整記錄,并有主管安全副總經理或安生部部長簽字。
4、責任紀律
4.1接到應急通知后,各級人員均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諉參與。
4.2參與事故應急工作的各級人員必須服從指揮、調度。
4.3 在事故的應急過程中,各級人員必須盡職盡責,不得消極、抵觸。
4.4在事故的應急過程中,無關人員(或經現場指揮人員要求撤離的人員)不得在事故現場逗留,不得在管制范圍內聚集或設障。
4.5在事故的應急過程中,各級人員不得故意破壞現場,不得擅自將事故相關的器、物帶離現場,不得做與應急不相稱的事。
對違反以上五條者,將根據情節(jié)的輕重,嚴格按公司有關規(guī)定從重處理,并追究相關責任。
第2篇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guī)范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管理,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等有關法規(guī)、規(guī)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擔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簡稱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應急預案編制、評審、發(fā)布、備案、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等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應急預案管理應當遵循綜合協(xié)調、分級負責、屬地為主、企地銜接、動態(tài)管理的原則。
第四條 應急預案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上級預案的規(guī)定,符合工作實際和工程項目實際情況。
第二章 預案編制和內容
第五條 應急預案體系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編制本部門綜合應急預案;
建設單位應當編制本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并按照影響工程周邊環(huán)境事故類別編制工程項目應急預案;
施工單位應當編制所承擔工程項目的綜合應急預案,并按工程事故、影響周邊環(huán)境事故類別編制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同時制定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第六條 各類應急預案編制內容各有側重。
綜合應急預案是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應對工作的總體安排。主要規(guī)定工作原則、組織機構、預案體系、事故分級、監(jiān)測預警、應急處置、應急保障、培訓、演練與評估等,是應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各類質量安全事故的綜合性文件。
工程項目應急預案是指針對某一類型或某幾種類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安全事故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主要規(guī)定應急響應責任人、風險防范和監(jiān)測、信息報告、預警響應、應急處置、人員疏散組織和路線、可調用或可請求援助的應急資源情況以及實施步驟等,體現自救互救、信息報告和先期處置特點。
現場處置方案是指針對某一特定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事故現場處置工作而預先制定的方案。主要規(guī)定現場應急處置程序、技術措施及實施步驟。側重于細化企業(yè)先期處置,明確并落實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直接處置權和指揮權;嚴格遵守安全規(guī)程,科學組織有效施救,確保救援人員安全,并強化救援現場管理?,F場處置方案是工程項目應急預案的技術支持性文件。
第七條 編制應急預案應當在開展風險評估、應急資源調查和能力評估的基礎上進行。質量安全風險類別見附件。
第八條 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應當相互銜接,并與所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應急預案相銜接。
第九條 應急組織機構、應急救援隊伍、應急裝備物資儲備清單、應急集結路線圖等應急資源信息應當及時更新,確保信息準確有效。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可根據實際需要建立應急資源管理信息系統(tǒng),實現應急資源信息的及時更新與管理。
第三章 預案評審和發(fā)布
第十條 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對各自編制的綜合應急預案組織評審。工程項目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可視情況組織評審。
第十一條 評審人員應當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安全生產或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相關人員。
評審人員與應急預案編制單位不得存在隸屬關系。
第十二條 評審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應急預案是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等,是否與有關應急預案進行了銜接;
(二)主體內容是否完備,組織體系是否科學合理;責任分工是否合理明確;
(三)風險評估及防范措施是否具有針對性;
(四)響應級別設計是否合理,應對措施是否具體簡明、管用可行;
(五)應急保障資源是否完備,應急保障措施是否可行。
評審后應形成書面評審意見。
第十三條 應急預案發(fā)布前,編制單位應當征求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意見。
第十四條 應急預案應經編制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分管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的負責人審批。審批方式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第十五條 應急預案發(fā)布后,編制單位應當將預案送達預案涉及的其他部門和單位。
第四章 預案備案
第十六條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在綜合應急預案印發(fā)后2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單位備案。
(一)建設主管部門綜合應急預案報送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二)建設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報送建設主管部門備案;
(三)施工單位綜合應急預案報送工程所在地建設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備案。
第十七條 應急預案備案時,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應急預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三)應急預案評審意見。
第五章 演練和培訓
第十八條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演練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實戰(zhàn)演練、桌面推演等方式,組織開展聯(lián)動性強、形式多樣、節(jié)約高效的應急演練。
第十九條 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制定應急預案演練計劃,結合實際情況定期組織預案演練。建設主管部門每3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有針對性地經常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每年至少組織一次,視情況可加大演練頻次。
第二十條 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對應急預案演練進行評估,并針對演練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評估和修訂意見應當有書面記錄,并及時存檔。
鼓勵委托第三方進行演練評估。
第二十一條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定期開展應急預案和相關知識的培訓,至少每年組織一次,并留存培訓記錄。應急預案培訓應覆蓋預案所涉及的相關單位和人員。建設主管部門應當監(jiān)督檢查培訓開展情況。
第六章 評估和修訂
第二十二條 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建立定期評估制度,分析評價預案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實現應急預案的動態(tài)優(yōu)化和科學規(guī)范管理。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急預案編制單位應當修訂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
(一)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上位預案中的有關規(guī)定發(fā)生變化的;
(二)應急指揮機構、主要負責人及其職責發(fā)生調整的;
(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規(guī)模發(fā)生較大變化的;
(四)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風險發(fā)生較大變化的;
(五)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設計方案、施工工法等發(fā)生較大變化的;
(六)在事故應對和應急演練中發(fā)現重大問題,需要作出調整的;
(七)應急預案編制單位認為應當修訂的其他情況。
第二十四條 對組織指揮體系與職責、應急處置程序、主要處置措施、分類分級標準等重要內容進行修訂的,應當按本辦法規(guī)定進行評審和備案。
第七章 人力和經費保障
第二十五條 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要指定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備案、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等工作。
第二十六條 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將應急預案編制、評審、培訓、演練、評估和修訂等工作所需經費納入預算,統(tǒng)籌安排;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按照預案要求落實相應的應急物資、裝備及隊伍,保證相應費用的投入。確保專款專用,不得挪用。
第八章 附 則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建設主管部門可以依據本辦法的規(guī)定,結合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由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印發(fā)之日起施行。
附件
城市軌道交通工程質量安全風險類別
一、工程施工風險
(一)明挖法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圍護結構施工、基坑降水、支撐架設及拆除、土方開挖、主體結構施工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永久結構、圍護結構(圍護樁、連續(xù)墻等)、邊坡、支撐構件(錨索、圍檁、鋼支撐)、模板支架的穩(wěn)定性,以及基坑進水、基底隆起的風險。
(二)盾構法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盾構吊裝、盾構始發(fā)和到達、盾構開倉及換刀、管片拼裝、電瓶車運輸、聯(lián)絡通道施工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進出洞土體的穩(wěn)定性、開倉過程中土體穩(wěn)定性及有害氣體、盾構進水的風險。
(三)礦山法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豎井開挖、隧道開挖、爆破作業(yè)、聯(lián)絡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襯結構施工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冒頂、片幫、涌水、模板支架坍塌的風險。
(四)高架段施工風險
主要從工程及水文地質、基礎施工、墩身施工、架橋機架設作業(yè)、橋面鋪裝作業(yè)、預應力張拉等進行風險分析。重點分析模板支架穩(wěn)定性。
(五)軌行區(qū)及機電安裝施工風險
主要分析軌行區(qū)吊裝、鋪軌、安裝、裝修等作業(yè)以及機電設備吊裝、運輸及安裝調試作業(yè)的操作風險。
(六)其他施工風險
主要分析工程施工過程中(含施工前場地“三通一平”及房屋拆遷、管線拆改遷、臨時建筑物搭建、臨時電路架設等前期工作)可能造成設備傾覆、起重傷害、機械傷害、觸電、腳手架垮塌、物體打擊、高空墜落、火災、車輛傷害、爆炸傷害(鍋爐、容器、瓦斯、炸藥)等風險。
二、自然環(huán)境與周邊環(huán)境風險
(一)自然環(huán)境風險
主要包括:天氣災害風險、地震災害風險、地質災害風險以及河湖海洋災害風險等。
(二)周邊環(huán)境風險
主要包括:工程鄰近的建(構)筑物、地下管線、橋梁、隧道、道路、軌道交通設施等風險。
第3篇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guī)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管理,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和省政府有關規(guī)定,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qū)域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發(fā)布、備案、培訓、演練和修訂等工作,適用本細則。
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務院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第三條 應急預案的管理遵循綜合協(xié)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
第四條 省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負責全省應急預案的綜合協(xié)調管理工作。省政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本行業(yè)、本領域內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
設區(qū)的市、縣(市、區(qū))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應急預案的綜合協(xié)調管理工作。設區(qū)的市、縣(市、區(qū))人民政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本行業(yè)、本領域內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應急預案的編制
第五條 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的規(guī)定;
(二)結合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情況;
(三)結合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的危險性分析情況;
(四)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五)有明確、具體的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程序,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
(六)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并能滿足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的應急工作要求;
(七)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
(八)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第六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同級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應急預案,結合應急管理工作要求,組織制定相應的部門應急預案。
第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標準和《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aq/t9002-2006)(以下簡稱《導則》),結合本單位的危險源狀況、危險性分析情況和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點,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
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按照針對情況的不同,分為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第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風險種類多、可能發(fā)生多種事故類型的,應當組織編制本單位的綜合應急預案。
綜合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本單位的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預案體系及響應程序、事故預防及應急保障、應急培訓及預案演練等主要內容。
第九條 對于某一種類的風險,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根據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和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類型,制定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
專項應急預案應當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征、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預防措施、應急處置程序和應急保障等內容。
第十條 對于危險性較大的重點崗位,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重點工作崗位的現場處置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應當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征、應急處置程序、應急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等內容。
第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編制的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之間應當相互銜接,并與所涉及的其他單位的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第十二條 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聯(lián)系方式、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應當經常更新,確保信息準確有效。
第三章 應急預案的評審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各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專家對本部門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審定;必要時,可以召開聽證會,聽取社會有關方面的意見。涉及相關部門職能或者需要有關部門配合的,應當征得有關部門同意。
第十四條 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使用單位和中型規(guī)模以上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組織專家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評審應當形成書面紀要并附有專家名單。
前款規(guī)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論證。
第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的評審或論證由生產經營單位自行組織。參加應急預案評審的人員應當包括應急預案涉及的主管部門人員、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部門人員和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
專家從各級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專家?guī)熘谐槿?參加評審的專家應不少于3人。
評審人員與所評審預案的生產經營單位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第十六條 應急預案的評審或者論證應當符合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指南(試行)》(安監(jiān)總廳應急〔2009〕73號)的要求,注重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預防措施的針對性、組織體系的科學性、響應程序的操作性、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
第十七條 應急預案評審采取形式評審和要素評審兩種方法。
形式評審主要用于應急預案備案時的審查,依據《導則》和有關行業(yè)規(guī)范,對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附件項目以及編制程序等內容進行審查,重點審查應急預案的規(guī)范性和編制程序。
要素評審用于生產經營單位組織的應急預案評審工作,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導則》和有關行業(yè)規(guī)范,從合法性、完整性、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操作性和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
第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經評審或者論證后,符合相關要求的,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公布。
第四章 應急預案的備案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各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應急預案,應當報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備案。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應急預案,應當抄送同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
第二十條 中央駐魯和省管企業(yè)的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報省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備案,同時抄報有關主管部門和所在地設區(qū)的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其所屬單位的應急預案分別抄送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備案。
前款規(guī)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中涉及實行安全生產許可的,其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按照隸屬關系報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備案;未實行安全生產許可的,其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的備案,由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確定。
煤礦企業(yè)的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報相關主管部門備案,同時抄報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
第二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申請應急預案備案,應當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三份):
(一)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
(二)應急預案評審或者論證意見;
(三)應急預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第二十二條 受理備案登記的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對應急預案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備案并出具應急預案備案登記表;不符合要求的,將意見反饋送審單位,送審單位修改符合要求后,重新報送備案。
第二十三條 對于實行安全生產許可的生產經營單位,已經進行應急預案備案登記的,在申請安全生產許可證時,可以不提供相應的應急預案,僅提供應急預案備案登記表。
第二十四條 各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指導、督促檢查生產經營單位做好應急預案的備案登記工作,建立應急預案備案登記建檔制度。
第五章 應急預案的實施
第二十五條 各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將應急預案管理納入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加強對應急預案的監(jiān)督檢查。
第二十六條 各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普及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從業(yè)人員、所涉及的周邊社區(qū)和居民的安全意識及應急處置技能。
第二十七條 各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將應急預案的培訓納入安全生產培訓工作計劃,并組織指導本行政區(qū)域內重點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培訓工作。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應急預案培訓計劃,認真組織開展應急預案培訓活動,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方案。
應急預案的要點和程序應當張貼在應急地點和應急指揮場所,并設有明顯的標志。
第二十八條 各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性或專業(yè)性演練,提高本部門、本地區(qū)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第二十九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年度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預防重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第三十條 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應急預案演練組織單位應當對應急預案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
第三十一條 各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當每年對應急預案的管理情況進行總結。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總結應當報上一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
第三十二條 各級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根據預案演練、機構變化等情況適時修訂。
生產經營單位制定的應急預案至少每三年修訂一次,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預案應當及時修訂:
(一)生產經營單位因兼并、重組、轉制等導致隸屬關系、經營方式、法定代表人發(fā)生變化的;
(二)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工藝和技術發(fā)生變化的;
(三)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險源的;
(四)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或者職責已經調整的;
(五)依據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發(fā)生變化的;
(六)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要求修訂的;
(七)應急預案管理部門要求修訂的。
第三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報告應急預案的修訂情況,并按照報備程序重新備案。
第三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配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及裝備,建立使用狀況檔案,定期檢測和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狀態(tài)。
第三十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發(fā)生事故后,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有關力量進行救援,并按照規(guī)定將事故信息及應急預案啟動情況報告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
第六章 獎懲措施
第三十七條 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獎勵機制,對于在應急預案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人員,可以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未按照本細則規(guī)定備案的,依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由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給予行政處罰。
第三十九條 生產經營單位未制定應急預案或者未按照應急預案采取預防措施,導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由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責令停產停業(yè)整頓,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對應急預案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第四十一條 應急預案評審及備案的表格按照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統(tǒng)一制定的實行。
第四十二條 各設區(qū)的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以依據本細則的規(guī)定,結合本地區(qū)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
第四十三條 本細則自印發(fā)之日起施行。
第4篇 冷庫房消防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管理辦法
1、 冷庫須配備滅火器、消防斧等消防用具,庫房人員須具備一定的消防知識并能熟練使用滅火器等消防器具;
2、 發(fā)生火災等事故時,應及時撥打火警、醫(yī)療急救等報警電話、報警時應當說清楚事故發(fā)生地點、燃燒物種類等情況;
3、 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利用現有的一切消防設施阻止火情進一步擴大,以減少損失;
4、 冷庫如發(fā)生液氨泄露事故,應及時通知機房人員關閉機器及相關閥門,切斷電源,并疏散人員;
5、 通知專業(yè)人員進行堵漏等相關應急措施;
*****公司
年月日
第5篇 港口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第一條[編制依據和目的] 為了規(guī)范港口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交通運輸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規(guī)定》和國務院有關規(guī)定,結合港口生產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辦法適用于港口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的編制、發(fā)布、備案、演練等工作。
第三條[備案管理的原則] 應急預案的管理遵循綜合協(xié)調、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
第四條[明確預案管理的主管部門] 交通運輸部主管全國港口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港口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條[明確生產經營人的職責] 港口經營人負責落實本單位應急預案編制、評審(或論證)、備案、宣傳、培訓和演練等工作,并組織應急預案確定的各項措施的實施。
第六條[行政部門預案的編制要求]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的規(guī)定;
(二)結合本港區(qū)的安全生產實際及危險性分析,適應本港區(qū)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實際需求;
(三)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并能滿足本港區(qū)、本部門的應急工作要求;
(四)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五)基本要素齊全、完整,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
(六)應與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第七條[應急預案操作手冊要求] 地方各級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同級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級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的應急預案,結合工作實際,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編制相應的港口應急預案和應急預案相對應的簡明操作手冊。
第八條[企業(yè)預案的編制要求] 企業(yè)港口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的規(guī)定;
(二)結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實際及危險性分析,適應本單位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實際需求;
(三)應急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四)有明確、具體的事故預防措施、應急程序和應急保障措施,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能滿足本單位的應急工作要求;
(五)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并能滿足本港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的應急工作要求;
(六)基本要素齊全、完整,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
(七)應與上級政府、部門和本單位的相關應急預案相
互銜接。
(八)對于危險貨物港口經營人應當制定現場處置方
案。現場處置方案應當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征、應急處置程序、應急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等內容。
(九)港口經營人編制的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之間應當相互銜接,并與所涉及的其他單位、上級部門的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第九條[預案附件內容要求] 應急預案應當包括應急組織機構和人員的聯(lián)系方式、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應當經常更新,確保信息準確有效。各種預案之間應相互銜接,并與預案所涉及的其他單位的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第十條[部門預案評審要求] 地方各級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專家對本部門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審定。涉及相關部門職能或者需要有關部門配合的,應當征得有關部門同意,報同級政府批準發(fā)布。
第十一條[港口經營人預案論證要求] 港口經營人應急預案由港口經營人自行組織論證,必要時邀請評審專家和應急預案涉及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參加。
第十二條[部門預案備案要求] 地方各級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的應急預案,應當報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港口經營人預案備案要求] 港口經營人進行應急預案備案時,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及電子文檔;
(二)應急預案論證意見;
(三)論證人員簽名表;
(四)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危險貨物現場處置方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第十四條[受理部門備案要求] 受理備案登記的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應當對材料齊全的應急預案及時備案。
第十五條[備案登記建檔工作要求] 各級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應當指導、督促檢查港口經營人做好應急預案的備案登記工作,建立應急預案備案登記建檔制度。
第十六條[預案宣傳教育要求] 各級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應當將應急預案的培訓納入安全生產培訓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本行政區(qū)域內重點港口經營人的應急預案培訓工作。
港口經營人應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普及生產安全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知識,提高從業(yè)人員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置技能,使有關人員了解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方案。應急預案的要點和程序應當張貼在應急地點和應急指揮場所,并設有明顯的標志。
第十七條[應急演練要求] 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提高本部門、本港區(qū)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各級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應當每年對應急預案的管理情況進行總結。
第十八條[演練頻次要求] 港口經營人應當制定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預防重點,危險貨物港口經營人每半年演練一次,其他港口經營人每年演練一次。
第十九條[演練評估總結要求] 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應急預案演練組織單位應當對應急預案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
第二十條[部門預案修訂要求] 地方各級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根據預案演練、機構變化等情況適時修訂。
第二十一條[港口經營人預案修訂要求]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港口經營人應當及時修訂應急預案:
(一)港口經營人因兼并、重組、轉制等重大變化導致現行應急預案不適用的;
(二)港口經營人生產工藝和技術發(fā)生變化的;
(三)周圍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險源的;
(四)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或者職責已經調整的;
(五)依據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發(fā)生變化的;
(六)應急預案演練評估報告要求修訂的;
(七)應急預案管理部門要求修訂的。
(八)港口經營人制定的應急預案應當至少每三年修訂一次,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
第二十二條[預案修訂報備要求] 港口經營人應當及時向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報告應急預案的修訂情況,并按照有關應急預案報備程序重新備案。
第二十三條[應急物資配備要求] 港口經營人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配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及裝備,建立使用狀況檔案,定期檢測和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狀態(tài)。
第二十四條[明確應急預案啟動后的報告程序] 港口經營人發(fā)生事故后,應當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有關力量進行救援,并按照規(guī)定將事故信息及應急預案啟動情況報告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和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
第二十五條[表彰獎勵] 對于在應急預案編制和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人員,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港口經營人可以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十六條[處罰] 港口經營人應急預案未按照本辦法規(guī)定備案的,由縣級以上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guī)定予以處罰。港口經營人未制定應急預案或者未按照應急預案采取預防措施,導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由縣級以上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的規(guī)定,責令停產停業(yè)整頓,并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七條[施行時間] 本辦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第6篇 某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guī)范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完善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安全生產條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結合自治區(qū)煤礦生產安全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自治區(qū)行政區(qū)域內各級負有煤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職責的部門和煤礦企業(yè)。
本辦法所稱各級負有煤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職責的部門是指各產煤地(州、市)和縣(市、區(qū))煤炭管理部門及其負責煤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機構(以下簡稱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安全監(jiān)察機構(以下簡稱煤監(jiān)機構)。
本辦法所稱煤礦企業(yè)是指從事煤炭生產、礦井基本建設(含改擴建、技術改造)和承擔煤礦建設工程的公司(煤礦)和單位。
本辦法所稱應急預案管理是指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yè)的各類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發(fā)布、備案、培訓、演練、實施、修訂和監(jiān)督檢查等工作。
第三條 自治區(qū)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工作應當遵循綜合協(xié)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
新疆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自治區(qū)煤炭工業(yè)管理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負責全區(qū)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監(jiān)督管理和指導工作。
各產煤地(州、市)和縣(市、區(qū))應急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應急預案的監(jiān)督管理和指導工作。
第四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yè),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guī)定,建立健全應急預案管理制度,完善應急預案體系、規(guī)范開展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發(fā)布、備案、培訓、演練、修訂和監(jiān)督管理等工作,保證各類應急預案的有效實施。
第二章 應急預案編制
第五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本級人民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應急預案,綜合本級、本部門職責和煤炭行業(yè)特點,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
第六條 煤礦企業(yè)的應急預案應在全面分析危險因素和各類事故隱患,客觀評估危險源狀況、危險性分析和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點及應急能力、應急資源,廣泛聽取一線作業(yè)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礦山救援隊伍指戰(zhàn)人員及應急管理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根據本辦法和《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及有關標準和規(guī)定編制。
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體系一般由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構成。
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15萬t/a(含15萬t/a)以下,且危險性較小的煤礦企業(yè)(低瓦斯、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無礦壓沖擊危險性),其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可合并編制。
第七條 煤礦企業(yè)的綜合應急預案是本單位應對各類災害事故的綜合性文件,其主要內容:包括本單位的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預案體系及響應程序、事故預防及應急保障、應急培訓及預案演練等。
第八條 對于某一種類的風險,煤礦企業(yè)應當根據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和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類型(如:礦井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火災事故、頂板事故、水災事故、瓦斯突出事故、沖擊地壓等),制定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其主要內容: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征、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預防措施、應急處置程序和應急保障等。
第九條 煤礦企業(yè)針對危險性較大的重點崗位、作業(yè)場所、主要設備和設施,應當制定現場處置方案,其主要內容: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征、應急處置程序、應急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等。
第十條 編制應急預案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和《本辦法》。
(二)結合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公司、礦井)實際。
(三)結合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的危險性分析情況。
(四)應急救援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五)有明確、具體的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程序,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
(六)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并能滿足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公司、礦井)的應急工作要求。
(七)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
(八)應急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第三章 應急預案評審
第十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編制的應急預案,應當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評審,參加評審的人員應當包括應急預案涉及的其它有關部門人員、煤礦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
第十一條 煤礦企業(yè)應當自行組織專家或委托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并形成書面報告,其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一)應急預案名稱。
(二)評審地點、時間。
(三)評審專家和參加評審會人員的名單。
(四)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綜合評審意見。
第十二條 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的評審由煤礦企業(yè)自行組織。參加應急預案評審的人員,包括應急預案涉及的有關部門人員、礦山救援隊伍的指戰(zhàn)人員、安全生產管理部門人員和應急管理的專家及應急管理部門人員,并邀請駐地煤監(jiān)機構人員參加。
應急管理的專家應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和管理經驗,可從自治區(qū)煤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專家?guī)熘谐槿 ?/p>
參與評審專家的人數應根據企業(yè)規(guī)模而定。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為90萬t/a(含90萬t/a)以上的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評審相關專業(yè)專家人數一般不少于7人;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為90萬t/a以下,45萬t/a(含45萬t/a)以上的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評審相關專業(yè)專家人數一般不少于5人;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為45萬t/a以下的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評審相關專業(yè)專家人數一般不少于3人。
第十三條 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的評審要以會議形式進行。評審內容應當注重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危險分析的科學性、預防和救援措施的針對性、組織體系的科學性、應急響應程序的可操作性、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評審人員和專家應本著對社會和企業(yè)負責的態(tài)度,嚴格執(zhí)行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標準規(guī)定,全面、科學、客觀、公正開展評審工作。
第十四條 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評審采取形式評審和要素評審兩種方法。形式評審是受理備案登記的應急管理部門對于應急預案備案的評審工作;要素評審是煤礦企業(yè)組織的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應急預案評審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意見進行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給出具體修改意見或建議。
(一) 形式評審。依據《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其它有關規(guī)定及標準,主要對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附件項目以及編制程序等內容進行審查,重點審查應急預案的規(guī)范性和編制程序。應急預案形式評審的具體內容及要求,見附表 1。
(二) 要素評審。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其它有關規(guī)定及標準,從合法性、完整性、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操作性和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應急預案要素評審的具體內容及要求。
第十五條 煤礦企業(yè)應認真分析研究專家的評審意見,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專家組會議評審意見要求重新組織評審的,煤礦企業(yè)應按要求修訂,重新組織評審合格后,由煤礦企業(yè)主要負責人簽署印發(fā)。應急預案印發(fā)文件或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聲明內容及簽字應當作為應急預案批準頁的主要內容。
第四章 應急預案備案
第十六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編制的應急預案,上報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應急管理部門備案,同時報送駐地煤監(jiān)機構。
第十七條 煤礦企業(yè)按照以下規(guī)定將應急預案報送應急管理部門備案。
(一)納入自治區(qū)直接監(jiān)管的煤礦企業(yè)及其所屬礦井、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為90萬t/a(含90萬t/a)以上的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征得煤礦企業(yè)所在地(州、市)應急管理部門意見后,向新疆煤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自治區(qū)煤炭工業(yè)管理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備案。
(二)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為90萬t/a以下,45萬t/a(含45萬t/a)以上的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征得煤礦企業(yè)所在地縣(市、區(qū))應急管理部門意見后,向煤礦企業(yè)所在地(州、市)應急管理部門備案。
(三)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為45萬t/a以下的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向煤礦企業(yè)所在縣(市、區(qū))應急管理部門備案。
(四)各煤礦企業(yè)的應急預案向有關應急管理部門備案后,應送為其本煤礦企業(yè)服務的礦山救援隊伍。
第十八條 煤礦企業(yè)向應急管理部門備案應急預案時,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
(二)應急預案綜合評審意見。
(三)煤礦企業(yè)所在地(州、市)或者煤礦企業(yè)所在縣(市、區(qū))應急管理部門意見。
(四)應急預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五)應急預案相關附件。
第十九條 受理備案登記的應急管理部門應當對應急預案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備案并出具應急預案備案證明;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備案并說明理由,并將意見反饋送審單位,送審單位對預案進行修改完善符合要求后,重新報送備案。已經進行應急預案備案登記的煤礦企業(yè),在申請辦理有關行政許可事項時,可提供應急預案備案證明,不再提供相應的應急預案。
第二十條 各級煤炭管理部門和煤監(jiān)機構要加強對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的監(jiān)督管理,依法將應急預案作為行政許可事項的必要條件。凡是沒有編制應急預案或者應急預案沒有通過專家評審的,沒有按照本辦法第十七條的規(guī)定進行備案的煤礦企業(yè),向煤炭管理部門和煤監(jiān)機構申請辦理、變更、延期煤炭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礦井基本建設(含改擴建、技術改造)項目開工申請、安全設施竣工驗收時,不得辦理、變更、延期煤炭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不得批準礦井基本建設(含改擴建、技術改造)項目開工申請,不得通過安全設施竣工驗收。
第五章 應急預案實施
第二十一條 應急預案的要點、應急程序和能夠反映礦井實際情況的礦井井上、下對照圖、采掘工程平面圖、通風系統(tǒng)圖、井下避災路線圖,張貼在應急指揮場所和相應的應急地點;將緊急避險設施與礦井監(jiān)測監(jiān)控、人員定位、壓風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聯(lián)絡等系統(tǒng)相連接的安全避險系統(tǒng)圖應存放在應急指揮場所。
第二十二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監(jiān)機構加強對應急預案的監(jiān)督檢查工作,將應急預案管理納入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和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達標考評內容。
第二十三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yè)應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培訓工作,使從業(yè)人員了解本企業(yè)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方案,增強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能力,提高安全意識及應急處置技能。
第二十四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監(jiān)機構將應急預案的培訓納入年度培訓計劃,負責監(jiān)督檢查本行政區(qū)域內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培訓工作。
第二十五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性或專業(yè)性演練,提高本部門、本地區(qū)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第二十六條 煤礦企業(yè)應當制定本單位的年度應急預案演練計劃,報送應急預案備案登記的應急管理部門。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預防重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時,應邀請應急管理部門相關人員和應急管理專家指導;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演練單位應組織有關專家及應急管理人員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
第二十七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yè)每年對應急預案的管理情況進行總結。應急管理部門的工作總結報送上一級應急管理部門,煤礦企業(yè)的工作總結報送應急預案備案登記的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yè)所在地縣(市、區(qū))應急管理部門。
第二十八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編制的應急預案,應當根據預案演練、機構變化等情況適時修訂。
煤礦企業(yè)編制的應急預案至少每三年修訂一次,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并將修訂后的應急預案按照本辦法第十七條的備案程序重新備案。
第二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預案應當及時修訂:
(一)煤礦企業(yè)因兼并、重組、轉制等導致隸屬關系、經營方式、法定代表人發(fā)生變化的。
(二)煤礦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和生產工藝發(fā)生變化或重大技術改造的。
(三)安全生產條件(地質情況或者災害因素)發(fā)生變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險源的。
(四)應急組織指揮體系、主要負責人、相關部門人員或者職責已經調整的。
(五)依據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發(fā)生變化的。
(六)應急預案演練、實施或應急預案評估報告提出修訂要求的。
(七)應急管理部門要求修訂的。
第三十條 煤礦企業(yè)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后,應當及時向有關應急管理部門和備案登記的部門報告修訂情況。
第三十一條 煤礦企業(yè)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配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及裝備,建立使用狀況檔案,定期檢測和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狀態(tài)。
第三十二條 煤礦企業(yè)發(fā)生事故后,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有關力量進行救援,并按照規(guī)定將事故信息及應急預案啟動情況報告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監(jiān)管職責的部門。
第六章 獎懲措施
第三十三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yè)應當建立獎勵機制,對于在應急預案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人員,可以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四條 煤礦企業(yè)未按照本辦法規(guī)定實施應急預案管理的,由應急管理部門依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行政規(guī)章的規(guī)定依法進行行政處罰。
第三十五條 煤礦企業(yè)未制定應急預案或者未按照應急預案采取預防措施,由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監(jiān)機構依照《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行政規(guī)章的規(guī)定依法進行罰款、責令停產整頓等行政處罰。
第7篇 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guī)范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完善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體系,增強應急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fā)事件應對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安全生產條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以下簡稱《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結合自治區(qū)煤礦生產安全應急預案管理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自治區(qū)行政區(qū)域內各級負有煤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職責的部門和煤礦企業(yè)。
本辦法所稱各級負有煤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職責的部門是指各產煤地(州、市)和縣(市、區(qū))煤炭管理部門及其負責煤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機構(以下簡稱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安全監(jiān)察機構(以下簡稱煤監(jiān)機構)。
本辦法所稱煤礦企業(yè)是指從事煤炭生產、礦井基本建設(含改擴建、技術改造)和承擔煤礦建設工程的公司(煤礦)和單位。
本辦法所稱應急預案管理是指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yè)的各類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發(fā)布、備案、培訓、演練、實施、修訂和監(jiān)督檢查等工作。
第三條 自治區(qū)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工作應當遵循綜合協(xié)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
新疆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自治區(qū)煤炭工業(yè)管理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負責全區(qū)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監(jiān)督管理和指導工作。
各產煤地(州、市)和縣(市、區(qū))應急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應急預案的監(jiān)督管理和指導工作。
第四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yè),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guī)定,建立健全應急預案管理制度,完善應急預案體系、規(guī)范開展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發(fā)布、備案、培訓、演練、修訂和監(jiān)督管理等工作,保證各類應急預案的有效實施。
第二章?? 應急預案編制
第五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本級人民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應急預案,綜合本級、本部門職責和煤炭行業(yè)特點,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
第六條 煤礦企業(yè)的應急預案應在全面分析危險因素和各類事故隱患,客觀評估危險源狀況、危險性分析和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點及應急能力、應急資源,廣泛聽取一線作業(yè)人員、專業(yè)技術人員、礦山救援隊伍指戰(zhàn)人員及應急管理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根據本辦法和《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及有關標準和規(guī)定編制。
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體系一般由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構成。
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15萬t/a(含15萬t/a)以下,且危險性較小的煤礦企業(yè)(低瓦斯、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無礦壓沖擊危險性),其綜合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可合并編制。
第七條 煤礦企業(yè)的綜合應急預案是本單位應對各類災害事故的綜合性文件,其主要內容:包括本單位的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預案體系及響應程序、事故預防及應急保障、應急培訓及預案演練等。
第八條 對于某一種類的風險,煤礦企業(yè)應當根據存在的重大危險源和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類型(如:礦井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火災事故、頂板事故、水災事故、瓦斯突出事故、沖擊地壓等),制定相應的專項應急預案,其主要內容: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征、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預防措施、應急處置程序和應急保障等。
第九條 煤礦企業(yè)針對危險性較大的重點崗位、作業(yè)場所、主要設備和設施,應當制定現場處置方案,其主要內容:包括危險性分析、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特征、應急處置程序、應急處置要點和注意事項等。
第十條 編制應急預案應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和《本辦法》。
(二)結合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公司、礦井)實際。
(三)結合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的危險性分析情況。
(四)應急救援組織和人員的職責分工明確,并有具體的落實措施。
(五)有明確、具體的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程序,并與其應急能力相適應。
(六)有明確的應急保障措施,并能滿足本地區(qū)、本部門、本單位(公司、礦井)的應急工作要求。
(七)預案基本要素齊全、完整,預案附件提供的信息準確。
(八)應急預案內容與相關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第三章?? 應急預案評審
第十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編制的應急預案,應當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評審,參加評審的人員應當包括應急預案涉及的其它有關部門人員、煤礦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方面的專家。
第十一條 煤礦企業(yè)應當自行組織專家或委托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對本單位編制的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并形成書面報告,其報告包括以下內容:
(一)應急預案名稱。
(二)評審地點、時間。
(三)評審專家和參加評審會人員的名單。
(四)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綜合評審意見。
第十二條 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的評審由煤礦企業(yè)自行組織。參加應急預案評審的人員,包括應急預案涉及的有關部門人員、礦山救援隊伍的指戰(zhàn)人員、安全生產管理部門人員和應急管理的專家及應急管理部門人員,并邀請駐地煤監(jiān)機構人員參加。
應急管理的專家應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和管理經驗,可從自治區(qū)煤礦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專家?guī)熘谐槿 ?/p>
參與評審專家的人數應根據企業(yè)規(guī)模而定。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為90萬t/a(含90萬t/a)以上的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評審相關專業(yè)專家人數一般不少于7人;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為90萬t/a以下,45萬t/a(含45萬t/a)以上的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評審相關專業(yè)專家人數一般不少于5人;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為45萬t/a以下的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評審相關專業(yè)專家人數一般不少于3人。
第十三條 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的評審要以會議形式進行。評審內容應當注重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危險分析的科學性、預防和救援措施的針對性、組織體系的科學性、應急響應程序的可操作性、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內容。評審人員和專家應本著對社會和企業(yè)負責的態(tài)度,嚴格執(zhí)行有關法律、法規(guī)及標準規(guī)定,全面、科學、客觀、公正開展評審工作。
第十四條 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評審采取形式評審和要素評審兩種方法。形式評審是受理備案登記的應急管理部門對于應急預案備案的評審工作;要素評審是煤礦企業(yè)組織的應急預案評審工作。應急預案評審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種意見進行判定。對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項目,應給出具體修改意見或建議。
(一) 形式評審。依據《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其它有關規(guī)定及標準,主要對應急預案的層次結構、內容格式、語言文字、附件項目以及編制程序等內容進行審查,重點審查應急預案的規(guī)范性和編制程序。應急預案形式評審的具體內容及要求,見附表 1。
(二) 要素評審。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和其它有關規(guī)定及標準,從合法性、完整性、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操作性和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應急預案要素評審的具體內容及要求。
第十五條 煤礦企業(yè)應認真分析研究專家的評審意見,按照評審意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專家組會議評審意見要求重新組織評審的,煤礦企業(yè)應按要求修訂,重新組織評審合格后,由煤礦企業(yè)主要負責人簽署印發(fā)。應急預案印發(fā)文件或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聲明內容及簽字應當作為應急預案批準頁的主要內容。
第四章?? 應急預案備案
第十六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編制的應急預案,上報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應急管理部門備案,同時報送駐地煤監(jiān)機構。
第十七條 煤礦企業(yè)按照以下規(guī)定將應急預案報送應急管理部門備案。
(一)納入自治區(qū)直接監(jiān)管的煤礦企業(yè)及其所屬礦井、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為90萬t/a(含90萬t/a)以上的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征得煤礦企業(yè)所在地(州、市)應急管理部門意見后,向新疆煤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自治區(qū)煤炭工業(yè)管理局)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備案。
(二)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為90萬t/a以下,45萬t/a(含45萬t/a)以上的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征得煤礦企業(yè)所在地縣(市、區(qū))應急管理部門意見后,向煤礦企業(yè)所在地(州、市)應急管理部門備案。
(三)設計生產能力或核定生產能力為45萬t/a以下的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向煤礦企業(yè)所在縣(市、區(qū))應急管理部門備案。
(四)各煤礦企業(yè)的應急預案向有關應急管理部門備案后,應送為其本煤礦企業(yè)服務的礦山救援隊伍。
第十八條 煤礦企業(yè)向應急管理部門備案應急預案時,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
(二)應急預案綜合評審意見。
(三)煤礦企業(yè)所在地(州、市)或者煤礦企業(yè)所在縣(市、區(qū))應急管理部門意見。
(四)應急預案文本及電子文檔。
(五)應急預案相關附件。
第十九條 受理備案登記的應急管理部門應當對應急預案進行審查,經審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備案并出具應急預案備案證明;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備案并說明理由,并將意見反饋送審單位,送審單位對預案進行修改完善符合要求后,重新報送備案。已經進行應急預案備案登記的煤礦企業(yè),在申請辦理有關行政許可事項時,可提供應急預案備案證明,不再提供相應的應急預案。
第二十條 各級煤炭管理部門和煤監(jiān)機構要加強對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的監(jiān)督管理,依法將應急預案作為行政許可事項的必要條件。凡是沒有編制應急預案或者應急預案沒有通過專家評審的,沒有按照本辦法第十七條的規(guī)定進行備案的煤礦企業(yè),向煤炭管理部門和煤監(jiān)機構申請辦理、變更、延期煤炭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礦井基本建設(含改擴建、技術改造)項目開工申請、安全設施竣工驗收時,不得辦理、變更、延期煤炭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不得批準礦井基本建設(含改擴建、技術改造)項目開工申請,不得通過安全設施竣工驗收。
第五章?? 應急預案實施
第二十一條 應急預案的要點、應急程序和能夠反映礦井實際情況的礦井井上、下對照圖、采掘工程平面圖、通風系統(tǒng)圖、井下避災路線圖,張貼在應急指揮場所和相應的應急地點;將緊急避險設施與礦井監(jiān)測監(jiān)控、人員定位、壓風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聯(lián)絡等系統(tǒng)相連接的安全避險系統(tǒng)圖應存放在應急指揮場所。
第二十二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監(jiān)機構加強對應急預案的監(jiān)督檢查工作,將應急預案管理納入安全生產目標管理和安全生產質量標準化達標考評內容。
第二十三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yè)應當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應急預案的宣傳教育培訓工作,使從業(yè)人員了解本企業(yè)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方案,增強事故預防、避險、自救和互救能力,提高安全意識及應急處置技能。
第二十四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監(jiān)機構將應急預案的培訓納入年度培訓計劃,負責監(jiān)督檢查本行政區(qū)域內煤礦企業(yè)應急預案培訓工作。
第二十五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性或專業(yè)性演練,提高本部門、本地區(qū)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
第二十六條 煤礦企業(yè)應當制定本單位的年度應急預案演練計劃,報送應急預案備案登記的應急管理部門。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預防重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時,應邀請應急管理部門相關人員和應急管理專家指導;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演練單位應組織有關專家及應急管理人員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撰寫評估報告,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對應急預案提出修訂意見。
第二十七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yè)每年對應急預案的管理情況進行總結。應急管理部門的工作總結報送上一級應急管理部門,煤礦企業(yè)的工作總結報送應急預案備案登記的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yè)所在地縣(市、區(qū))應急管理部門。
第二十八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編制的應急預案,應當根據預案演練、機構變化等情況適時修訂。
煤礦企業(yè)編制的應急預案至少每三年修訂一次,預案修訂情況應有記錄并歸檔,并將修訂后的應急預案按照本辦法第十七條的備案程序重新備案。
第二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急預案應當及時修訂:
(一)煤礦企業(yè)因兼并、重組、轉制等導致隸屬關系、經營方式、法定代表人發(fā)生變化的。
(二)煤礦企業(yè)生產規(guī)模和生產工藝發(fā)生變化或重大技術改造的。
(三)安全生產條件(地質情況或者災害因素)發(fā)生變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險源的。
(四)應急組織指揮體系、主要負責人、相關部門人員或者職責已經調整的。
(五)依據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發(fā)生變化的。
(六)應急預案演練、實施或應急預案評估報告提出修訂要求的。
(七)應急管理部門要求修訂的。
第三十條 煤礦企業(yè)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后,應當及時向有關應急管理部門和備案登記的部門報告修訂情況。
第三十一條 煤礦企業(yè)應當按照應急預案的要求配備相應的應急物資及裝備,建立使用狀況檔案,定期檢測和維護,使其處于良好狀態(tài)。
第三十二條 煤礦企業(yè)發(fā)生事故后,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有關力量進行救援,并按照規(guī)定將事故信息及應急預案啟動情況報告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監(jiān)管職責的部門。
第六章?? 獎懲措施
第三十三條 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礦企業(yè)應當建立獎勵機制,對于在應急預案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人員,可以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四條 煤礦企業(yè)未按照本辦法規(guī)定實施應急預案管理的,由應急管理部門依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令第17號)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行政規(guī)章的規(guī)定依法進行行政處罰。
第三十五條 煤礦企業(yè)未制定應急預案或者未按照應急預案采取預防措施,由應急管理部門和煤監(jiān)機構依照《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行政規(guī)章的規(guī)定依法進行罰款、責令停產整頓等行政處罰。
第8篇 冷庫庫房消防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管理辦法
1、 冷庫須配備滅火器、消防斧等消防用具,庫房人員須具備一定的消防知識并能熟練使用滅火器等消防器具;
2、 發(fā)生火災等事故時,應及時撥打火警、醫(yī)療急救等報警電話、報警時應當說清楚事故發(fā)生地點、燃燒物種類等情況;
3、 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利用現有的一切消防設施阻止火情進一步擴大,以減少損失;
4、 冷庫如發(fā)生液氨泄露事故,應及時通知機房人員關閉機器及相關閥門,切斷電源,并疏散人員;
5、 通知專業(yè)人員進行堵漏等相關應急措施;
xxxxx公司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