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報告大全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發(fā)布時間:2024-04-21 08:03:01 查看人數:63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第1篇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883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134位用戶收藏,28人推薦!

xx年xx月xx日我和我的幾個伙伴在家鄉(xiāng)的福利院進行了社會實踐社區(qū)活動,福利院的老師們向我們介紹著福利院和孩子們的概況,以及在社會實踐中關愛孤兒時的注意事項。因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棄嬰,所以我們在與他們互動時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別地體貼。上午9點,我們準時到達福利院,并與小朋友進行了互動。

當老師們和同學們一走進教室,小朋友就一下子興奮起來,喊著“爸爸”、“媽媽”、“抱抱”等簡單的詞語,我們也很快進入角色,與小朋友們互動。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零食拿給小朋友吃,陪他們一起看電視、搭積木,抱著他們在教室里逛逛。小朋友們不奢望我們有什么特長會表演什么節(jié)目,他們只想坐在“爸爸媽媽”的腿上靜靜地看著我們。我們跟他們一起合影時,他們會擺出pose,豎起兩個手指,喊“yeah!”。他們會把照相機搶過去,從相機里面看看自己的模樣。他們會把“媽媽”的頭繩拉下來,親自給“媽媽”扎辮子。上午10點,準時開飯了,年齡稍大一點的小朋友坐在方桌邊,自己吃飯,我們就一對一喂年齡小一點的小朋友吃飯。他們一個比一個乖,會互相督促“坐好,吃飯”,一口接一口,不一會兒一大碗蓋澆飯就已經吃完,一粒米飯也不會浪費。飯后稍做休息,便是午睡時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床位,會自己脫下外褲穿好睡褲,會把襪子放到鞋子了。

下午我們向老師們了解了他們的情況,和春節(jié)的心情,老師們說:“他們不會感到孤單和寂寞,反而會感到快樂,因為福利院對他們來說就像家一樣。”

下午我們和孩子們玩起了小學或幼兒園才玩起的游戲,他們都很開心。傍晚我們要走的時候,福利院的老師和孩子們都出來送我們,和我們說“再見?!?/p>

回家后,我認為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著社會上許許多多好心人的關心和照顧,還有些好心人領養(yǎng)他們,他們又是幸運的。我們同學中有一些已經為人父母,有些結婚了還未育有孩子,有些還是未婚,狀態(tài)不同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感觸。為人父母的同學們覺得他們是那么聽話那么可愛;結婚還未育的同學們覺得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但是要優(yōu)生優(yōu)育,要勇于承擔父母的責任。一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留在老師們和同學們心中的回憶不會消失,同學們也覺得關愛這些小朋友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今后可以經常開展。

第2篇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1487個字,預計看完需要4分鐘,共有274位用戶收藏,17人推薦!

大學生在福利院的認識實習報告范文

三個月的實習,接觸了很多人,有性格各異的老人,有兢兢業(yè)業(yè)的護理人員,在與爺爺奶奶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實習第二天,安徽省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在__召開,省里部分領導和社會工作人才來我們福利院參觀,了解了一下我們的社會工作介入方式和主要內容等.此次參觀和推進會的召開給我的感觸很深,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社工越來越被社會所認可和熟知了,不僅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大加強,社會上一些機構也開始了解和嘗試使用社會工作人才,這對我們專業(yè)的發(fā)展和我們自信心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社會工作專業(yè)發(fā)展及人才隊伍建設前景也越來越廣闊了。

平日里,我們每天都會到每位老人的房間里跟他們打個招呼,問候一下,在跟爺爺奶奶接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其實在福利院里面,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不只是陪老人們聊聊天、談談心,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從那些爺爺奶奶身上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然后虛心的像他們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

在福利院工作的護理人員也給我上了很有意義的一課。實習之后我才知道這里面已經開始接收全護理的老人了,第一次走進全護的房間的時候我都有點害怕,看到那些幾乎沒有什么意識的老人躺在那里,有的在呻吟,有的在艱難的大喘氣,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粗切┳o理人員耐心的給每位老人換尿布,蓋被子,跟他們聊天,詢問他們有什么需要,我卻發(fā)現(xiàn)自己全然不知所措。

那時候我才真正的體會到做個護理人員是多么的偉大與不易.在這里工作的護理人員基本上都是二十多歲,而且有很多都是剛畢業(yè)、都還沒有結婚,每天在院里照顧爺爺奶奶洗澡、大小便、喂飯等,從未聽她們抱怨過,也未曾見過她們厭煩或是對老人不禮貌、不用心。

還有一次院里面突然要做一個表格,我深受打擊。本以為自己的office系統(tǒng)操作掌握的還可以,做簡單的e_cel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結果當我動手開始做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一些基本操作我都掌握的那么不熟練,甚至連自動換行都搞不清楚該怎么用,合并單元格都找了半天才知道怎么操作。真就應了那么一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以前上計算機課的時候不是玩手機就是睡覺、聊天,現(xiàn)在用得著那些知識和技能了,就亂了手腳,如果不是李瑩姐過來幫忙,我想我這個堂堂的安師大本科生就把這大學生的臉面給丟盡了……

經過此事,我明白一個道理,平日里學習知識和技能,一定要認真、用心,切不可毛毛躁躁,也不可以過于貪玩而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和任務。

在福利院實習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馮老師和唐老師兩位奶奶,從她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她們都很樂觀、很熱情.她們兩位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她們都是自己要求去福利院的,她們覺得在這里生活很自在,用自己的退休金養(yǎng)活著自己,每天都很充實,也不會給子女增添什么負擔,這樣她們很滿足。每次看到兩位奶奶,跟她們聊天,我就總是在想,她們的晚年生活真是幸福,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而且自己會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斷的充實著自己,福利院或許只能給她們提供住所和服務,能夠活多久我們無法決定和控制,但是她們用自己的方式在不停地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這就是最讓人羨慕的。

再看看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在得過且過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在不停地想辦法延伸自己的生命長度,也有很多人用抽煙、酗酒、熬夜等方式不停的降低著自己的生命質量,到底要到什么時候才能活明白呢?到底我們是要選擇生命長度,還是生命的寬度呢?還是什么都想要,還是什么都不在乎?這是個問題。

總之一句話,我們在校園里、課堂上學到的那些簡單理論知識對我們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社會是個大舞臺,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無論何時,我們都要虛心、認真、努力。

第3篇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3094個字,預計看完需要8分鐘,共有277位用戶收藏,18人推薦!

今年寒假已經結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園,在寒假中,我利用業(yè)余時間參加到了實習中,在不斷地實習中得到了更好的進步。今年寒假我實習的地方是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地方,很多的現(xiàn)實情況導致我們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存在不實十分的關心,可是他們是需要社會的幫助的,我應該去幫助他們!以下是我的個人實習報告總結:

一、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yè)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能力,協(xié)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yè)方法。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1.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福利院__年建院,主要收養(yǎng)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并采取家庭寄養(yǎng)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yè),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 實習內容與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體檢,

門衛(wèi)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里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

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fā)音不請,智力發(fā)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jiān)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xiàn),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 院里的孤獨與夢想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于那些內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后,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后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城市還是很熟悉的。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后想干什么,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yè)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余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我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里。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半,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于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郁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3. 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里的教室里復習功課,周六周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愿者監(jiān)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yè),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fā)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杰”,然后組詞“杰出”、“俊杰”,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杰”,這才發(fā)現(xiàn),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系,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系,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fā)呆,憂郁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啊。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么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么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三:實習體會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習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yè),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我們的兒童需要更多的關懷和幫助,我們不能夠這樣下去了,即使是殘疾兒童,也是需要更多的關愛才能夠讓他們快樂的生活下去。我已經是這樣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斷的發(fā)展中得到更好的進步。這次實習給我的觸動很大,我相信我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記住這一次實習,在我畢業(yè)后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4篇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1471個字,預計看完需要4分鐘,共有276位用戶收藏,19人推薦!

三個月的實習,接觸了很多人,有性格各異的老人,有兢兢業(yè)業(yè)的護理人員,在與爺爺奶奶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實習第二天,安徽省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在__召開,省里部分領導和社會工作人才來我們福利院參觀,了解了一下我們的社會工作介入方式和主要內容等.此次參觀和推進會的召開給我的感觸很深,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社工越來越被社會所認可和熟知了,不僅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大加強,社會上一些機構也開始了解和嘗試使用社會工作人才,這對我們專業(yè)的發(fā)展和我們自信心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社會工作專業(yè)發(fā)展及人才隊伍建設前景也越來越廣闊了。

平日里,我們每天都會到每位老人的房間里跟他們打個招呼,問候一下,在跟爺爺奶奶接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其實在福利院里面,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不只是陪老人們聊聊天、談談心,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從那些爺爺奶奶身上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然后虛心的像他們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

在福利院工作的護理人員也給我上了很有意義的一課。實習之后我才知道這里面已經開始接收全護理的老人了,第一次走進全護的房間的時候我都有點害怕,看到那些幾乎沒有什么意識的老人躺在那里,有的在呻吟,有的在艱難的大喘氣,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粗切┳o理人員耐心的給每位老人換尿布,蓋被子,跟他們聊天,詢問他們有什么需要,我卻發(fā)現(xiàn)自己全然不知所措。那時候我才真正的體會到做個護理人員是多么的偉大與不易.在這里工作的護理人員基本上都是二十多歲,而且有很多都是剛畢業(yè)、都還沒有結婚,每天在院里照顧爺爺奶奶洗澡、大小便、喂飯等,從未聽她們抱怨過,也未曾見過她們厭煩或是對老人不禮貌、不用心。

還有一次院里面突然要做一個表格,我深受打擊。本以為自己的office系統(tǒng)操作掌握的還可以,做簡單的e_cel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結果當我動手開始做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一些基本操作我都掌握的那么不熟練,甚至連自動換行都搞不清楚該怎么用,合并單元格都找了半天才知道怎么操作。真就應了那么一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以前上計算機課的時候不是玩手機就是睡覺、聊天,現(xiàn)在用得著那些知識和技能了,就亂了手腳,如果不是李瑩姐過來幫忙,我想我這個堂堂的安師大本科生就把這大學生的臉面給丟盡了……

經過此事,我明白一個道理,平日里學習知識和技能,一定要認真、用心,切不可毛毛躁躁,也不可以過于貪玩而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和任務。

在福利院實習期間,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馮老師和唐老師兩位奶奶,從她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她們都很樂觀、很熱情.她們兩位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她們都是自己要求去福利院的,她們覺得在這里生活很自在,用自己的退休金養(yǎng)活著自己,每天都很充實,也不會給子女增添什么負擔,這樣她們很滿足。每次看到兩位奶奶,跟她們聊天,我就總是在想,她們的晚年生活真是幸福,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式,而且自己會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斷的充實著自己,福利院或許只能給她們提供住所和服務,能夠活多久我們無法決定和控制,但是她們用自己的方式在不停地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這就是最讓人羨慕的。

再看看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在得過且過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在不停地想辦法延伸自己的生命長度,也有很多人用抽煙、酗酒、熬夜等方式不停的降低著自己的生命質量,到底要到什么時候才能活明白呢?到底我們是要選擇生命長度,還是生命的寬度呢?還是什么都想要,還是什么都不在乎?這是個問題。

總之一句話,我們在校園里、課堂上學到的那些簡單理論知識對我們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社會是個大舞臺,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無論何時,我們都要虛心、認真、努力。

第5篇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1406個字,預計看完需要4分鐘,共有299位用戶收藏,17人推薦!

暑假福利院實習報告范文

今年暑假已經結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園,在暑假中,我利用業(yè)余時間參加到了實習中,在不斷地實習中得到了更好的進步。今年暑假我實習的地方是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地方,很多的現(xiàn)實情況導致我們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存在不實十分的關心,可是他們是需要社會的幫助的,我應該去幫助他們!

一、實習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yè)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能力,協(xié)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yè)方法。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的有:

1.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習單位介紹

哈爾濱兒童福利院__年建院,主要收養(yǎng)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并采取家庭寄養(yǎng)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yè),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 實習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體檢,門衛(wèi)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里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fā)音不請,智力發(fā)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jiān)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xiàn),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 院里的孤獨與夢想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于那些內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來源于:http://shi_i.e_am8/shi_ijianding/程過后,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后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哈爾濱還是很熟悉的。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后想干什么,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2. 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第6篇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6306個字,預計看完需要16分鐘,共有170位用戶收藏,26人推薦!

社會連結理論認為:當一個人感受到社會道德和社會秩序對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會上多數人對他的期望時,他就與社會有了一種連結。要想讓殘疾少年適應環(huán)境,需要有強大的后盾,使他們與社會發(fā)生連結。家的教育就是愛與責任的傳遞,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以家的形式,賦予生命一種頑強的自我修復功能在廢墟中挺立。

(一)實習情況綜述

20__年3月5日至5月21 日,我們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個小組,在__市社會福利院康復區(qū)開展了為期十周,每周五、六、日分別由一個小組負責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選擇__市社會福利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以前在這里作義工,與他們建立了友好的關系;另外,我們了解到他們的實際困難:即那里十位年齡在13--18歲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學三五年級之間的殘障少年,無人授課、無處求學;同時,他們在自我認知、文化知識、社會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注:除了這些智力正常的殘疾少年,康復區(qū)還有成年人和弱智青少年,鑒于時間、精力和能力的局限,我們和他們只作簡單的交流,未建立專業(yè)關系。)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制定了總體實習計劃:先聯(lián)系我校附小__校長,動員小學生捐課本、習題集、工具書、課外讀物等一百余本。然后,以作義務老師的方式,與他們順利地建立專業(yè)關系。工作方法上,以小組活動與個案工作結合、輔導與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們的目的是:運用社會工作的價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為得以糾正,在協(xié)助他們形成正確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交往;最終學會自我管理,即他們自覺、自動和自主改變自己的行為。

(二)實習的意義

由于實踐經驗的不足和理論知識的欠缺,'實習'解決問題的功能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來。突出體現(xiàn)的是'實習'作為'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專業(yè)認同方面:

與案主的正式接觸中,我們認識到專業(yè)工作與一般助人活動的實質區(qū)別,從而對自己的專業(yè)有了客觀全面的認識。一般助人活動的隨意性,決定了它缺乏嚴密的組織性、前后相繼的系統(tǒng)性、解決問題的徹底性,它是一種插入式的人文關懷。對于'義工'來說,志愿活動疏導了自己助人的意愿,滿足自己了解弱勢群體生活狀態(tài)的需要。對于受助者來說,他們享受了一種探望式的關懷?;顒咏Y束之后,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狀態(tài)中,對改變他們的弱勢群體地位沒有本質的作用。

社會工作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它要求組織性、系統(tǒng)性和徹底性相統(tǒng)一。如果說'志愿活動'是可以隨便排列的卡通畫面,那么'社會工作'就是設計動畫片;如果'義工'過年的時候送給小白兔成筐蘿卜,'社工'既要送給他們蘿卜籽,還要教會他們種蘿卜的技術;如果說'志愿活動'傳達了社會對弱勢群體進行人文關懷的信號,表達了社會接納他們的至誠意愿,那么,'社會工作'要做的是把這種美好的意愿落到實處。

對于社會工作者來說,社會工作是一種滲透,是一種要為案主的未來長久的幸福負責的系統(tǒng)工程。社會工作意味著在付出的同時尋求接納,在相互接納中承擔責任。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對案主生存狀態(tài)的神入,從一開始就決定社會工作沒有輕松和真正的開心可言--在案主的問題解決以前。

第二,對自己的再認識:

我們對自己的定位開始由'社會人'轉變?yōu)?'社會工作者'.在體會到自身價值的同時,堅定了作社會工作的信念。

他們是因為上天自己的失誤,而先天殘疾的孩子。他們因為下肢殘、侏儒、皮膚病、臉上覆蓋性紅斑、視聽障礙、發(fā)音不請等生理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xiàn),督促我們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們該把在空虛和抱怨中虛擲的時間,分給他們一些。有人說,看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對窮人的態(tài)度即可;我認為,從一個社會對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態(tài)度中,也可以瞥見其文明程度。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為一切成員提供健全靈魂的空間,提供維護生命尊嚴的條件。體會到這一切的時候,我明白了作為社會工作專業(yè)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第三:在專業(yè)技能方面的成長

接觸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對理論知識系統(tǒng)應用的過程。實習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關于殘疾人生理、心理、社會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們幼時被__市兒童福利院收養(yǎng),長到12歲時分別被領養(yǎng)、寄養(yǎng)、資助繼續(xù)求學等。而其余的,就暫時滯留在__市社會福利院。一年前,他們的老師辭職。他們就過著這種生活:白天吃飯、看電視、作衛(wèi)生,晚上睡覺。第二天早上醒來,開始同樣的循環(huán)。這只是讓單調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復制到不同的日子里而已。

被遺棄的日子里,福利院為他們提供了細數生命尊嚴的空間。在成長的過程中,封閉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著排斥與壓抑。從本質上說,這是對他們尊嚴的一種漠視。

第五:對專業(yè)技能與價值的認識

與他們的交往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用一個社會工作者的身份,設身處地地考慮他們的處境;以社工的視角理解他們的問題。那時侯我們理解到社會工作傳遞給人的是一種價值理念,它是一種溫暖的生活方式。

第四,關于專業(yè)價值與專業(yè)技能之間關系的思考--價值是靈魂,技能是主導

在專業(yè)技能不足的時候,我們體會到了'愛'的威力--它是一個'緩沖坡'.面對他們突發(fā)的情緒轉變、不愿對我們說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時,當他們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來以前,我們給予的是毫不遲疑的付出真誠的愛、無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這樣問題不會惡化,許多小問題會在這個過程中化解。然而,要解決問題我們必須熟練地運用各種專業(yè)技能。

社會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價值重于技能。只重技能而輕專業(yè)價值觀的形成,顯然是舍本逐末、事倍功沒;只重價值而忽略技能,只能傷了'愛心'又無功而返。我們應該讓 '關愛的心'成為一種本能,本能意味著瞬間作出真實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態(tài)度之間反復權衡的徘徊。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樓閣的說教、而是價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徑。

(三)案主的問題

在十周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問題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身體的缺陷、社會知識和情感教育的先天不足,使他們產生很深的自卑感,這是他們產生性格障礙的主要原因。

院方對他們的總體評價是:懶惰、沒有上進心、自私、不會與人交往、不會關心人等等。這些為一個成人定性的詞語,卻用在孩子身上。環(huán)境在不能為他們提供應有的愛、自由和關懷的情況下,絲毫沒有降低對他們的苛刻要求。的確,他們都表現(xiàn)出了不同程度的自我封閉性和對外界的防備心理,這造成他們不會交往、不會關心他人。這是因為在生活中他們很少受到來自道德、寬容、勵志等方面的關懷和教育;這是他們在自我照顧過程中被迫形成的一種求生本能。

有一個女孩櫻:清瘦、嬌小、總是面含微笑。每次,她會指著我們身上蚊蟲叮咬處、結疤的傷口等溫柔地比劃一番;走路時,她喜歡拽著我的手貼著我走;我們坐下來時,她就站在身后給我們辮上各種可愛的發(fā)辮,然后幸福地笑。只是,去了幾周我們從來沒有聽過她說一句話。

一天,在她們宿舍玩了好久之后,我對她說:'你給我辮辮子好嗎'

她重重點頭,然后要往我身后走,我拉住了她:'不要點頭,告訴姐姐,說'好'好嗎?'

她遲疑地張了一下嘴,還是羞澀的點頭。

'不能說'好'嗎?'我假裝生氣地嗔怪她。

'好--'那個字拉了好長的音,聲音如被卡了的磁帶一樣,時高時低地在空中打顫。她不喜歡在生人面前說話,是因為聲帶的缺陷。后來她還是怯生生到不敢開口,經過幾次強化訓練,我們可以順暢地開玩笑。經過了解,他們中另外兩個孩子,也是因為相同原因不愛說話。顯性的自卑,是不想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生理缺陷;隱性的自卑,來源于沒有爸爸、媽媽、沒有正常孩子該有的一切。這是他們產生性格障礙的主要原因。

2:對外界的向往與缺乏'自我認知'之間的矛盾

他們需要自由的空間,讓生命沿著自己的紋路延伸。因為青少年期,是自我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決定他們以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他們都希望走出福利院,然而當我們問他們今天想干什么時,竟然都說'沒想過'和'不知道'.從他們?yōu)殡y的神色中,我知道這是事實。他們的理由是,院里領導不讓他們瞎想,想也沒有用。

除了院方的管制,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除了電視報紙,他們沒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教他們寫短文時,我讓他們描述一下淋雨的感覺,他們都在搖頭。'有過這 種體會嗎?''沒有。''看過雨嗎?''沒有。'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下雨更加不允許在外面。對于自然現(xiàn)象都生疏若此,何況社會?

我告訴他們你怎么想,你不說別人永遠不會知道,更加管不了。如果不想的話,即使現(xiàn)在就把你們放出去,又能干什么呢?我們給他們一個星期的時間大膽設想,下一周去的時候,我們要知道答案,這是作業(yè)。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美麗的,比如唱歌、畫畫、學古箏、廚師等。更主要的是,許多人有這方面的天賦。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幫助他們逐步樹立自我意識,至少讓他們明白他們是獨立的人。

3:'半隔離'狀態(tài)的生存狀態(tài),使他們處于'心理無依'的狀態(tài)。

他們每人都有用作業(yè)本自制的通訊錄,上面有:姓名、地址、電話三欄。我們要逐一填寫。他們會說出一些陌生的名字,問我們是否認識,那些都是曾經去看望過他們的大學生。難為他們還那么'念念不忘'.女孩小昕,經常讓我們帶信給我們學校的一個女生,還會送漂亮地風鈴給她(他們一個月只有10元零花錢,這些錢要用來沒生活用品,買一件新衣服意味著省吃儉用幾個月,那個風鈴是別人送她的)。后來我們問她:'你是不是很喜歡__姐姐啊,怎么每次都問她?。?她說:'是啊,因為我寫了好多信,只有__姐姐給我回信了。'

只要有電話響起,教室里就會出活躍起來。離電話最近的人跑慢一點,大家就高呼:'__,快,快啊!誰的電話?'電話接通的時候,他們都自覺地保持安靜,是誰的電話,誰就在大家羨慕的目光里幸福接聽。談話的內容大家共享的,原來他們的快樂來地那么簡單!

(四)開展殘疾少年社會工作的構想

目前,我們的社會缺少足夠的空間和寬容去接納殘疾人。我們的同情和憐憫,從某種程度上隱含著排斥--似乎他們生來就是被同情的,而不是參與創(chuàng)造和分享 '正常社會'的一分子。他們也在'我是殘疾人'的自我認知下,躲避著外面的世界。這種成長環(huán)境就如脆弱的玻璃器皿,稍微的外力就會使之支離破碎,個人的才智也會在廢墟中老化。要想在短期內根除社會偏見是不可能的。那么,當務之急就是要他們正視自己'身體殘疾'的事實、樹立'意志不殘'的信念,以客觀平和的心態(tài)迎接異樣的目光、適應環(huán)境。

社會連結理論認為:當一個人感受到社會道德和社會秩序對他的重要性,了解到社會上多數人對他的期望時,他就與社會有了一種連結。同時,要想讓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適應環(huán)境,需要有強大的后盾,使他們與社會發(fā)生連結。家的教育就是愛與責任的傳遞,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以家的形式,賦予生命一種頑強的自我修復功能在廢墟中挺立。

1.童話--安置心靈之家的'宅基'

小時侯,童話的缺席是一輩子都彌補不了的。它扼殺了孩子沒有負擔的期望,也關閉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觀察世界、用一己的思維來創(chuàng)造世界的窗口,那樣的童年往往殘疾。以后的補償最多是借尸還魂式的徒勞,終不得精髓。因此,開始的時候,我們鼓勵他們回憶自己聽過的童話故事。我們也挑合適的童話故事對他們進行教育。

2.一個有組織的群體,分工明確地一幫一或一幫幾--小屋的基本'架構'

生活在公共環(huán)境中,心靈的的慰藉就缺少私有源泉;人們通過某種擁有,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家的可貴之處在于它是孩子獨有的私有財產。我們根據文化程度,把他們分成3個小組,每周五、六、日,分別去三個人,一人負責一個小組,為他們上課、解答問題等。當其中個體有問題時,我們就進行單獨談話。我們經常問他們一些漂亮飾物和照片的來歷,他們就自豪地介紹照片中的自己,幸福地回憶與哥哥姐姐們在一起的經歷。爽朗的笑聲溶解為燦爛面孔的旁白,那種神態(tài)馳騁球場的體育健兒拿著獎杯奔向球迷。這時他們會感到有人是專門為他們而去的。

3.贊美和鼓勵--進入小屋的'門'

如果說可愛的贊美字眼對一個人的人生是重要的,那么在一個人的人生之始尤為重要。我們對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漂亮發(fā)辮、條理清晰的作文、敏捷的思維等進行贊美,以此 逐步樹立起他們的自信。當我們要求他們寫日記、保持安靜、不打架時往往以獎勵為借口,每每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當每次許諾之后,我們都在同學中收集適合的衣物帶過去。

4.以寬容和教育做保證的自由犯錯的空間--小屋的'床'

成長意味著犯錯,成長渴求著自由與寬容。因此,他們需要一種力量來正確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去嫁接一些、舍棄一些,而不是生硬地切割。有的時候,他們會把分給小伙伴的食物拒為己有、把作業(yè)做的亂七八糟、把同伴打的哇哇大哭、其中一些人看不起那些有智力障礙的人。開始的時候,我們對這些很反感,可是自己在這個年齡段做錯事后,還蠻橫地摔門而去,而每次媽媽都會默默地做好我喜歡的飯菜等著我迷途知返啊。一個人犯一次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別人一次也不肯原諒他。理請自己的頭緒以后,我通過'換位思考'的方法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值的慶幸的是他們很聽話。有了床之后,即使屋子沒有建好也可暫作休息。

5.任意喊出需要與失望的自由--小屋的'窗'

如果說童話給了孩子們自由幻想的空間,那么我們該為小屋裝上這么一扇窗--任其任意喊出自己的需要與失望。他們有權利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爭取童話喚醒的夢想;即使我們滿足不了那些要求,孩子也可以在被拒絕的空間里慢慢融入現(xiàn)實。

6集體的監(jiān)督與安排--小屋的'公安'

自發(fā)的助人活動很難長期堅持,因為自覺性的養(yǎng)成,離不開初始階段集體的監(jiān)督與鼓勵。我們該有這么一種集體存在,它就是保障小屋安全的'公安'.而專業(yè)社會工作者的誕生,使這種可能成為現(xiàn)實。周末和節(jié)假日,經常有高校學生、社會慈善人士去參觀,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志愿者,使志愿活動成系統(tǒng)、成規(guī)模,將會受益無窮。

(五)實習實錄

第一:他們的在乎讓我慚愧

我們的實習受到少年、院領導的熱情接待和真誠配合。剛去的時候,康復區(qū)宛若一張被定格的照片:房屋、假山、路邊的行道木,溶為一體似地一動不動。干凈的庭院內無人走動,走道兩邊的長椅上零零散散地坐著一些人--他們都保持著固定的姿勢:翹腿的、低頭的、打瞌睡等等,相互之間沒有任何交流。

我們剛一進門,他們立即都站起來,同時幾乎把眼睛和嘴張到最大,表現(xiàn)出喜出望外的神態(tài)。然后紛紛跑開了--不是跑向我們,而是邊跑邊向屋里沒有出來的人大喊,然后一起站在屋檐下看著我們。

我們主動走上前和他們聊天、發(fā)書、作游戲,氣氛很快活躍起來了。他們送了我們一串串漂亮的紙鶴和紙心。走的時候,我把東西放在所長的辦公室里,忘記拿出來了。我很為難地對小魚(一個15歲的女孩,坐在人群中她可以瞬間抓住人們的視線。沉默淤積的憂郁氣質,絲毫掩蓋不了骨子里的寧靜與自信;清秀的臉始終舒展著淺笑,真誠而不招搖。;只是,走動的時候原本平整的路變地不平了)說:'這樣好吧,一會你幫我把東西拿出來,下次來我再帶回去好嗎?'

同伴也應和著說:'算了,算了,下次再說吧,我們還要趕時間。'

小魚說:'不能算的,不能算的。'說話時會笑的眼睛在聲音沉寂的一剎那歸于憂郁,深邃的眸子在我和同伴之間游移。她舒展的眉頭始終漾著的笑意,也被緊張俘虜了。

似乎如果我們不回去拿的話,她就會哭。一直不喜歡說話的女孩櫻,一直搖著我的手,并且目光掃向一個工作人員(辦公室鑰匙在她那),然后再定定地盯著我。后來她陪我要來鑰匙的時候,圍著我們的幾個少年,臉上都露出了如釋重負的輕松笑容。

實習要結束的時候,我和同伴在他們中一部分人中作了一個小實驗。即讓他們寫下自己最舍不得的六個人,在一一刪除之后留下一個人。我們想通過這種方法,粗略了解他們過去的生活,以及他們現(xiàn)在的渴望。結果,出現(xiàn)每條紙上都寫著伙伴的名字,其中三張紙上有我和同伴的名字。后來那些紙被我?guī)Щ貋砹?。其實,我們有什么資格 出現(xiàn)在那些紙上呢?我們是去實習的,我們做的也只是舉手之勞而已啊!

第7篇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1600個字,預計看完需要4分鐘,共有201位用戶收藏,12人推薦!

以前在電視上經??吹矫襟w對社會福利院孩子的生活狀況的報道,可以說,每次我看到的報道都是某某單位對某某福利院獻愛心,為孩子們帶去了糖果,零食和他們喜歡的玩具,并同時捐款多少元。是的,福利院的孩子們需要社會對他們經濟上的資助,但是,他們更需要的是人們對他們的關愛。他們已經被他們的父母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遺棄,這莫過于人生的一大災難。而他們,絕對不能被我們的社會所遺棄。

8月20號,我們小組一行10人來到浦口的南京市社會福利院。來到了那里,我們都大吃一驚。這里的孩子都不是正常的孩子,他們是一群有先天性障礙的孩子。有的孩子因患殘疾而行動不便,但他們依然用堅強撐起活著本應挺起的脊梁;有的孩子說話支支吾吾,口齒不清,但我們分明可以聽到他們渴望與人溝通交流的聲音;有的孩子雖然智力有障礙,但他們卻用力在紙上寫下遒勁的大字或者用手中五彩的畫筆勾勒出內心的美好世界,每一筆每一畫都是不去的真實寫照。

即使有的孩子年齡還沒有十歲,但他們已經學會了自立與自強;即使這些孩子非親非故,但不幸的命運將他們會聚在一起,同時也教會了他們團結友愛;即使他們和同齡的孩子相比缺少富足的物質條件,但他們絲毫不埋怨上天的不公,雖然他們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無情的父母所拋棄,但從他們清澈的大眼睛還是可以看到與生俱來的單純和可愛。

剛和這些孩子接觸的時候,孩子們都用怯生生的目光看著我們,我暗想這些孩子真的是太缺少愛了。雖然他們在福利院衣食無憂,但他們卻沒有很多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與人交流的機會。我們的小組成員拿出事先買的糖果和零食,孩子們都露出欣喜的眼神,看得出來孩子們很喜歡我們帶來的東西,但他們卻不敢上來拿,直到我的同學們吧糖果和零食分給孩子們,孩子們才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接下來,孩子們?yōu)槲覀兒铣艘皇住顿u報歌》。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大風大雨里滿街跑,走不好,滑一跤,痛苦的人生誰知道,七個銅板就賣兩份報。”稚氣的童聲唱著辛酸的歌曲,讓我們小組的成員都有著想哭的沖動。然后在福利院老師的電子琴的伴奏下,孩子們又唱起了《世上只有媽媽好》,孩子們正在認真的唱著歌,其中有一個孩子十分稚氣對我們的一個女同學說:“阿姨,我想媽媽了!”真的是沒有實現(xiàn)想到,這個孩子一呼百應,不一會所有的孩子都哭鬧著要媽媽。我們的小組成員都哄著,安慰著孩子說:“你們媽媽過一段時間就會來看你們的。”

我們害怕傷害這些孩子的心靈,因為他們和其他孩子一樣,是天使,確實有點憂傷的天使。過了一陣兒,孩子們在零食的“攻擊”下漸漸停止了哭泣,又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我想被他們的父母拋棄無疑是他們人生的一個巨大的傷口,但傷口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愈合,他們會走出這一個人生本不應該出現(xiàn)的黑暗,但是這個黑暗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堅強。以后,他們也會和我么一樣長大,經歷青春期的煩惱等等,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和打擊,然而他們擁有堅韌不拔,頑強的意志品質,一定會越過每一道坎,追求自己的幸福。

后來,我們和孩子們做起了游戲。我們先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我們和孩子們都玩得不亦樂乎。接下來。我們又玩跳長繩的游戲,孩子們跳的可歡了。特別是一個小女孩,胖乎乎的,協(xié)調性卻超好,跳長繩的時候還能翻跟頭,簡直是精彩之極。這是個有著先天性智障的孩子,福利院的老師說過一段時間她就要代表中國參加一個國際上的殘疾人交流會呢!誰說智障的孩子天生就需要人們的照顧,他們同樣可以為我們的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為我們的國家增添榮耀。

我們與孩子們交流的的時候,孩子們有時也會出現(xiàn)不耐煩,不聽話的時候,他們會發(fā)呆,露出憂郁的面孔,讓人疼惜的想,他們也是有心事的呀!有一天,一個小男孩突然問我:“哥哥,人再怎么樣才能不死?人可不可以不死?”我怔住了,那么小的孩子,居然在考慮這種深奧而沒有答案的問題。有位教育學家說過,人一旦考慮生與死的問題,他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生命的思考。

第8篇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2804個字,預計看完需要8分鐘,共有104位用戶收藏,29人推薦!

實踐時間:x年6月8日-----x年6月21日

實踐地點:兒童社會福利院

一、實踐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yè)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能力,協(xié)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yè)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之一。

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踐單位介紹

兒童福利院20xx年建院,主要收養(yǎng)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并采取家庭寄養(yǎng)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yè),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踐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體檢,門衛(wèi)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里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fā)音不請,智力發(fā)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jiān)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xiàn),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yè)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余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里。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于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郁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2、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里的教室里復習功課,周六周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愿者監(jiān)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yè),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fā)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杰”,然后組詞“杰出”、“俊杰”,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杰”,這才發(fā)現(xiàn),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系,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系,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fā)呆,憂郁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么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么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院里的孤獨與夢想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于那些內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后,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后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還是很熟悉的。

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后想干什么,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踐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yè),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

第9篇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2676個字,預計看完需要7分鐘,共有186位用戶收藏,24人推薦!

一、實踐目的

社會工作專業(yè)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群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復社會生活能力,協(xié)調社會互動關系,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yè)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yè)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1、了解兒童福利院的組織結構。

2、深入學齡兒童中了解他們的生存狀況。

3、鞏固理論知識,鍛煉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二、實踐單位介紹

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yǎng)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并采取家庭寄養(yǎng)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初中生,其余的為小學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yè),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余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三、實踐內容與個人體會

我原本是帶著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愿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秘”的地方。體檢,門衛(wèi)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里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說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里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fā)音不請,智力發(fā)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jiān)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xiàn),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群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1、他們大部分熱情而脆弱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yè)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里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著就餐,其余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里。其實,簡單地說,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著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于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溫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郁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2、他們是與別的兒童一樣,是天使,卻是有點憂傷的天使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著好奇心來打量著,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里的教室里復習功課,周六周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愿者監(jiān)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yè),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fā)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杰”,然后組詞“杰出”、“俊杰”,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杰”,這才發(fā)現(xiàn),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里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系,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系,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fā)呆,憂郁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么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說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里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么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3、院里的孤獨與夢想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于那些內向而不愿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后,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后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里,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說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

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后想干什么,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后的事情。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著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踐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yè),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我相信的!

第10篇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1208個字,預計看完需要4分鐘,共有291位用戶收藏,17人推薦!

白駒過隙,一轉眼,我們迎來了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還是一個剛剛畢業(yè)的高中生,一張青澀的臉龐就這樣懵懵懂懂地敲開了大學的校門。這一年的時光里,不知何時,我們褪去了學弟學妹的無知,擔起了學長學姐的稱呼。來不及追憶大一的似水年華,來不及品讀大一的青澀無知,我們一頭鉆進了暑期社會實踐中來,就如這難遇的酷熱夏季悄然到來。

經過細密的前期安排聯(lián)系,七月六號,我們同青年志愿者隊伍經過輾轉乘車、步行,來到了福利院。這天正巧趕上省里相關部門的人員來訪,我們同其一同參觀了小朋友們平時的活動場所:廚房間、發(fā)泄室、心理室、閱讀室……由此可見小朋友們的活動頗豐。

因福利院臨時有其它活動安排,參與活動的小朋友人數并不多,僅是兩位。但是我們并沒有懈怠,打起十萬分精神,耐心細致地開始講課。其中一個小朋友天生聾啞,我們透過手勢與文字進行交流溝通,透過閱讀電腦屏幕上的ppt,他也能夠切實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另一個小朋友叫王強,曾是兔唇,經過治療,已漸好轉,很是活潑開朗地參加進活動中來。不時他們小伙伴倆還會透過手語和文字進行討論溝通。我們隊友們一同向他們講解邪教的危害、反邪教的常識,普及科學知識,最后的知識問答更是讓他們興奮激昂,用心踴躍地舉手搶答。作為獎勵,我們也準備了一些小禮品送給他們,燦爛的微笑甚是可愛。在簡單愉悅的環(huán)境下,小朋友們學到了反邪教的常識,我們也收獲到了快樂。

活動結尾,與福利院負責人交流了解到了他們的一些具體狀況,聾啞小朋友會被送進特殊學校,在書法與認字方面會有所側重。福利院的小朋友與在14歲之前都能夠透過相關合法途徑進行領養(yǎng)。至于教育學習,只要愿意,福利院會供他們上至大學。來福利院參加志愿服務的人很多,但也有一些志愿者質量不高,會導致小朋友的一些錯誤思想與行為。同時由于平時的志愿活動太多,小朋友們也有些許厭倦,參與度時常不高。

活動中與兩位小朋友的接觸中,隊友們也的確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鐘愛手機電腦燈電子產品,只要看到手機就會喊著搶著要,所帶的禮品被看見了就會主動上前來拿等一系列問題。

福利院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當然需要我們社會大群眾的關心與愛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來自健全家庭的我們擁有健康完好身體的我們需要的是以一種正常的、平等的、尊重的、適度的心態(tài)去對待他們,去理解他們真實的需要,以正確的方式關愛他們。正如我們會自然地俯下身子去與小朋友對話,溝通中正是需要心靈上的平等。平等不是一味的退讓,不是因為年齡、遭遇、家庭的差距而無原則地遷就。在他們犯錯時,依舊就應被嚴厲地指出,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尊重,真正的對他們負責。

福利院、志愿者、整個社會就應教導他們以健全的人格、足夠的知識技能、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心靈上的依靠與慰藉。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因精神空虛、思想偏激、對社會悲觀消極等思想上的偏差而受到邪教蠱惑利用,才能遠離邪教,才能讓以前不幸的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xx年xx月xx日我和我的幾個伙伴在家鄉(xiāng)的福利院進行了社會實踐社區(qū)活動,福利院的老師們向我們介紹著福利院和孩子們的概況,以及在社會實踐中關愛孤兒時的注意事項。因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棄嬰,所以我們在與他們互動時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別地體貼。上午9點,我們準時到達福利院,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福利院信息

  •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
  • 福利院的社會實踐報告63人關注

    xx年xx月xx日我和我的幾個伙伴在家鄉(xiāng)的福利院進行了社會實踐社區(qū)活動,福利院的老師們向我們介紹著福利院和孩子們的概況,以及在社會實踐中關愛孤兒時的注意事項。因 ...[更多]

報告大全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