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油氣集輸安全操作管理措施
第一節(jié)、概述
一、礦場油氣集輸?shù)娜蝿?/p>
礦場油氣集輸是將油井采出的油、水、氣混和物進行收集、暫存、初步處理并輸送到指定的容器或裝置的全部生產過程。其主要任務是:
(1)、收集油井產出物;
(2)、對油、氣、水、輕烴、雜質的分離和凈化等初步處理,輸出四種合格產品(即:凈化原油、輕烴、凈化伴生氣、凈化水);
(3)、分別對油、氣進行計量;
(4)、分別將油、氣輸送到指定的油庫(站)或煉油廠和化工廠等用戶。
二、油氣集輸管理的基本要求
(1)、保證集輸平衡,并達到規(guī)定的儲油能力;
(2)、保證產品質量合格;
(3)、計量準確,輸差控制在規(guī)定的數(shù)值內;
(4)、油氣損耗控制在規(guī)定的數(shù)值內;
(5)、維護和保養(yǎng)好系統(tǒng)內各種設備,保證設備安全正常運行。
三、油氣集輸?shù)奈kU性
(一)、集輸介質的危險性
集輸介質有油氣混合物、原油、天然氣、輕油等,其共同的危險性是:易燃、易蒸發(fā)、易爆炸、易產生靜電、升至一定溫度時,易膨脹或沸溢。
(二)集輸工藝設備運行的危險性
油氣集輸工藝設備主要有油氣分離器、加熱爐、游離水脫除器、壓力沉降罐、緩沖罐、脫水器、輸油泵、集輸管線、儲罐和計量裝置等、構成一個壓力系統(tǒng)和熱力系統(tǒng),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操作運行。若管理和操作不當,一導致憋壓、跑油、抽空、火災、爆炸等事故。
因此,礦場油氣集輸必須把安全生產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必須建立健全并嚴格執(zhí)行安全管理規(guī)程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
四、油氣集輸流程及其安全操作管理要點
(一)、流程的種類和適用范圍
在油田生產過程中,對油井采出物(油、水混和液和天然氣)進行收集、計量輸送、初步處理和儲存的過程為油氣集輸流程或集輸系統(tǒng)。由于集輸系統(tǒng)各環(huán)節(jié)的先后順序不同或某些環(huán)節(jié)間的工藝設施、結構不同,而構成了不同的礦場集輸流程。
1、標準流程
(1)、單管計量站流程
單井單管進計量站,分別計量后油氣密閉混輸至中轉站集中處理的流程為單管計量站流程。
該流程適用于原油性質較好(粘度較小、含蠟量較少、凝固點較低)、單井產量較高、井口壓力較高的油田。
(2)、雙管計量站流程
雙管摻熱水(或熱油)保溫輸送到計量站,分別計量后,油氣密閉混輸至中轉站集中處理,摻入的活性熱水(或熱油)由計量站(間)供給的流程,稱為雙管計量站流程。
該流程適用于油品性質較差(粘度高、凝固點高、含蠟量高)、單井產量低、井口壓力低的油田。
2、非標準流程
除單(雙)管計量站流程外,其它流程均為非標準流程。如油氣分輸(雙管)流程和三管熱水伴隨流程等。非標準流程有的是為了適應具體油田的特點而選用的;有的是形成了標準流程的應用之前,尚末進行改造的。
(二)、選擇油氣集輸流程的原則
(1)流程適用性強。滿足油田的地質特點和原油物性要求;滿足油田初期生產,便于油田中后期的調整和改造。
(2)油、氣密閉集輸,最大限度的降低油氣損耗。
(3)合理利用地層能量,盡可能減少動力和加熱設備,節(jié)約電力和燃料。
(4)流程各環(huán)節(jié)要配套。采用先進的工藝和設備處理油、氣、水,生產合格產品。有利于原油脫水、油氣分離、天然氣脫輕質油,有利于回收天然氣、輕烴和污水,防止環(huán)境污染。
(5)計量儀表化,生產自動化。減少生產管理人員,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
(三)油氣集輸流程的投產和管理
1、油氣集輸流程中容器和設備的投產
容器和設備投產前,應制定詳細的投產方案,要有周密的技術措施和組織措施。投產前的準備和啟動投產,必須執(zhí)行規(guī)定的操作規(guī)程。
2、輸油管道的試運和投產
(1)輸油管道投產前必須掃凈管道內雜物、泥沙等殘留物,保證流程暢通。
(2)管道試壓。使用規(guī)定的介質(液體或氣體),按設計規(guī)定的試驗壓力和有關技術標準,對管線進行系統(tǒng)強度試壓。
通常以水為介質進行強度試壓,緩慢升壓,當達到要求的壓力時穩(wěn)壓10分鐘,無泄漏、目測無變形為合格。需要做滲水試驗時,滲水量應不大于允許值。
氣壓試驗時,壓力應逐漸提高,達到試驗壓力后,穩(wěn)壓5分鐘,無泄漏,目測無變形為合格。
強度試驗合格后,降至試驗壓力,無泄漏,穩(wěn)壓30分鐘,壓力不降為合格。
真空系統(tǒng)在嚴密性試驗合格后,在聯(lián)動試運轉時,還應以設計壓力進行真空度試驗,持續(xù)時間為24小時,增壓率不大于5%為合格。
(3)投油。管道輸送的原油,其凝固點高于管道周圍土壤溫度時,投油前應用熱水預熱方式提高土壤溫度,防止原油在管道中凝固凍堵。具體要求如下:
①熱水出站溫度應根據(jù)原油性質和管道防腐保溫材料的耐熱程度及工藝要求確定。
②短距離管道可采取單向預熱,長距離管道可采用正反輸交替輸送熱水預熱。熱水量應不少于被預熱管道容量的1.5倍。
③投油前,管道末端進站水頭溫度必須高于原油凝固點3-5℃。
④投油時要增大油流量,一般應大于預熱水量的一倍。投油后無特殊情況,在穩(wěn)定的溫度場還沒建立起來之前,一般不準停輸。
3、外輸工藝流程的操作與管理
(1)原油外輸工藝流程的操作,由調度統(tǒng)一指揮,除特殊情況(如發(fā)生火災、爆炸、凝管等重大事故)外,任何人不得擅自操作外輸工藝流程。
(2)流程操作,遵循“先開后關”的原則。具有高低壓部位的流程,開通操作時,必須先倒通低壓部位,后倒通高壓部位;關閉時,必須先關閉高壓部位,后關閉低壓部位。
(3)管線運行時如發(fā)生通訊中斷,應迅速恢復通訊。保持流程正常運行。
(4)防止超壓的泄壓裝置必須保持完好,長期投入使用。
(5)在輸油管道上進行科研試驗時,試驗方案應通過有關工程技術部門論證,主管負責人批準后,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方可進行。
(6)正常操作時必須嚴格執(zhí)行規(guī)定的操作規(guī)程。
(7)對停運時間較長的管道,必須采取置換、掃線、活動管線等措施,保持管道暢通。
第二節(jié)、 油氣集輸設備的安全操作管理
一、設備的選用
礦場油氣集輸設備主要有油氣分離器、原油脫水器、合一裝置、儲油罐、加熱爐、增壓泵等。設備選擇應從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節(jié)能性、耐用性、維修性、環(huán)保性、成套性和靈活性等因素,同時設備選用還應符合長遠使用的要求。
(1)設備的容量(能力)要求:
①油氣集輸所選用的設備容量,應根據(jù)產液量和純油量及油田發(fā)展情況決定,使容量達到規(guī)定的適用期。
②設備應達到規(guī)定的運行效率,節(jié)約能耗。
(2)設備應符合規(guī)定的壓力界限。
(3)設備應符合規(guī)定的溫度界限。
(4)設備應能保證產品質量合格。如:電脫水器處理出的凈化原油含水率應不大于本油田的規(guī)定指標。
(5)有些設備應滿足集輸工藝的特殊要求。如:游離水脫除器的沉降時間要求等。
第2篇 油氣集輸泵站的防火安全管理
泵站是收集、儲存和外輸油品的重要場所,是易燃、易爆甲級消防重點保衛(wèi)單位,是協(xié)調原油收集、處理和外輸?shù)募~帶。油氣集輸泵站一旦發(fā)生火災爆炸事故,其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做好油氣集輸泵站的防火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的發(fā)生,對保護國家及油區(qū)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是有十分重要意義。
勝利油田勝利采油廠自1965年元月建立第一座油氣集輸泵站至今,已連續(xù)建成7個油氣集輸泵站,總占地面積697549平方米,立式鐵質油罐36座,原油儲量215000立方米,日處理原油8600噸、天然氣日處理300000立方米,是勝采消防中隊轄區(qū)的防火重點保衛(wèi)單位。40年以來,由于各級領導和消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嚴格把關,不折不扣地落實防火安全管理措施。油氣集輸泵站在40年的使用過程和多次技術改造涉及危險部位的上千次明火作業(yè)中,從未發(fā)生過任何火災爆炸事故,確保了油庫安全和正常的生產秩序,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踐證明,防火安全管理要做到萬無一失,就必須嚴格執(zhí)行各項制度和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
但是,油氣集輸泵站要進一步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還必須解決好以下一些問題。
1
、有形管理的協(xié)調和緊湊性有待加強
“明者遠見于萌,而智者避免于無行”。勝利采油廠的油氣集輸泵站經歷了近40年的運作,所建立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日臻完善,形成了有形管理模式。運用先進的hse安全管理模式,以規(guī)章制度建立為基礎的有形管理在一個單位中執(zhí)行是有效的,但在兩個以上單位共同完成的工程項目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則有待加強。隨著改革的深化,對所有在油氣集輸泵站及廠區(qū)危險部位的動火項目審批,交由勝利采油廠安全科、濱北公安分局消防大隊負責審批簽署,由所在生產、施工單位把關。而對不屬消防監(jiān)督部門直接監(jiān)控的項目,我們只進行抽查。在抽查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項目的使用單位在消防安全管理上的協(xié)調性和緊湊性較欠缺。有的項目施工期限拖延,有的出現(xiàn)操作程序不規(guī)范現(xiàn)象,有些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管理上的空白,每個細節(jié)該誰管、該誰負責不夠清晰。這是需要糾正和加強管理的。1996年河口義和首站油罐爆炸火災,就是在防范不嚴,措施不當,嚴重違反有關安全操作程序而造成特大火災的發(fā)生,教訓是非常深刻的。
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一是施工前明確消防管理負責人,明確各自的職責,分清責任,落實防火安全責任制。二是堅持報告制度,逐級上報動火作業(yè)進度和完成情況,形成有效監(jiān)督。三是若延誤作業(yè)時間,不管是使用單位或施工單位都要做出解釋,重新辦理審批手續(xù),以便實施有效的跟蹤管理。只有通過強化管理,促使使用單位和施工單位搞好相互間的配合協(xié)調,使工作更加緊湊,才能達到有效的防火安全管理。
2、義務消防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油氣集輸泵站均建有義務消防隊伍,擔負本單位的防火、初期火災的撲救和及時地向所在轄區(qū)專職消防隊報警,在油庫防火安全管理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不斷提高義務消防人員的消防意識和消防業(yè)務技能是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工作。從目前掌握的一些情況看,有些義務消防隊伍的人員數(shù)量嚴重缺編,日常訓練消防業(yè)務技術程度簡單,難度不夠,標準不高,甚至滿足于現(xiàn)狀。有些義務消防員的年齡結構偏大,體質較差,難以適應運動量大的訓練和擔負起消防工作職責。義務消防隊員平時還擔任油庫的日常工作和平時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日常訓練難以得到時間上的保證。這些都是影響消防訓練效果及業(yè)務技術提高的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一是強調以人為本的宗旨,狠抓義務消防隊伍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義務消防隊伍。在這里必須強調的是:油氣集輸泵站各級領導應把義務消防隊的建設擺在議事日程上,經常過問訓練情況,定期組織消防演練和配合專職消防隊訓練,采取針對性措施去解決存在問題。二是義務消防隊伍人員的配備必須嚴格按規(guī)定標準去配備,并注意對義務消防隊伍的調整充實。三是要嚴格按訓練標準組織好日常訓練,并做好基礎資料的記錄,訓練演習項目要結合實際,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要做到不僅消防員能熟識滅火應急方案,還必須熟練掌握與專職消防隊協(xié)同作戰(zhàn)的技術能力。四是隊員必須掌握基本的要求,概括為“四會”“四熟悉”即一會宣傳消防知識和報火警;二會使用滅火器具;三會消除一般的火災隱患四會撲救初期火災。熟悉本崗位設備(物品)性能,熟悉本崗位的生產(儲存)過程,熟悉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熟悉本崗位的消防器材、設施和滅火方法。
3、加大防火安全檢查力度、防范工作放在首位
常言道“君子以思患防之,先其未然謂之防”。“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是我國消防工作的方針,防為消創(chuàng)造條件,消為防提供補充。方可以減少火災的發(fā)生,避免火災的危害。油庫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消防檢查,為的就是消除存在的隱患,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都帶有形式主義色采。例如所制訂的檢查項目表,每次的項目內容都一樣,沒有側重點,沒有根據(jù)氣候變化和作業(yè)情況變化去突出必須要檢查的項目內容。有的經過檢查和自我檢查找到存在問題沒有及時整改消除,下次檢查時,原有問題依然存在。這里有主觀意識存在。這里有主觀意識的原因,也有客觀水平的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一是要大力夯實消防安全管理基礎工作,以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組織嚴肅認真的檢查。檢查的組織者在編制檢查項目內容表時,要按有關規(guī)范要求對消防組織管理;油品的儲存、外輸管理、罐區(qū)的電器管理、火源控制、消防設施及器材管理等六個方面進行編制。要充分估計和考察到那些內容忽略及較為隱蔽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寫進檢查表里。按檢查項目逐項仔細檢查,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查出隱患。防火安全檢查切忌跑馬觀花式的快速巡回檢查。二是在整改上下功夫。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作為公安消防監(jiān)督部門的人員,雖說對油庫的防火安全管理實施嚴格的監(jiān)督是責無旁貸的,但同時應充分運用專業(yè)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將防火安全檢查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隱患如實反饋給油庫泵站的領導,協(xié)助制訂整改措施,跟蹤落實改進情況。避免防火安全檢查流于形式。
4、加強防火安全管理檔案資料的建立
長期以來,有些部門存在著不重視防火安全檔案管理的問題。上至油庫泵站管理部門,下至基層單位,對防火安全檢查的資料都不能完整地保存下來或很好地分類歸檔。不利于總結經驗教訓,
也不利于查尋和維修工作的順利進行。
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一是企業(yè)一定要把防火安全管理的檔案資料納入安全質量管理體系,明確管理職責,依據(jù)安全質量管理體系hse的規(guī)范要求進行細化規(guī)范管理。二是分類整理各種資料,及時歸檔,妥善保管,便于查閱。三是將本單位及收集到的外單位有關防火安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編印成冊,豐富安全教育內容。以史為鑒,不重蹈覆轍,教育在先、防范在前才不至于成為一句空話。
綜上所述,我們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中,時刻牢記姜澤民同志“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的重要講話,把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做到安全、工作兩不誤,切實地把各項工作深入地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