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詞大全

徐州導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4-05-15 13:00:02 查看人數(shù):86

徐州導游詞

第1篇 徐州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2438個字,預計看完需要7分鐘,共有104位用戶收藏,22人推薦!

漢代營建墳墓、祠堂和門闕并刻有畫面的石塊稱為畫像石。這樣的墓葬稱為畫像石墓,也稱為畫像石室或石槨。

漢畫像石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是距今近20xx年的許多未留姓名的畫家、雕刻家在石塊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徐州漢畫像石極少部分刻在石祠堂的壁上,絕大多數(shù)出自墓室內(nèi)。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漢畫像石的地域很廣,但發(fā)現(xiàn)數(shù)量較多而又比較集中的有徐州、魯南、河南南陽地區(qū)、四川中部和陜西北部。

漢畫像石是漢代“生不極養(yǎng),死乃祟喪”的產(chǎn)物。死者的后代為了盡“孝”道,用青石砌造仿照人間住宅的墓室,還有些墓空前砌有祭奠死者的祠堂,畫像就刻在墓的四壁、頂部和祠堂的壁上。豪門富戶如此,流風所及,黎民百姓爭相效仿。徐州漢畫像石墓的出現(xiàn)除了和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條件有關外,還與當時徐州的自然條件有關。徐州周困多為丘陵地帶, 石材非常豐富。石灰?guī)r質(zhì)地細膩,硬度適中,便于雕刻。

徐州的漢畫像石極其豐富,發(fā)現(xiàn)也較早。最早注意徐州漢畫像石的是北魏酈道元,他在《水經(jīng)注》一書中就有有關記載。清代晚期。沛縣古泗水畫像石就已被收存保護在沛縣夏鎮(zhèn)康阜樓下,后來徐海兵備道吳世熊移置徐州道署中保存,這是徐州漢畫像石收藏保護的開始。但是同治以后,畫像石雖然經(jīng)常出土,卻無人問津。民國初年。張伯英常常“石刻旁搜集到冢墓”,收集了一批包括銅山雙溝 (今屬睢寧縣)牛耕圖在內(nèi)的畫像石。存于馬市街雜貨鋪。解放后。張伯英的少子張愷慈將這批畫家石及漢畫拓片一并捐獻給徐州市人民政府。

日本侵華時期,徐州淪陷,日本侵略者不僅掠奪徐州的礦產(chǎn)資源,還搶掠徐州的古代文物,將銅山洪樓的畫像石砸碎準備裝運,還將古泗水畫像石送到車站準備裝車,但被車站徐州裝運工深夜冒著生命危險偷運出站,轉(zhuǎn)移保護才幸免遭劫。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漢畫像石的收藏和保護。1952年成立了徐州漢畫像石征集保管組,將散置的建橋梁、 砌廁所、壘豬圈、鋪道路以及井臺上、水溪邊的畫像石收集起來,加以保護。1952年以來。文物工作者還先后科學發(fā)掘了徐州市郊十里鋪、銅山縣茅村、新沂市瓦窯、睢寧縣九女墩、邳州燕子埠、占城果園、沛縣棲山、豐縣華山等處完整的漢畫像石墓近20座,漢畫像石的數(shù)量已達到1000多塊。是我國漢畫像石最集中的地區(qū)之一。

徐州漢畫像的題材內(nèi)容豐富多彩,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當時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有許多是描繪墓主人生前驕奢淫逸的享樂生活的畫面。如迎來送住、鐘鳴鼎食、六博對奕、馳逐獰獵、射御比武、飛劍跳丸、馴象弄蛇、魚龍漫衍、吞刀吐火等。其中吐火表演最為驚險,一人手操喇叭狀物,鼓腮吹出熊熊燃燒的火焰,無怪乎張衡《西京賦》形容“吞刀吐火,云霧杳冥”!

秦漢時期,徐州是全國經(jīng)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因此石刻中出現(xiàn)了男耕女織、捕魚等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場面。徐州為兵家必爭之地,“風俗勁悍”,因此畫像石中比武練力的場面也特別常見。銅山縣洪樓出土的力士圖。畫面上雕刻7個力士:左側(cè)第一人持劍執(zhí)盾;第二人生縛一虎;第三人處于圖中最顯著的位置,怒目凝視,裸露膀臂,弓步蹲身作拔樹狀, 樹上宿鳥驚飛。使人聯(lián)想到“魯智深相了一相,先到樹前把直掇脫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來”的《水淋》第七回魯智深在大相國寺倒拔垂楊柳的故事;第四人手執(zhí)牛尾巴,黃牛于背上;第五人雙手執(zhí)鼎耳,弓步蹬地,將鼎翻舉過首,后面的一人抱犢,一有執(zhí)壺。畫面抓住了力士的瞬間動作,充分表現(xiàn)了力士拔山扛鼎的雄姿,仿佛在力士的體內(nèi)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力量。

另一類是當時人們想象中的神仙世界: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 龜蛇相交)四神。有傳說中的團土造人,煉石補天,創(chuàng)立天、地、人的始祖女媧,有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搗藥、神獸守鼎、神仙羽人,也有神話中操有不死之藥居昆侖百神之首的西王母,有為東王公 、西王母夫婦看護樹、禽、獸,隨車出行的九頭人面獸——開明獸,也有三足烏、九尾狐、九華燈、靈芝、麒麟等,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神奇浪漫的世界。

徐州漢畫像石的雕刻技法以剔地淺浮雕和平面線雕為主。根據(jù)圖像表現(xiàn)手法的需要,又有許多變化,演變?yōu)楦鞣N雕刻技法。大大豐富了漢畫像石的藝術表現(xiàn)力。其雕刻技法精湛嫻熟,用刀健勁有力。畫像石的創(chuàng)作雖然以刀作筆,以石為紙。但工匠們對線條的運用卻得心應手。根據(jù)不同的需要?;蛲褶D(zhuǎn)流暢。或剛直豪放?;虼謮延辛?,在堅硬的石塊上創(chuàng)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創(chuàng)造了具有永久魅力的藝術珍品。結冰冷的石頭注入了永久的生命力。徐州漢畫像石古拙典雅,質(zhì)樸自然,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有著與眾不同的特點,構圖布局繁密盈滿,人物車馬充天塞地、密不透風,主體畫面以外的空白處還填以祥云瑞獸、飛鳥祥樹。然而畫面主次分明,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畫面繁而不亂。密而不窒,取得了氣氛熱烈而有條不紊的藝術效果,成為徐州漢畫像石鮮明的藝術特征之一。

由于畫像石在雕鑿前是先在石塊平面上繪出畫面。而后雕刻出物像,是繪畫和雕刻兩種藝術的結合。因此,我國的繪畫藝術的諸多早期因素都可以從這里窺見端倪。例如包含了裝飾圖案畫、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甚至寫意畫、連環(huán)畫等。銅山縣洪樓的一塊畫像石,畫面分四格,第一格是主人邀請三人比武,第二格四人向同一方向徐徐行進,第三格是二人持戈戟正在你來我往打得難分難解,第四格是賓主揖手告別。這些畫面無須任何文字說明,可以讓人一看就懂,將此看成連環(huán)畫的先河,是毫無牽強之嫌的。

徐州漢畫像石的另一個特點是多鴻篇巨制。這和當時這里是帝鄉(xiāng),有彭城、下邳兩個封國,皇親國戚、王子候?qū)O聚居于此分不開的。

徐州漢畫像石的時代主要是東漢,沛縣棲山、豐縣華山發(fā)現(xiàn)的畫像石比較早、都是西漢末和新莽時期的。徐州的漢畫像石在東漢末年就逐漸消失了。徐州漢畫像石在國內(nèi)外有著很大的影響,日本、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學者經(jīng)常到這里考察和研究。隨著考古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將會有更多的畫像石被發(fā)掘出來。埋藏在地下近 20xx 年的藝術珍品將散發(fā)出更為燦爛的光彩。

第2篇 徐州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685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148位用戶收藏,10人推薦!

徐州位于江蘇省的西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五省通衢”和“兵家必爭之地”之譽。為東部沿海與中部地帶、上海經(jīng)濟區(qū)與環(huán)渤海經(jīng)濟圈的結合部。京滬、隴海兩大鐵路在此交匯,京杭大運河傍城而過。公路四通八達,為全國重要水陸交通樞紐和東西、南北經(jīng)濟聯(lián)系的重要“十字路口”。1945年正式設市,現(xiàn)轄豐、沛、銅山、睢寧4縣,邳州、新沂2個縣級市,云龍、鼓樓、泉山、九里、賈汪5區(qū)。全市總面積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963平方公里。總?cè)丝?00多萬,年平均氣溫14℃。

徐州擁有6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江蘇省最古老的城市。中國第一個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出生地和發(fā)跡地,數(shù)百年的兩漢盛世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兩漢文化。徐州的兩漢文化遺存,以“漢代三絕”—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除此之外,漢皇祖陵、項羽戲馬臺、楚漢鏖戰(zhàn)的九里山古戰(zhàn)爭遺址、霸王別姬處、虞姬墓、以及劉邦榮歸故里吟唱千古名句《大風歌》的歌風臺等。徐州其他的文化遺存還有彭祖井、彭祖祠、放鶴亭、黃樓、東坡石床、快哉亭、唐代摩崖石刻、關盼盼的燕子樓、北魏大石佛、蘇北第一寺—興化寺、以明清民居為特色的民俗博物館、淮海戰(zhàn)役烈士紀念塔園林等。

徐州自然風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氣和南方的鐘靈秀麗。云龍湖水質(zhì)清澈,仿佛一顆明珠鑲嵌在市區(qū)南部。綠波層涌的泉山森林公園、玉帶迴轉(zhuǎn)的故黃河風光帶、臨波倚翠的云龍湖濱湖公園以及多條景觀路工程,使徐州披戴著一襲醉人的錦山繡水。

徐州市旅游設施配套完善,旅游綜合接待能力不斷提高,旅游接待人數(shù)和旅游總收入不斷增長,正逐漸成為國內(nèi)外知名的旅游勝地。

第3篇 徐州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3193個字,預計看完需要8分鐘,共有213位用戶收藏,15人推薦!

徐州漢文化景區(qū)導游詞

一、景區(qū)簡介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徐州漢文化景區(qū)。徐州漢文化景區(qū)東起三環(huán)路,南至隴海線,西接京滬線,北迄駱駝山,占地面積1400余畝。景區(qū)分漢代物質(zhì)文化遺存展示區(qū)和漢傳佛教游覽區(qū)。整個景區(qū)“有俑有陵有漢畫、有山有水有古剎”,呈現(xiàn)為一部立體的漢代史,成為集“兩漢三絕”為一體、國內(nèi)最大的漢文化主題公園和國家4a級精品文化旅游區(qū)。

二、漢文化廣場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漢文化廣場。廣場東西長約280米,南北寬約90米,占地18000平方米,采取規(guī)整莊嚴的中軸對稱格局。其空間定位以東西為走向,依次布置了入口廣場、司南、兩漢大事年表、歷史文化展廊、辟雍廣場等景點,終點矗立漢高祖劉邦的銅鑄雕像,構成完整的空間序列。

廣場的鋪裝以仿制的漢磚為主要材料,圖案取漢代畫像中常見的勾連云紋等裝飾圖形。兩漢大事年表四周設計了少量的水景。水的使用,不僅可以與石材形成一剛一柔的對比,更成為兩漢文化廣場中將各個景點聯(lián)系起來的手段,而且水體在園林廣場設計中更具有獨特的功效。游客可以從中感受到“一勺則江湖萬里”的恢弘氣魄,領略兩漢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

廣場的設計猶如一段立體空間化的漢賦,通過“起”、“承”、“轉(zhuǎn)”、“合”四個章節(jié),抑揚頓挫、弛張有度,將漢風古韻自然呈現(xiàn)出來。

三、獅子山楚王陵

現(xiàn)在大家所看到的,是處于漢文化景區(qū)核心區(qū)的獅子山楚王陵,這是江蘇省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一座漢墓,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wù)的陵墓,總面積達850平方米。

這座楚王陵鑿山為葬,工程浩大,結構奇特,由天井、內(nèi)墓道、外墓道、主墓室以及內(nèi)部的12件墓室構成。位于其西側(cè)的300米遠的漢兵馬俑則象征著衛(wèi)戍(shù)楚王陵的部隊。墓中出土金、銀、銅、鐵、玉、陶等各類珍貴文物二千余件套,其中包括國內(nèi)出土的一件玉片數(shù)量最多、質(zhì)量最好的金縷玉衣、鑲玉漆棺、玉卮(zhì)、金腰帶扣等,工藝精絕、令人嘆為觀止。該墓的發(fā)掘被評為1995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首、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fā)現(xiàn)之一。

四、王后陵

在位于楚王陵南側(cè)的羊龜山,據(jù)推斷為楚王王后之陵墓。兩座地宮呈正南北走向,相隔百米,屬于漢代墓葬形式中典型的“同塋(yíng)異陵”。由于色彩保護技術的復雜性,暫未正式發(fā)掘。建有王后陵展示亭,展示相關漢代諸侯王墓與王后墓的形制結構。

五、車馬出行廣場

現(xiàn)在大家所處的位置,是位于漢文化景區(qū)南門外的漢文化景區(qū)雕塑廣場,廣場占地19000平方米。群雕長50米、寬20米、高12米。雕塑以花崗巖為基座,采用銅像與花崗巖像相結合的表現(xiàn)方式。

雕塑創(chuàng)作依據(jù)歷史資料,以局部節(jié)選的方式作為雕塑創(chuàng)作的基本元素,同時定位于楚王作為諸侯王出行的等級規(guī)格,與楚王陵呼應。群雕主要描述漢畫像石《車馬出行圖》的場景,由8匹銅馬、3匹石馬、9個銅人、2個石人組成。3個騎馬武士在前開道,楚王坐著由4匹馬拉的馬車居中,宰相乘馬車、2個騎馬武士護衛(wèi)在后。整組群雕,坐落在廣場正中心,坐西朝東。

徐州作為兩漢文化發(fā)源地,創(chuàng)作“車馬出行”的大型雕塑,彰顯了漢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歷史地位,在深化漢文化景區(qū)內(nèi)涵的同時,又成為徐州城市文化形象標志之一。

為扮靚群雕周邊環(huán)境,漢文化景區(qū)雕塑廣場共栽植大規(guī)格樸樹、香樟等喬木300余株,同時還栽種了櫻花、紅楓等花灌木。

六、漢兵馬俑博物館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漢兵馬俑博物館。漢兵馬俑博物館新館是在漢兵馬俑遺址上建設的。采用“甲胄變形”的建筑理念,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結合,前廳正面擺放沙盤模型,以縮微的形式將整個景區(qū)進行展示。展廳主體設計為兩層,分為“漢兵馬俑遺址大廳”和“軍事展廳”兩大部分,建筑面積5000平方米。建筑主體呈長方形,屋頂為仿漢四坡頂,入口兩片“l(fā)”形長墻形成通道,南、西、北三面環(huán)以高檔土墻,從外觀上看,整個建筑的一半像掩藏于地下。4000多件神情各異的兵馬俑,被擺放在四條布局緊湊而又合理的俑坑中。三條東西向兵俑坑是主力,由步兵和車兵組成。一條南北向俑坑是后衛(wèi),以警衛(wèi)為主。

在西北方向125米處,還有兩條車兵和騎兵俑坑,類似于機動部隊或快速反應部隊。由此可見,獅子山漢兵馬俑是漢初楚國軍隊的縮影。

七、水下兵馬俑博物館

前方就是著名的水下兵馬俑博物館,從遠處看去,它是一座仿漢覆斗形建筑,內(nèi)部則是兩層結構,從一段樓梯下去,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身處于水面下兩三米的空間。五號坑由專家復原了當年的發(fā)掘現(xiàn)場,馬俑和騎兵俑也都是模具分段燒制,我們看到這里的馬身、馬尾、馬耳朵都還四處分散,可見當時時間匆忙。六號坑則展示了一個復制的騎兵軍團,這些騎兵是按照原件放大一倍的比例來制作的,體現(xiàn)出西漢早期騎兵部隊的氣勢。

八、漢畫石長廊

繼續(xù)往東走,在位于獅子潭水面東側(cè)的漢畫像石長廊,我們將會看到漢畫像石博物館。長廊全長約300米,是國內(nèi)第一座以“漢畫像石文化體驗”為主旨的博物館。

展廳分為三個區(qū)域:動漫展示與休閑區(qū)、漢畫像石及拓片模擬制作互動區(qū)、漢畫像石精品展區(qū)。其中堪稱國內(nèi)第一的以漢畫像石圖案為體材的動漫影片,創(chuàng)造了漢畫像石文化新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以現(xiàn)代高科技聲、光、電技術生動再現(xiàn)漢代現(xiàn)實生活場景,使游客身臨其境。并以現(xiàn)場互動的形式展示漢畫像石雕刻、拓片制作、印章篆刻及書法題跋。通過互動參與項目,既增添了文化特色,又使游客充分融入文化本身。另外,展廳外還分布了“車馬出行組團”、“戰(zhàn)爭比武組團”、“生產(chǎn)生活組團”、“神話世界組團”等四個漢畫像石組團,真實再現(xiàn)了漢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信仰等各個方面,充分反映了漢代人的精神氣質(zhì)和審美追求。

九、漢文化交流中心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漢文化交流中心。中心借鑒了漢代建筑的神韻,開闊的廳堂容納了漢畫像石雄渾闊大的漢家氣韻。這里所展出的精品漢畫像石,概括起來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當時人們的封建思想和對神仙的向往,畫面上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祥禽瑞獸;有民間傳說的大禹治水,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搗藥、神仙羽人、昆侖山上的西王母;有九頭人面獸、三足烏、九尾狐、連理樹等人們想象的神仙世界之物。第二類是反映當時現(xiàn)實生活的畫像,其中包括皇親國戚、貴族富豪的生活場面,如車馬出行、捫昔、宴飲、對弈、樂舞、迎送賓客、樓堂建筑等。通過石刻藝術畫面充分展現(xiàn)出人們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被著名的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譽為“一部繡像的漢代史”。

十、劉氏宗祠

現(xiàn)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劉氏宗祠,劉氏宗祠是一仿古建筑,其中陳列有漢朝各帝以及政治、科技、軍事、文化等領域的杰出人士的生平事跡、文物、文獻等,讓游客領略博大的漢文化,體會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宗祠是宗法的產(chǎn)物,又是家庭、宗族和國家相聯(lián)系的紐帶。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只有天子和一定品級的臣子才有資格設立祠廟祭祀祖先。古代族權和政權是合在一起的,因此宗祠又起著鞏固政權的重大作用,所以國家就從政策上、觀念上把宗祠的地位肯定下來。我們今天建造劉氏宗祠當然不是為了祭祀劉氏祖宗,而是尋求漢文化的淵源。

十一、竹林寺

此刻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富有傳奇色彩的竹林寺。竹林寺是中國第一座比丘尼道場。我國第一位比丘尼——凈檢法師是徐州人,生于西晉末年(公元291年),24歲出家,70歲圓寂。徐州人民為紀念其功績,東晉永和年間在東郊獅子山上修竹林寺建了竹林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歷史。文獻記載,明清時期的竹林寺順山而建,規(guī)模宏大,為徐州八大寺之一。后歷經(jīng)戰(zhàn)亂,常年失修,直至上世紀中期日寇侵華,竹林寺被肆意劫掠,千年古剎毀于一旦。徐州竹林寺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尤其韋馱菩薩在抗戰(zhàn)期間神秘顯身,戰(zhàn)后又從日本回歸的奇聞佚事,更凸顯了特別的文化價值和傳奇色彩。新建的竹林寺座落在徐州漢文化景區(qū)北側(cè)駱駝山上,屬于典型的“山上寺”。漢傳佛教游覽區(qū)包括竹林寺內(nèi)的觀音閣、第一比丘尼紀念堂、南北山門、鐘鼓樓等,展示漢傳佛教的歷史風采。兩大展區(qū)的風物,集中體現(xiàn)了漢文化的博大恢宏,構建了“觀漢獅子山,拜佛竹林寺”的獨特人文景觀。竹林寺今后的發(fā)展將圍繞特別研修、農(nóng)禪體驗、社會慈善、觀光演藝、國際交流等五大文化建設,配套完善相關設施。

各位游客,徐州漢文化景區(qū)講解就到這里,期待您的再次光臨。

第4篇 徐州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5959個字,預計看完需要15分鐘,共有282位用戶收藏,15人推薦!

徐州龜山漢墓導游詞

歡迎大家來到龜山漢墓!龜山漢墓是1981年2月由當?shù)剞r(nóng)民開山取石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同年11月由南京博物院會同徐州博物館共同發(fā)掘整理。在85年的文物普查時征集到一枚龜鈕銀印,從而揭開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謎,知道它是漢代第六代楚襄王劉注及其夫人的合葬墓。該墓葬由2條墓道,2條甬道和15間墓室構成,中間以夔門為界,夔門以南的10間是劉注的墓室,北面的5間是劉注夫人的墓室。

漢高祖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后,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大封同姓王,他把自己的弟弟劉交封到徐州,封為楚王。這是一張楚王世系表,墓主人劉注就是劉交的重孫,第六代楚襄王,在位時間13年,時值漢武帝統(tǒng)治的鼎盛時期。古代的皇帝死后,會有一個謚號,但在這張世系表上,我們會發(fā)現(xiàn)第四代楚王卻沒有謚號。這是因為他參加過當時的“七國之亂”,屬于“亂臣賊子”,于是這一欄便空了下來。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組圖片是山體沒有被挖掘之前的原貌,這座山遠看猶如一只烏龜,頭朝北,尾朝南,故得名為龜山。龜山漢墓就挖掘于山腹之中。由于當時的黃河流經(jīng)此處,所以這座墓葬是由半山腰開始開鑿的。從這張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南甬道在發(fā)現(xiàn)時里面共有26塊塞墓石,分為上下兩層,每層13塊。這些塞墓石每塊重達6-7噸,接縫嚴密,連一枚小小的硬幣都無法塞入。據(jù)專家鑒定這些都不是本山的石頭,而是從遙遠的西南方運來的。當時的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古人究竟利用什么方法把這些石頭運過來,塞入甬道的,至今難以想象,為我們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

而這些上面打著牛鼻環(huán)的塞石就是當時被盜墓者拖出來的,西漢時期只能用牛馬拉出來。我們在清理北甬道時專門請了工程指揮兵學院的官兵動用了大型的現(xiàn)代化工具還花費了100多天才把下面一層塞石清理出來??梢娔菚r候盜墓是一項多么巨大的工程。所以專家認為只有可能是官盜,個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這樣大規(guī)模的盜墓工程。

在這組陳列柜中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組鼎。說到鼎,最初只是作為炊具,后來才改作祭祀所用,成為身份的象征。帝王用九鼎,士大夫用七鼎,諸侯王用五鼎,于是有“一言九鼎”的說法。劉注是楚王,所以這里擺放了五只鼎。

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一些玉,這是在墓葬中發(fā)現(xiàn)的。為什么盜墓者沒有把這些玉也帶

走呢?古人講究玉是身份的象征,如果盜墓者把這些玉帶出去,不正是向別人表明:我是盜墓者么?于是,這些玉幸存了下來。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龜山漢墓的出土文物中的精品--鎏金銅爐。所謂鎏金,就是指在飾品的表明鍍一層金,起到__的作用。這件鎏金銅爐的制作十分的精美,它的上蓋可以打開,里面盛放點燃的熏香。我們看到的是一件復制品,它的原件收藏于南京博物館。

下面我們共同看一下徐州地區(qū)的墓葬分布圖。說到漢朝,封在徐州的楚王就有13個。依據(jù)漢代葬制,地方諸侯死后應埋在其封國內(nèi),徐州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漢代諸侯王均是鑿山為墓,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8處。其它漢墓主人的身份有待進一步考證,唯一確定身份的是龜山漢墓。確定身份是依據(jù)什么呢?就是這枚龜鈕銀印。這是在85年文物普查時征集到的,它的質(zhì)地為白銀,上方是一只可愛的小龜。下方用小篆刻了:“劉注”二字,從而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

龜山漢墓工程量浩大,氣勢雄偉,被譽為“中華一絕”,“千古奇觀”。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參觀一下兩千多年前的鬼斧神工。

擺在甬道口的這塊塞石,叫做“第百上石”?!鞍佟痹谶@里是“一”的意思,那么這塊塞石,就是南甬道26塊塞墓石中最外面的上面的一塊。它的上面刻著48個篆字,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我劉注身為一代楚王敢對天發(fā)誓,我的墓室中只有我的棺木和尸體,沒有華貴的服飾,也沒有值錢的金寶玉器。后世的賢大夫有幸看到這塊塞石就應該同期我,為我感到悲傷,所以我的墓室你們就不要動了。外面知道龜山漢墓原有的陪葬品數(shù)量應該是非常豐富的,那么塞石上的話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墓道口的這兩座夯土墻,是用一層砂土一層土夯實而成的,十分堅固,可以防止墓道被裸露在外,同時也防止了人為的破壞和自然的侵蝕。

您現(xiàn)在所處的是南甬道,南甬道高1.78米,寬1.06米,全長56米,沿中心線開鑿的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到萬分之一。大家可以摸一下墻壁,非常的光滑,都是經(jīng)過人工細心打磨的。這是我國發(fā)現(xiàn)的西漢的墓葬中最為精致的一間。我們可以從這條紅色的激光射線看出,甬道壁與激光射線是絕對平行的。甬道壁的上夾角都是90度的直角,與之相對應的下方是兩條寬、深各為10公分的排水槽,貫通15間墓室。請大家小心腳下,我們可以看到這里有凹槽,而其是上下對稱的。專家認為這可能是打鑿時固定一些裝置撐起墓道,防止塌方。也可能是用來固定塞墓石的。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第一間墓室,這是一間馬廄,即栓馬養(yǎng)馬的地方,面積是22.2平方米。中間的水池是飲馬池,旁邊的石頭是栓馬用的樁。當時在這里出土了兩件文物:一間就是陶盆,另一間是陶俑象征著馬夫。這間墓室最具特色的還是它的頂部結構。類似于草原上的蒙古包,為四角攢尖頂。大家可能認為它是由四塊石頭拼湊而成,其實它是一個整體。在西漢時期炸藥還沒有發(fā)明,完全是用手工雕鑿的。第一間墓室作為馬廄,可以看出劉注對養(yǎng)馬業(yè)的重視。

有了馬當然少不了車了,下面我們就去參觀一下劉注的車馬室。當時在這里有一輛木制的馬車,但是由于年代久遠已經(jīng)腐蝕掉了,只剩下一組陶馬現(xiàn)收藏于徐州博物館。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一套復制品。漢代的陸路交通以車馬為主,有一套非常嚴格的制度。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君王可以乘坐6匹馬車,劉注身為一代楚王只能乘坐4匹馬拉的車。這間墓室我們發(fā)現(xiàn)比剛才看到的馬廄大了許多,為了防止塌方,古人特意掏空四周,在中間留下一根石柱,以起到支撐墓室的作用,我們稱它為擎天柱。

一間車馬室在我們看來也就足夠了,可劉注卻別有特色,他還有一間小的車馬室,就在對面,我們?nèi)⒂^一下。這間車馬室比我們剛剛看見的要下許多,只有5.91平方米。它的頂部結構也是四角攢尖頂。這里出土了三件御手俑和四匹陶馬。值得我們特別注意的是這間墓室的位置,它處于主墓葬的正南方,甬道一側(cè),作用類似于今天廠礦企業(yè)的傳達室和值班室。

好,我們繼續(xù)向前。這座墓葬東西全長86米,南北最寬處達33米,總面積700多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米。專家推測,在當時的生產(chǎn)力水平下,修建這樣的墓葬需要300多名能工巧匠日夜不停的動工,十年才可以完成。而我們現(xiàn)在所走的這條甬道并排只能走2個人,所以并不可能300名工人同時開工。劉注的在位時間只有13年,可想而知他要花費多么大的人力和物力來打鑿這座地下宮殿。所以,龜山漢墓不僅是當時封建貴族奢華生活的見證,也凝聚了漢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血。

穿過幽長的甬道,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劉注的禮樂器具室,作用相當于現(xiàn)在的歌舞廳。大家留意一下這間墓室的頂部結構,是人字形尖頂??磥?,在西漢時期我國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建筑結構。在漢代,上至皇帝貴族,下到官吏百姓都好歌舞。當時這里出土了大量的歌舞俑,

皆為女性。她們右手上舉,左手下垂,雙袖隨舞姿擺動,翩翩起舞,十分優(yōu)美。在漢代,貴族在欣賞歌舞的同時,好邊吃邊欣賞。所以在禮樂器具室的旁邊特意安排了一間庖廚室,也就是廚房,我們?nèi)⒂^一下。

中國人相信靈魂不滅,人死了只不過是從一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去繼續(xù)生活,所以他們在這間廚房里放上了整套的炊具和餐具還有食物等希望到了陰間可以繼續(xù)享用。專家還從這里清理出大量的谷物和動物骨骼。有了廚房當然少不了水咯,在廚房的外面有一口精致的水井,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這口水井只有象征意義,沒有實用價值,水深只有20公分,里面的水是長年不干的,都是山上石頭裂縫里慢慢滲下來的。您不用擔心水滿了會溢出來。剛剛在甬道里提到的排水槽貫穿15間墓室,在水井的旁邊也有排水槽,整個排水系統(tǒng)由東到西,由高到低。經(jīng)專家測量,我們現(xiàn)在所站的位置比甬道口高出527毫米,有利于水的排出。當時在水井里還清理出大量的果品核,有棗、桃、杏、李、梅,大都是夏秋兩季成熟的,因此專家推斷劉注的下葬時間是在8-9月。

這一間是劉注的兵器庫。發(fā)現(xiàn)這里時兵器架上并沒有發(fā)現(xiàn)很多兵器,主要是因為當時兵器都是鐵制品,年代久遠都銹蝕掉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復制品。兵器庫對于一個國家在軍事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劉注也意識到這一點,當年就對兵器庫加了兩塊塞石堵塞,作用就相當于今天的防盜門。但是這樣并沒有阻擋住盜墓者的腳步,我們發(fā)現(xiàn)龜山漢墓時塞石已經(jīng)被拖出來像現(xiàn)在這樣擺放了。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15間墓室中最小的一間,這間墓室只有4平方米,用途,一目了然,是劉注的廁所。我們可以看見這個廁所是相當?shù)闹v究:下有蹲坑,后有靠背,右有扶手,旁邊還有兩個陶盆供洗手之用。廁所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由此可見,西漢當時的文明程度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不過這僅限于貴族,不能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參觀完15間墓室中最小的一間,下面就去參觀15間墓室中最大的一間。這里是劉注的前殿,面積為68.91平方米,主要作用是宴飲賓客,十分重要。這間墓室最大的特色就是這根擎天柱,它高4米,寬1米。為什么說它是這間墓室的特色呢?我們來看一下墓室頂部中間

的這道直線,據(jù)專家測定它是南北甬道的中軸線,而這根擎天柱就位于這根南北甬道的中軸線上。在2000多年前沒有照明設備、測量定位儀器的情況下,古人是怎樣測量定位的?不經(jīng)又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

在一座墓葬中,最重要的就是棺室了,下面我們就去參觀一下劉注的棺室。大家可以看一下,這間棺室是15間墓室中打鑿最為精細的一間。當時在這里并沒有發(fā)現(xiàn)劉注的尸體和棺木,只是清理出大量封棺用的鐵釘。在85年征集到龜鈕銀印,古人講究印不離身,所以專家就認定這里就是西漢第六代楚襄王劉注的墓室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棺木是仿造西漢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棺木復制的。這間墓室有個奇特的地方,在西北角有一個陰影,它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古人拿著書面東而立。有人認為這是由于夏季滲水嚴重,冬季嚴寒干燥引起的??墒?,在我們發(fā)現(xiàn)龜山漢墓時并沒有出現(xiàn)這個陰影,而是在93年開館后才逐漸顯現(xiàn)的。所以,kuim我們叫它“楚王迎賓圖“。而為什么只有這個角出現(xiàn)陰影呢?無從知曉,這就又給龜山漢墓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中國自古以東為首,按理說劉注的墓室應該在東面那一間,是什么原因?qū)⒆⒌哪故肄D(zhuǎn)移到了西邊呢?我們現(xiàn)在就去東面的原棺室探究一下原因。這里就是劉注的原棺室,我們可以看見頂部出現(xiàn)一條巨大的山體裂縫,旁邊有人工打鑿的痕跡,而裂縫是天然的。當時人們認為山體裂縫會造成塌方,看起來不美觀,雨季時也會出現(xiàn)嚴重的滲水現(xiàn)象,不利于尸體和棺木的保存,所以才會移到西邊。后來把這間墓室作為了貯藏室。當初選擇這間墓室做棺室,不僅因為它位于東首,處于兩條甬道的中軸線上,而且它的頂部也剛好對著龜山海拔的最高點。當時是怎樣測量出來的?又給我們留下一個迷。

漢朝葬制講究夫妻同墓不同穴,遵循的是靈魂的合葬。也就是說夫妻二人生前各自打鑿自己的墓葬,只有到夫妻二人都下葬以后,才能把中間的過道打通,這道門叫夔門。我們在發(fā)掘清理時根據(jù)夫妻二人墓穴中清理的錢幣考證,劉注比其夫人早下葬3年,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這條過道是劉注下葬3年后由夫人墓向這邊打通的,這在當時叫做“開門尋夫“。

穿過夔門,我們?nèi)タ匆豢磩⒆⒎蛉说?間墓室。我們現(xiàn)在開到的是劉注夫人的禮樂器具室。大家會發(fā)現(xiàn)它的頂部結構和剛剛劉注的有所不同,劉注的是人字形尖頂,而這間是拱形的,上面還有一些拱形的小石包。大家不妨猜猜,這些小石包是起什么作用的?也許大家很容易想到的是歌舞廳的燈光設備??墒?000多年前電都沒有發(fā)現(xiàn),古人自然不會想到燈了。由于人們對宇宙知識的缺乏,認為天圓地方,那么拱形的屋頂就相當與天空,上面的小石包就相當于滿天的星星了。也許劉注古人希望用這滿天的繁星照亮她陰間的生活。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地上一個人,天上一顆星。一個人去世了天上就會有一顆流星隕落。我們看一下這根擎天柱的兩端,有兩顆正在隕落的流星。不言而喻就這就象征了劉注夫妻,而永遠不會隕落是他們要向后人表示他們還是比較有作為的君王。

劉注夫人也有一間前殿,我們?nèi)⒂^一下。這間就是劉注夫人的前殿,作用與劉注那間相同,但面積卻比那間小很多,而且打鑿的也比劉注那間粗糙。這都充分說明2000多年前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經(jīng)根深蒂固了。

我們繼續(xù)參觀,這間是劉注夫人的棺室,這里同樣沒有發(fā)現(xiàn)劉注夫人的尸體和棺木。出土了大量的陶制冥錢與現(xiàn)在的紙錢相似。同時還出土了一些五子蓮,是當時女性使用的化妝盒,證明是女性墓葬。而有幸可以和劉注合葬的只有她的夫人了。我們可以看見棺木旁邊的地上有一個凹槽,我們稱之為棺床,是用來固定棺木的。西漢時期比較高級的棺床是用漢白玉制作的,而劉注夫妻的只是在地上打鑿了一下,這就可以推算出劉注夫婦的棺木并不是十分奢華的。與之一墻之隔的是劉注的原棺室,由于原棺室的種種不利因素,劉注的棺木就被移到了西面,夫妻二人只能遙遙相望,非常的可惜。

民以食為天,劉注夫人的墓室中也有一間庖廚室。我們?nèi)⒂^一下。這間庖廚室與劉注的那間大致相同,也有一口水井,但打鑿的就比較粗糙了,我們也沒有找到它的水源。這又體現(xiàn)了當時女性地位的卑微。這間墓室最有特色的是東西兩壁留有一對對稱的凹槽。一種說法是有了廚房就少不了櫥柜,所以就有人認為這對凹槽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櫥柜;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劉注有10間墓室,而他的夫人只有5間,當時也許是想繼續(xù)向兩邊打鑿的,但是這時劉注夫人已經(jīng)奄奄一息等著下葬了,所以只好草草收工,留下了這對凹槽。

看到這里大家也許會發(fā)現(xiàn),這樣大型的墓葬為什么只留下少數(shù)的陪葬品呢?我們都知道龜山漢墓是被盜過的,盜墓者是怎樣進入墓葬的呢?那么我們就去走一下盜墓者走過的路。現(xiàn)在我們所處的是北甬道,南北甬道長短差5毫米,高度差僅2毫米,相距19米,夾角只有20秒,也就是說把兩條甬道無限向下延長,它們的焦點會在1000多公里以外的西安地區(qū)。

2000多年前古人怎樣測量定位?在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的漢朝完成這樣的工程不得不說是個奇跡。北甬道與南甬道相同也有兩次塞墓石,可是81年我們首次發(fā)現(xiàn)這條甬道時發(fā)現(xiàn)了兩件并不屬于西漢的文物:一件是王莽篡位時期的貨幣好“貨全”,另一個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青瓷碟,這就說明龜山漢墓至少被盜過2次。

到這里大家會一位龜山漢墓就參觀完了,可是還有最后一間墓室。這就是劉注夫人的車馬室。在漢代,男女有別,婦女用的車封閉性強。剛剛參觀的劉注的車馬室中劉注使用的幾匹馬拉的車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對,是四匹馬。他的夫人就只能使用2匹馬拉的車,我們稱這樣的車為“駢車”。有些人就戲稱如果說把劉注的乘的車比作是奧迪的話,那么他的夫人使用的就是桑塔納了。

我們考古人員在據(jù)我們現(xiàn)在所處位置5米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個獨立的附屬墓葬,共清理出陪葬品700多件,其中一半以上屬于國家一級文物??梢?,如果龜山漢墓沒有被盜的話,陪葬品的數(shù)量會是多么的驚人。

那么我們今天的參觀就到這里,在我們剛剛進來的地方有兩只烏龜,俗話說“摸摸烏龜頭,萬事不用愁”。大家在走之前不妨去摸一摸烏龜頭,給自己帶來好運。

第5篇 徐州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2489個字,預計看完需要7分鐘,共有165位用戶收藏,30人推薦!

徐州云龍湖導游詞篇一

列位高朋,我們已經(jīng)到了云龍山的北麓山門停車場,請各人帶好隨身物品,跟我下車,此刻是九點鐘,我們游覽云龍山的時刻約莫必要1小時閣下,我們十點鐘在車上薈萃,請各人記好我們的車號,勞煩司機師傅把車窗關好。

云龍山是徐州市南郊風光區(qū)的聞名旅游景點之一,它西傍云龍湖,東依鳳凰山,南靠泉山天然風光掩護區(qū),風物奇麗,景致怡人,云龍山南北走向,全長三公里,共有九節(jié)山頭,個中第六節(jié)最高,海拔一百四十二米??墒撬膭倬笆聵I(yè)多齊集在北數(shù)第一節(jié)山上。這節(jié)山海拔一百四十二米。我們本日要游覽的大士巖、放鶴亭、興化寺這些首要景點就在第一節(jié)山上。 列位高朋,這就是云龍山北麓山門,我們將由此上山。上山時,請各人留意安詳。 各人看,山門的右側(cè)是1999年7月1日修復的臥牛泉。它始建于清代,由雨水山泉匯聚而成。由于泉池東壁的巨石形似臥牛而得名,是云龍山聞名景點之一。

列位旅客,請看刻在山石上的“云龍山”這三個氣魄磅礴的大字是明朝的莫于齊謄寫的。明萬積年間,重慶導游詞,他在徐州擔投軍備右參政,云龍山畢竟是怎樣得名的呢?因其九節(jié)山頭蜿蜒如龍,舊志稱:“其上有云氣,故名云龍山。”

列位高朋,我們此刻來到了云龍山的首要景點之一-----大士巖。它位于云龍山西半山腰上。是康熙五十八年徐州知州姜焯開鑿的。他原本規(guī)劃在這里制作僧舍,覓僧看管放鶴亭,由于在挖地基的時辰發(fā)明白一塊巨石巖,廣約八丈,峰棱外露,不知道它有多深,又因巖下黃茅崗有唐吳道子所畫觀音大士像石碑,于是授意石工把巨巖雕為觀音大士像。觀者益覺得神,于是州人又請增工擴大正殿三間,前面為韋馱殿,閣下為寮舍亭臺閣道,取名為大士巖。 大士巖的正殿為圓通寶殿,正殿中的觀音大士像雕在巨巖上,大士像已經(jīng)毀于文革時期,這座大士像是1978年重塑的,1988年又增塑了文殊、普賢等菩薩像,

山頂門下,依山勢修砌的石階,叫做“五十三參”,各人可以邊登邊數(shù)。這些臺階正好是五十三級。據(jù)記實:善財童子參拜了五十三位“善常識”(名師,最后拜觀世音為師,才獲得“正果”,之以是建筑五十三參是要人們虔敬參拜,暗示“正果”得來不易。

列位高朋,旅行完大士巖,讓我們到放鶴亭去看一看。 放鶴亭位于云龍山第一節(jié)山山頂,坐東朝西,是一座民族氣魄威風凜凜的構筑,它始建于北宋元豐年,是隱士張山人制作的。 張山人原本住在云龍山西麓黃茅岡,家有花圃田宅,馬匹僮仆,可以說是一個權門大戶了。他的父親張希甫信仰玄門,母親李氏玄門、釋教皆信,張山人本人喜愛詩書,善奏琴,也常親身耕耘,閑則入山采藥,過著故鄉(xiāng)隱居的糊口。蘇軾任徐州知州兩年,交友了很多伴侶,個中覺得布衣伴侶就是這位張山人。張山人馴養(yǎng)了兩只鶴,并在云龍山頂建筑了一座草亭,名為“放鶴亭“,蘇軾為此寫了《放鶴亭記》,成為傳播千古的聞名散文。 放鶴亭汗青上多次重建。“放鶴亭“三字匾額原為乾隆天子御筆欽書,后因破損,1978年改用蘇軾手跡制匾額懸掛在亭廊之上。

在放鶴亭南約二十米有招鶴亭,因《放鶴亭記》中有《招鶴》之歌而得名,放鶴亭西面有飲鶴根源,是沿著巖層下鑿而成的,五十年月井中尚有泉水,其后因被人拋擲石塊而堵塞,連年來顛末整理,飲鶴泉泉中又涌出了清泉。

列位高朋,放鶴亭后那座雄偉的構筑就是興化寺,讓我們到哪里去旅行吧。 興化寺的大殿、配殿,禪院等均依山而建,氣魄威風凜凜別致。出格是大殿很有特色,大殿三面均為山崖石壁,殿內(nèi)供奉的石佛高11。52米,合三丈四尺有余,但殿的后墻只用了三行磚。以是有“三磚殿覆三丈佛”的妙譽。 個中,最早的年號為北魏太和十年。當時正是被魏鑿窟雕佛的壯盛時期,因而大石佛頭像很也許為466—486年間雕鑿的,算起來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汗青了,大石佛的兩臂和前胸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添加的。

徐州云龍湖導游詞篇二

列位高朋,我們此刻位于云龍湖景區(qū)。云龍湖風光區(qū)總面積為11.4平方公里,周圍山林面積為5.6平方公里,云龍湖水面面積為5.8平方公里,一湖波光浩渺,三面青山疊翠,形成了三面環(huán)山一面水的天然景致。若沿湖而行,岸草如茵,柳綠花紅,四月新春,桃紅綻放,柳抽新綠;到了仲夏,南岸一塘荷花方才開罷,石榴樹上又是花紅似火;時至深秋,雖有繽紛落葉,也有漫山紅遍的楓林;到了隆冬,一場大雪,四野皚皚,更顯這一湖碧波和幾點紅梅買賣盎然。

云龍湖在古代是一片洼地。古徐州志記實:“城南九里許對象各有一山,因形似簸箕,俗稱簸箕洼”,洼久成湖,明萬積年間因湖水常常泛濫成災,做石狗以鎮(zhèn)之,以是又有了石狗湖的名稱。1963年正式更名為云龍湖。

“如能引上游丁塘之水,則此湖儼若西湖,而徐州儼若杭州。”這是早在9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任徐州知州時,站在云龍山上,對著腳下這個小小的湖泊“突發(fā)奇想”。也許蘇軾本人也不會想到,時隔900年之后,他的想象釀成了實際:1994年,杭州西湖和徐州云龍湖結為姊妹湖。 列位聽了這樣的先容萬萬別說西湖和云龍湖這兩云

姐妹長相差的然則有點遠,不外呢,您大概聽過一首詩:“水光漣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適宜。”雖然這首詩說的不是徐州云龍湖了,是蘇軾筆下的杭州西湖美景,但若用它來形容云龍湖,也長短常貼切的。 蘇軾在杭州做官時寫了上面這首詩,然則他在我們徐州接受知州時也留下了《放鶴亭記》這樣的傳世美文“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放鶴亭記》四處贊頌,千古傳播,也使云龍山川得以立名于世。云龍湖東岸聯(lián)貫三公里的九節(jié)云龍山,狀若游龍,郁郁蔥蔥。勝景事業(yè)俯首皆是:興化禪寺依山而建,內(nèi)有高達11.5米的北魏時期的石佛,被譽為三磚殿覆三丈佛,令人詫異;東坡石床、放鶴亭、飲鶴泉等事業(yè),又讓人吊唁蘇軾的不朽政績和灑脫逸事;王羲之、黃公望、董其昌、乾隆的四十多方書法碑刻,使青山墨寶飄香。可以這樣說,徐州與杭州結下不解之緣,是由于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而蘇東坡也是先在徐州修了云龍湖,蘊蓄了名貴的履歷往后,才到杭州修浚的西湖,這是西湖為什么比這里云龍湖要秀美一些的一點汗青配景。

第6篇 徐州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4710個字,預計看完需要12分鐘,共有132位用戶收藏,12人推薦!

徐州云龍湖風景區(qū)導游詞

各位嘉賓,我們現(xiàn)在位于云龍湖景區(qū)。一湖波光浩渺,三面青山疊翠,形成了三面環(huán)山一面水的自然景色。若沿湖而行,岸草如茵,柳綠花紅,四月新春,桃紅綻放,柳抽新綠;到了仲夏,南岸一塘荷花剛剛開罷,石榴樹上又是花紅似火;時至深秋,雖有繽紛落葉,也有漫山紅遍的楓林;到了嚴冬,一場大雪,四野皚皚,更顯這一湖碧波和幾點紅梅生意盎然。

云龍湖在古代是一片洼地。古徐州志記載:“城南九里許東西各有一山,因形似簸箕,俗稱簸箕洼”,洼久成湖,明萬歷年間因湖水經(jīng)常泛濫成災,做石狗以鎮(zhèn)之,所以又有了石狗湖的名稱。1963年正式改名為云龍湖。

“如能引上游丁塘之水,則此湖儼若西湖,而徐州儼若杭州?!边@是早在900多年前,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任徐州知州時,站在云龍山上,對著腳下這個小小的湖泊“突發(fā)奇想”。可能蘇軾本人也不會想到,時隔900年之后,他的想象變成了現(xiàn)實:1994年,杭州西湖和徐州云龍湖結為姊妹湖。

各位聽了這樣的介紹千萬別說西湖和云龍湖這兩姐妹長相差的可是有點遠,不過呢,您也許聽過一首詩:“水光漣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碑斎贿@首詩說的不是徐州云龍湖了,是蘇軾筆下的杭州西湖美景,但若用它來形容云龍湖,也是非常貼切的。蘇軾在杭州做官時寫了上面這首詩,可是他在我們徐州擔任知州時也留下了《放鶴亭記》這樣的傳世美文“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薄斗批Q亭記》膾炙人口,千古流傳,也使云龍山水得以揚名于世。

云龍湖東岸綿延三公里的九節(jié)云龍山,狀若游龍,郁郁蔥蔥。名勝古跡俯首皆是:興化禪寺依山而建,內(nèi)有高達11.5米的北魏時期的石佛,被譽為三磚殿覆三丈佛,令人驚奇;東坡石床、放鶴亭、飲鶴泉等古跡,又讓人懷念蘇軾的不朽政績和瀟灑逸事;王羲之、黃公望、董其昌、乾隆的四十多方書法碑刻,使青山墨寶飄香??梢赃@樣說,徐州與杭州結下不解之緣,是因為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而蘇東坡也是先在徐州修了云龍湖,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以后,才到杭州修浚的西湖,這是西湖為什么比這里云龍湖要秀美一些的一點歷史背景。

杭州西湖有條蘇堤,徐州也有蘇堤,只不過不在湖中,而是徐州城中的一條道路。那時蘇東坡剛到徐州赴任,黃河決口,徐州被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圍困了70多天。后來蘇東坡筑堤治洪,水退了,這條蘇堤就成了城中的一條大道保留至今。在徐州黃河古道邊,還有一處“下洪”的地方,傳說為了退去洪水,蘇東坡之妹蘇小妹在此投水鎮(zhèn)退洪水。在徐州當了一年又11個月知州的蘇東坡,近千年來人們一直傳誦著他的勤政愛民。在徐州的飯店,也有一道特色菜,叫“東坡肉”,傳說是百姓為了感謝蘇東坡,送來的豬肉都堆成了小山,蘇東坡不得已將肉全部腌制,“回贈”給百姓,徐州的東坡肉又叫“回贈肉”。大家請往這邊看,在我們右邊的這座塔,叫蘇公塔,是為紀念蘇軾而建的。

云龍湖真山真水,山清水秀,湖光山色,相映生輝。一條玉帶般的湖中路把湖面分為東湖和西湖,環(huán)湖路依山順堤,寬闊平坦,綠柳如茵,鎖繞一湖碧水。湖上景景相望,星羅棋布,各有千秋。我想大家游覽完云龍湖,會自然的發(fā)出這樣的贊嘆“堤邊盡是垂楊柳,不比杭州少一湖”。

在湖西岸,那座形若長鯨擊水,極具現(xiàn)代氣息的建筑是亞洲最大的淡水魚宮“水上世界”。再往前走就是濱湖公園了,它是一座集觀光、餐飲、度假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高科技樂園。它的長度為4038米,寬140米,總綠化面積達80%以上。這里將動與靜、自然天成與人工雕鑿、園林綠地與歐式建筑巧妙的搭配在一起,給人一種風格迥異的審美享受。

一、景區(qū)簡介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徐州云龍湖風景區(qū)。云龍湖風景區(qū)位于風景秀麗的徐州市區(qū)南部,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qū)。云龍湖波光浩渺,三面青山疊翠,徐州云龍湖風景區(qū)景區(qū)面積44.7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44.2平方公里,控制范圍總面積88.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qū)15.1平方公里,水域面積7.5平方公里、水面面積6.5平方公里。景區(qū)內(nèi)風光如畫,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有“云湖泛舟”、“水上世界”、“十里長堤”、“湖濱垂鉤”、“荷風漁歌”、“杏花春雨”、“湖山詩廊”、“奇石神韻”、“漢畫像石”、“果樹盆藝”、“金山塔影”、“云龍山索滑道”、“大型沖浪”、“游船畫舫”等著名景點和大型娛樂設施。

云龍湖景點玉綴珠聯(lián),風物如畫。以功能論,東湖游覽區(qū)以水上活動和參觀游覽為主,西湖游覽區(qū)以療養(yǎng)度假為主,南湖則主要以娛樂及賓館為主,以水相劃又有水中景與水邊景為分,景景相望,各有千秋。

二、濱湖公園

現(xiàn)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云龍湖景區(qū)內(nèi)的濱湖公園。公園全長4038米,寬140米,占地面積約800畝。公園以回歸自然為主題,分為東西兩園,東園以動為主,集休閑旅游與健身娛樂為一體;在青草茵茵與綠樹掩映之間人工作品與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各景點高低跌宕,錯落有致,游樂設施新奇刺激,極富動態(tài)之美,綠化總面積達75%以上;西園以靜為主,歐式建筑和中式園林有機融合,相得益彰,散發(fā)獨特魅力,綠化總面積達90%以上濱湖公園內(nèi)萬人游泳場是目前國內(nèi)最大的內(nèi)湖游泳場,長1500米,寬100米,面積150000平方米,底部以水泥筑基,設有深水區(qū)、警戒燈、霓虹燈及10500平方米的人造沙灘,可供萬人暢游其中。

三、音樂廳

現(xiàn)在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徐州音樂廳。音樂廳位于美麗的云龍湖北側(cè),濱湖公園西門,以徐州市市花紫薇花為建筑基調(diào),建筑以8片形如花瓣的玻璃幕墻,層層相疊,到入口處,曲線逐漸展開,形成建筑的入口。幕墻以曲線分隔出透明的玻璃部分和不透明的金屬部分,摹寫出紫薇花富于變化、層次豐富的意向。八片形如花瓣的玻璃幕墻,宛若在水中盛開的花朵,造型奇特的外觀,極富現(xiàn)代感,獲得了____年中國鋼結構金獎。

徐州音樂廳于____年6月26日正式開幕,音樂廳內(nèi)有三層劇場、一層大廳、衣帽間、服務寄存處、咖啡廳、藝術書店、紀念品商店等多項服務設施。

四、水上世界

離我們位置不遠處的就是云龍湖水上世界。水上世界坐落在風景如畫的云龍湖湖心島上,它造型奇特,象長鯨擊水,又似白豚臥波,洋溢著現(xiàn)代建筑雕塑的藝術氣息。艷陽下,在四周山色、萬頃碧波的映襯中。顯得格外秀美。夜幕漸垂,華燈齊放,則變得晶瑩剔透、奪目耀眼,在云龍湖的夜色中閃爍生輝。水上世界建筑造型成為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央廳二樓“錦繡中華”紫砂浮雕,為全國僅收錄的五個現(xiàn)代建筑造型之一。

徐州水上世界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水族館,于1994年8月18日建成。它由淡水魚館和海洋珍稀生物標本館兩大部分組成。徐州水上世界還開展各種表演項目,有海獅、海豹表演,人鯊共舞表演,美人魚表演等。新設立的4d影院,放映高科技動感娛樂電影,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把游客帶入史前恐龍活動、海底探險、火山爆發(fā)等仿真場景的氣氛之中。徐州水上世界設置了游客參與項目。參與者穿上潛水服,背上氧氣瓶,戴上防鯊手套,在專業(yè)潛水教練的保護下,可潛入到模擬海底隧道內(nèi),與鯊魚共舞,和海龜同游。

五、龍華橋

即將走入我們腳下的就是龍華橋。龍華橋位于湖南路西段,為鋼筋混凝土結構,17孔連拱橋,其造型與北京頤園十七孔橋一致。全長183米,橋面采用漢白玉飾面,中部橋面隆起,形如彎月。橋形鮮明、生動、富有活力,具有賞心悅目的效果。橋如長龍臥波,陰晴雨雪,紛呈華彩,因珠山即將建龍華寺,橋因寺而名,寺因橋而達,橋寺相映、相得益彰。

六、清風苑

在我們位置對面的荷風島上,坐落著清風苑景觀工程。工程面積30畝,該處四面環(huán)水,藕塘荷香。其取意于“清風習習,荷香陣陣”的意境,以此寓意“兩袖清風,一塵不染”,表達人們一種淡泊明志、返璞歸真的情懷。牌坊兩側(cè)楹聯(lián)為“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釋義“清風苑”名稱的內(nèi)涵?!扒屣L苑”與“荷風島”相互對應。荷園為“清風苑”的主庭園,是一組具江南園林特色的建筑群落。取意于周敦頤《愛蓮說》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風亮節(jié)品格,園內(nèi)有“不染堂”同其呼應。

七、云匯橋

現(xiàn)在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云匯橋。云匯橋是砌多孔雙道拱結構,橋頭兩側(cè)有4個亭子,亭內(nèi)設置石桌、石凳,人休憩、賞湖。整個建筑風格輕盈秀美、玲瓏剔透,帶有明顯的南方拱橋的特橋建于湖南路中段,與云龍湖、云龍山相會,朝輝暮靄、云蒸霞蔚,無不成集;相接,如久別重逢的好友相擁相抱,徐州有海納百川之胸襟;徐州地處四方要千百年來仁人志士風起云涌,多匯集于此,故名云匯橋。

八、小南湖景區(qū)

走過云匯橋,往南門望去,那一片秀麗的小湖泊就是小南湖。小是云龍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位于云龍湖南岸,其水全部來自云龍湖,兩者之水從橋下相通,但兩湖之間又被一條道路和綠化帶隔開,所以又可單稱小南湖。

整個小南湖景區(qū)水面精巧、環(huán)湖布景,以“江南園林”特色的會館藝苑、水鄉(xiāng)人家、小橋流水、名苑流香、荷塘魚藕為主體景觀,形成“靜湖幽園”的中國古典人文及自然景觀特色。

來到小南湖,最先吸引你的當然是一池碧水,它靜靜的、柔柔的,到處透著一種江南小家碧玉的溫婉和秀美。最美的時候是黃昏時分,夕陽下,它的臉頰有時泛著嬌媚的潮紅,有時像塊透明的潤玉,幾條悠閑的游船從橋下駛過,襯著黛色的遠山,所謂的“如詩如畫”,也只能是這樣的景致了。

九、解憂橋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座位于小南湖鳴鶴洲東的馬鞍橋,名叫解憂橋。這個橋的名字源于西漢時期徐州第二代楚王劉戊之女劉解憂,作為漢家公主和親遠嫁烏孫國,為國家安寧和人民的幸福獻出自己的青春,為此人們用解憂公主命名此橋以表示對她的紀念。

十、鳴鶴閣

緩步走進鳴鶴洲,我們可以看到,位于鳴鶴洲的中心和制高點的就是鳴鶴閣,同時也是全景區(qū)的景觀控制點和視線焦點。通過廣場和臺階的設置,將“鶴鳴閣”與“九皋苑”二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人聯(lián)想起鶴鳴放飛之情,與云龍山上的東坡遺跡“放鶴亭”遙相呼應。

十一、泛月橋

離開鳴鶴洲繼續(xù)往西走,出現(xiàn)在我們前方的這座橋就是百米畫廊的泛月橋。泛月橋為廊橋,位于南湖中部,東連鳴鶴洲,西接蘇公島,形如畫船、彎月。站在泛月橋上,整個小南湖風景盡收眼底,充滿了詩情畫意。此外,這座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長廊頂上繪制的精美圖畫。長80米的長廊上共繪制了17幅畫。沿著長廊從東向西依次為徐州的舊八景黃樓玩月、陽春觀荷、戲馬秋風、奎山塔影、石狗湖花、佛寺鐘聲、放鶴春曉、云龍山色,漢皇故里。四座橋貫通南北湖面,彼此隔水相望,一橋一景,各具特色,同整個景區(qū)的古典人文及自然景觀和諧呼應。

十二、蘇公塔

前方映入我們眼簾的一座小塔就是蘇公塔。蘇公塔位于云龍湖東南角一座名叫“金鐙(dèng)山”的小丘上,這座五層八角金琉璃塔,是為紀念原任徐州知事的蘇扶搖可上?,F(xiàn)新增了花崗巖石刻蘇公生平行軾而建,取名蘇公塔。蘇公塔為仿宋建筑,高26.17米。每層有觀景護欄,內(nèi)有旋轉(zhuǎn)塔梯,跡圖,再現(xiàn)東坡當年行跡。登塔可俯瞰全湖,夜間塔身霓虹反射,更是璀璨輝煌,倒映成金。

十三、季子掛劍臺

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就是季子掛劍臺。季子掛劍臺坐落于云龍山西麓十里杏花村景區(qū)內(nèi),以彰顯季子誠實誠信之德,揚徐州人從德向善之風。入口牌坊正面為著名書法家尉天池所書“季子掛劍勢”;兩側(cè)楹聯(lián)為“見禮知政,聞樂知德;觀風審音,掛劍酬心”;橫幅“至德遺風”。徐君墓冢的景墻石刻“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斤之劍兮帶丘墓”,出自《徐州人歌》。

十四、杏花春雨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就是杏花春雨風景帶。該風景帶在云龍湖東岸延綿十里,杏林滿坡,與岸邊桃柳相映,構成一幅報春圖。重現(xiàn)了蘇東坡“云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落暉;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馬如飛”的詩境。

十五、劉備泉

現(xiàn)在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位于云龍湖東北入口東側(cè)的劉備泉,泉上有三讓亭,以喻陶謙三讓徐州,劉備接任徐州牧,此泉因此而得名。一泓清水倒映陡崖峭壁,巖石上刻有“劉備泉”三個大字,詩云:“苔遙踏新綠,緩步龍山曲。清泉石罅中,澹澹流碧玉?!彼匀址Q流碧泉,以前水旺的時候,一股清流從石隙噴涌而出,過往行人或張口接飲,或裝瓶帶走,絡繹不絕。如今水源不足了,仍有泉水從石縫間滲出。

各位游客,徐州云龍湖風景區(qū)的講解就到這里,歡迎您再次光臨。

第7篇 徐州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3321個字,預計看完需要9分鐘,共有244位用戶收藏,29人推薦!

徐州擁有承東接西、溝通南北、雙向開放、梯度推進的戰(zhàn)略區(qū)位優(yōu)勢。地處蘇魯豫皖四省接壤地區(qū),是淮海經(jīng)濟區(qū)的中心城市,江蘇省重點規(guī)劃建設的四個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交通便捷發(fā)達,素有“五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隴海、京滬兩大鐵路干線在此交匯,擁有全國第二大鐵路編組站,5條國道、20條省道、5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在全國地級市中位居第一,京杭大運河繞城迤邐穿行,觀音機場為國家民航干線機場,魯寧輸油管道縱貫境內(nèi),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五通匯流”的立體交通體系。尤其是京滬、徐蘭客運專線在徐交匯,建成后徐州到北京、上海的時間均縮短到兩個多小時,徐州將成為全國重要的高速鐵路樞紐。

徐州是資源富集且組合條件優(yōu)越的地區(qū)之一。煤、鐵、鈦、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種礦產(chǎn)儲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儲量69億噸、石膏44.4億噸、巖鹽2l億噸、鐵8300萬噸、石灰石250億噸;農(nóng)副產(chǎn)品品種眾多、特色鮮明,銀杏、富士蘋果、牛蒡等20多種農(nóng)副產(chǎn)品享譽海內(nèi)外。徐州年產(chǎn)煤炭2500多萬噸,是江蘇唯一的煤炭產(chǎn)地;全市發(fā)電裝機容量達1000萬千瓦,是江蘇省重要的能源基地。

徐州歷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勝跡浩繁。以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為代表的“漢代三絕”名揚海內(nèi)外。徐州出土了數(shù)量眾多的漢兵馬俑,與秦俑寫實的風格相對應,徐州的漢兵馬俑是用寫意的手法,將漢代兵士的神態(tài)、表情,甚至是內(nèi)心活動都惟妙惟肖的刻畫出來。數(shù)以千計生動傳神的漢兵馬俑,宛如一支威武雄壯的漢代軍陣穿越了歷史的時空,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除兩漢文化勝跡之外,項羽“戲馬臺”、劉邦“大風歌碑”、蘇軾“放鶴亭”、北魏“大石佛”、唐代“燕子樓”,以及明清“城下城”遺址等歷史勝跡遍布全市,使徐州這座古城處處散發(fā)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和獨特魅力。

徐州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山川形勝,美不勝收。故黃河穿城而過,大運河傍城而流,山圍著城,城環(huán)著山,山城相依,山水相連,形成了徐州獨特而美麗的自然風光。中心方圓60平方公里的云龍山、云龍湖、泉山森林公園園林風景區(qū)將城市裝點得雅致秀麗,成為人們休閑觀光的旅游勝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現(xiàn)代化城市風貌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形成了兼得北雄南秀、富有鮮明個性的城市風格。

徐州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發(fā)展,城鄉(xiāng)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三個文明建設協(xié)調(diào)發(fā)展。一個繁榮文明和諧的新徐州正在古彭大地上迅速崛起。

【自然地理】

徐州,地處江蘇西北部,華北平原的東南部,東經(jīng)116°22′~118°40′、北緯33°43′~34°58′之間。域內(nèi)除中部和東部存在少數(shù)丘崗外,大部皆為平原。丘陵海撥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積約占全市9.4%。丘陵山地分兩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體高低不一,其中賈汪區(qū)中部的大洞山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東部,最高點為新沂市北部的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總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約占土地總面積的90%,海撥一般在30-50米之間。

徐州市地處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諸水的下游,以黃河故道為分水嶺,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安河水系。境內(nèi)河流縱橫交錯,湖沼、水庫星羅棋布,廢黃河斜穿東西,京杭大運河橫貫南北,東有沂、沭諸水及駱馬湖,西有夏興、大沙河及微山湖。擁有大型水庫兩座,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84座,總庫容3.31億立方米,以及眾多的橋、函、渠、閘等水利設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運、水產(chǎn)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庫相連的水網(wǎng)系統(tǒng)。

【歷史沿革】

徐州歷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勞作。原始社會末期,堯封彭祖于今市區(qū)所在地,為大彭氏國,徐州稱彭城自始起。

春秋戰(zhàn)國時,彭城屬宋,后歸楚,秦統(tǒng)一后設彭城縣。

楚漢時,西楚霸王都彭城。西漢設彭城郡,東漢設彭城國、都彭城。

三國時,曹操遷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稱徐州。

魏晉南北朝各代曾設彭城國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時設徐州,后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中后期徐州為節(jié)度使駐地。

五代時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領7縣。

宋元兩朝都置徐州,隸屬和轄領變化較頻。

明初徐州曾直隸京師,后屬南京。

清初,徐州先后為江南省和江蘇省所屬直隸州,雍正末年升為徐州府,轄領1州7縣。

民國初,府廢,徐州府地附郭銅山縣,后曾設徐海道,治所在銅山(徐州)。

日偽時由銅山縣析置徐州市,曾為偽淮海省省會??箲?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屬江蘇。

1949年因江蘇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暫由山東省代管。

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劃歸江蘇省直轄,新海連市劃屬江蘇徐州專區(qū)。

1953年1月江蘇建省,設徐州專區(qū),專員公署駐徐州市。原屬山東省臨沂專區(qū)的新海連市及贛榆、東海、邳縣3縣,滕縣專區(qū)的銅北、華山、沛縣、豐縣4縣,和原屬皖北行署區(qū)宿縣專區(qū)的碭山、蕭縣2縣及原由蘇北行署直轄的淮北鹽區(qū),劃入徐州專區(qū)。徐州專區(qū)轄1市9縣1鹽區(qū)。同年,原屬淮陰專區(qū)的新沂、睢寧、邳睢3縣劃入徐州專區(qū)。撤銷銅北、華山、邳睢3縣,復設銅山縣。撤銷淮北鹽區(qū)。東海縣政府遷海州城。徐州專區(qū)轄1市10縣。

1953年1月1日,徐州市為省轄市。

1954年,新海連市改為省轄市。同年12月,蕭縣、碭山2縣劃為安徽。徐州專區(qū)轄8縣。

1958年,原由省轄的徐州、新海連2市,劃為徐州專署領導。徐州專區(qū)轄2市8縣。

1960年,銅山縣劃為徐州市領導。

1961年,新海連市改名為連云港市。

1962年,徐州、連云港2市改為省轄市。將銅山縣劃為徐州專區(qū)領導。轄8縣(銅山、豐、沛、睢寧、邳、新沂、東海、贛榆)。

1965年10月26日,江蘇省人委批準設立礦區(qū)。

1970年,徐州專區(qū)改稱徐州地區(qū),專署駐徐州市,轄豐縣、沛縣、贛榆、東海、新沂、邳縣、睢寧、銅山8縣。

1983年,江蘇撤銷地區(qū)專員公署,實行市管縣的建制。徐州市下轄5區(qū)(云龍、鼓樓、郊區(qū)、賈汪、礦區(qū))6縣(豐縣、沛縣、邳縣、銅山、睢寧、新沂縣)

1990年2月起,經(jīng)國務院批準,先后撤銷新沂、邳縣,改設新沂、邳州市。徐州市共轄2市4縣4區(qū)。

1993年調(diào)整市區(qū)行政區(qū)劃:將郊區(qū)的朱莊鄉(xiāng)、下淀鄉(xiāng)及王場街道辦事處劃為鼓樓區(qū)管轄,獅子山鄉(xiāng)劃為云龍區(qū)管轄;將云龍區(qū)的王陵、永安、西關和湖濱4個街道辦事處劃為郊區(qū)管轄;將鼓樓區(qū)的夾河、和平2個街道辦事處及銅沛、牌樓2個街道辦事處位于中山北路以西的居委會劃為郊區(qū)管轄,將子房街道辦事處位于響山北路以南的居委會劃為云龍區(qū)管轄。

1993年調(diào)整市、縣行政區(qū)劃:將銅山縣的青山泉、大泉、紫莊、汪莊,鹿莊、汴塘、大吳、塔山、耿集9個鄉(xiāng)及礦區(qū)的青山泉、董莊、旗山、權臺4個街道辦事處劃為賈汪區(qū)管轄;將銅山縣的拾屯鄉(xiāng)和夾河鄉(xiāng)的火花、群英2個村劃為礦區(qū)管轄;將徐州市郊區(qū)更名為泉山區(qū)。

1998年經(jīng)省人民政府批準,將新沂市炮車鎮(zhèn)劃為邳州市管轄;將邳州市合溝鎮(zhèn)劃為新沂市管轄。將銅山縣潘塘鎮(zhèn)劃為徐州市泉山區(qū)管轄;撤銷泉山區(qū)潘塘鎮(zhèn),設立潘塘街道辦事處。

20xx年5月1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xx]41號):將銅山縣大黃山鎮(zhèn)和大廟鎮(zhèn)劃為徐州市鼓樓區(qū)管轄。

20xx年9月28日零時起,徐州市九里區(qū)行政管轄權和司法管轄責任全部移交給銅山區(qū)、鼓樓區(qū)和泉山區(qū),標志著徐州市部分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工作邁出關鍵一步。經(jīng)國務院和省政府批復同意,徐州市部分行政區(qū)劃主要調(diào)整如下:撤銷九里區(qū)和銅山縣,同時設立徐州市銅山區(qū)。其中,原九里區(qū)所轄10多個街道辦事處,分別并入銅山、鼓樓和泉山3區(qū)。此次行政區(qū)劃調(diào)整后,徐州市管轄的6縣(市)5區(qū)將變?yōu)?縣(市)5區(qū)。其中,市區(qū)仍管轄41個街道辦,所轄鎮(zhèn)由8個增加到28個;行政區(qū)域面積從1159.9平方公里增至3037.3平方公里,人口從184.3萬增為306.4萬,分別是調(diào)整前的2.6倍和1.7倍。

徐州市氣候概況

徐州市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qū),由于東西狹長,受海洋影響程度有差異,東部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西部為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受東南季風影響較大。年日照時數(shù)為2284至2495小時,日照率52%至57%,年氣溫14℃,年均無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氣候資源較為優(yōu)越,有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風、霜、凍、冰雹等。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潮頻襲。

第8篇 徐州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873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206位用戶收藏,16人推薦!

徐州漢畫像石館位于風景秀麗的云龍山、云龍湖之間。徐州是中國兩漢文化的發(fā)祥地,漢畫像石的集中出土地。漢畫像石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是陳列、征集、研究漢畫像石專題性博物館,館藏漢畫像石1400余塊。20xx國家發(fā)改委批準利用國債資金建設漢畫像石新館。徐州漢畫像石新館和老館比鄰,占地面積100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關肇業(yè)教授主持設計

。建筑依山就勢,由氣勢龐大的主入口平臺、序廳、室內(nèi)天井、主展廳、臨時展廳等部分組成,建筑風格古樸莊重、粗獷雄渾,仿漢代建筑風格的漢闕作為建筑語言符號,蘊含著時空的神秘;強調(diào)綠化效果,建筑掩映在云龍山郁郁蔥蔥的樹木中。內(nèi)部設計三處采用大面積的玻璃幕墻,使得建筑與山體渾然一體,形成了“建筑形式追求與山體的和諧;比例和裝飾上強調(diào)徐州兩漢文化雄渾的神韻和意境;細部以簡化的不完整漢闕的形象同老館呼應”的個性風格。

建成后的新館陳列面積2500平米,陳列展出漢畫像石400余塊。新館內(nèi)部設施完善,有中央空調(diào)、直升電梯、學術報告廳、視頻放映廳、數(shù)字監(jiān)控等現(xiàn)代化設備,展品布置新穎,采用立體擺放、墓室復原,燈飾照明等手段,烘托漢畫像石恢弘的氣勢。

新館陳列的主題為“大漢王朝——石上史詩”,有“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韻、漢石春秋、千秋地宮、碑刻題記”六大部分,用館藏精品畫像石,解讀漢文化中所包含的魅力,詮釋兩漢文化的靈魂。文物按照科學分類,由12個小單元展現(xiàn)漢代社會衣、食、住、行、征戰(zhàn)比武、樂舞百戲、神話故事等社會百態(tài),再現(xiàn)一個大氣磅礴的時代,整個展覽充溢著恢弘的史詩氣氛。

新館同時展出的還有“漢石墨韻——全國漢畫像石精品拓片”,展出山東、河南、陜北、四川等地的畫像石拓片100余幅。以全國最有代表性的畫像石拓片,支撐“大漢王朝——石上史詩”這一主題。

新館展出的畫像石主要是1990年以后新收藏的文物精品,老館仍然保留原來的風格,新、老館有機結合,珠聯(lián)壁合,共計展出畫像石600余塊,是全國最大的漢畫像石專題博物館。

第9篇 徐州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873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258位用戶收藏,15人推薦!

徐州漢文化景區(qū)為中國西漢物質(zhì)文化的杰出代表,徐州漢兵馬俑和獅子山楚王陵自成功發(fā)掘并對外開放以來,以其 “ 粗獷、雄渾、博大、超越 ” 的漢文化精神享譽海內(nèi)外,成為 “ 兩漢文化看徐州 ” 的窗口。

徐州漢文化景區(qū)位于徐州市區(qū)東部,風景優(yōu)美,是以漢文化為特色的全國最大的主題公園,主要包括楚王陵、漢兵馬俑、漢畫像石為主題的三個博物館,以及解憂公主紀念館、貴族陪葬墓、騎兵俑坑等景點。

徐州漢文化景區(qū)是徐州區(qū)域內(nèi)規(guī)模最大、內(nèi)涵最豐富、兩漢遺風最濃郁的漢文化保護基地。歷史文化勝跡與山水美景交相輝映,創(chuàng)造了人文自然并舉,歷史現(xiàn)代共生的現(xiàn)代精品旅游區(qū)。

徐州漢文化景區(qū)東起三環(huán)路,南至隴海線,西接津浦線,北迄駱駝山,總占地面積1400畝。景區(qū)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按照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標準設計,總體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及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游休閑于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游景區(qū)。

當前已經(jīng)建成部分是景區(qū)一期工程,該工程占地660畝,總投資2.2億元,分核心區(qū)和外延區(qū)兩個層次建設。核心區(qū)主要以“兩漢文化”——獅子山楚王陵、漢兵 馬俑、漢文化交流中心三個博物館、羊鬼山展亭(王后陵)、水下兵馬俑博物館為代表,通過對歷史資源的進一步挖掘、修復和保護,重現(xiàn)漢文化精髓;外延區(qū)包括漢文化廣場、市民休閑廣場、棋茶園、考古模擬基地、劃草場等,通過建設獨具特色的景觀、景點和配套設施,為游客和市民提供豐富的參觀游覽路線和休閑娛樂場 所。景區(qū)內(nèi)的園藝綠化也堪稱一絕,先后投資1400多萬元,在景區(qū)栽植銀杏、國槐、欒樹等大型喬木40余種、2.6萬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萬株,草 坪13萬平方米,營造出了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季相交替的景觀群落,將山園融為一體。景區(qū)二期工程主要是建設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包括解憂公主紀念園、劉氏宗祠、竹林寺、仿古文化街等項目。

一走進漢文化廣場,就看到高9.9米、由青銅鑄造的劉邦像。這位大名鼎鼎的漢高祖劉邦是徐州沛縣人,也是中國第一代布衣皇帝。立鼎中原后,劉邦封他的同父異 母的弟弟劉交當楚王,共傳了12代,死后都厚葬在徐州一帶。其中楚王陵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而位于徐州北郊的龜山漢墓是第六代楚王劉注的陵墓。

第10篇 徐州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905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228位用戶收藏,23人推薦!

戲馬臺位于徐州市(中國江蘇省東南的一個省份)中心區(qū)戶部山崗上,是歷史文化名城徐州現(xiàn)存最早的古跡之一。歷史上,徐州戲馬臺、蘇州園林、南京六朝石刻并稱“江蘇三寶”。 據(jù)史料記載,公元前206 年,蓋世英雄項羽滅秦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即今徐州),于城南的南山上構筑叢臺以觀戲馬、演武和閱兵等,故得名。

戲馬臺布局依山崗地形,逐步上遞,錯落有致。經(jīng)山門,照壁上有“拔山蓋世”篆刻大字。東側(cè)高臺基上,置有銅鑄巨鼎一座,上鐫“霸業(yè)雄風”。鼎呈長方形,雙耳四足重6.5噸,高2.5米,長1.91米,寬1.51米。鼎腹鑄有歌頌項羽歷史功績的《戲馬臺鼎銘》銘文一篇。一道琉璃瓦檐赭墻,連接東面兩處古樸典雅的四合院。 西院稱“秋風戲馬”院。戲馬堂是該院的主殿,堂周環(huán)以回廊,24根丹柱繞堂排立,四壁為雕花窗欞。堂中屏風為“秋風戲馬”圖;反映當年項羽在虞姬陪侍下,觀看士卒馳馬操練的場景。東配殿的壁畫,由144 塊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磚坯雕刻燒制而成,長9米,高2米。項莊舞劍畫面,描述了當年鴻門宴的緊張氣氛。西配殿為一大型壁畫,勾勒了兵敗垓下后霸王訣別愛姬的離愁場景。

戲馬臺臺頂重檐六角亭的風云閣內(nèi)臺內(nèi)樹有碑名――“戲馬臺” 為明代徐州兵備右參政柳城莫與齊所書,筆峰蒼勁遒勁。碑石高過2米。崇臺位于戲馬臺頂、風云閣后。由于地勢較高,登臺四眺,古城盡入眼簾。 戲馬臺北側(cè)有曲廊、追勝軒、集萃亭和系馬樁、鳥騅槽等景點。曲廊內(nèi)嵌有歷代文人雅士吟詠戲馬臺的詩詞石刻50余通。

如今戲馬古臺結構嚴謹,布局勻稱,錯落有致,沉雄莊重。前區(qū)為兩組宏偉的仿古皇家建筑群,以豐富的資料展示西楚霸王悲壯的一生,包括雄風殿、巨鹿大戰(zhàn)、霸王別姬、鴻門宴、定都彭城等展室。后區(qū),依山就勢,設計為百米長廊,長廊以古來詠臺詩詞,當今書法大家筆跡勒石鑲壁,既能陶冶游人性情,又使人在游覽中受到教益。景區(qū)內(nèi)遍植名木異卉,更有霸業(yè)雄風鼎、重九臺、烏雅槽、系馬樁、項王武庫、人杰鬼雄石等諸景點綴其間,使戲馬臺景區(qū)疏密有致,尉為大觀。開放以來登臺攬勝的游客絡繹不絕,它已成為國內(nèi)項羽遺蹤旅游網(wǎng)絡上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也是徐州市楚漢文化中杰出的代表。

徐州導游詞

漢代營建墳墓、祠堂和門闕并刻有畫面的石塊稱為畫像石。這樣的墓葬稱為畫像石墓,也稱為畫像石室或石槨。漢畫像石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是距今近20xx年的許多未留姓名的畫家、雕刻家在石塊上創(chuàng)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徐州漢畫像石極少部分刻在石祠堂的壁上,絕大多數(shù)出自墓室內(nèi)。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漢畫像石的地域很廣,但發(fā)現(xiàn)數(shù)量較多而又比較集中的有徐州、魯南、河南南陽地區(qū)、四川中部和陜西北部。漢畫像石是漢代生不極養(yǎng),死乃祟喪的產(chǎn)物。死者的后代為了盡孝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相關徐州信息

  • 徐州導游詞
  • 徐州導游詞86人關注

    漢代營建墳墓、祠堂和門闕并刻有畫面的石塊稱為畫像石。這樣的墓葬稱為畫像石墓,也稱為畫像石室或石槨。漢畫像石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是距今近20xx年的許多 ...[更多]

詞大全熱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