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碑林博物館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961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239位用戶收藏,22人推薦!
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現(xiàn)在就由我?guī)ьI大家參觀西安碑林博物館.
好了,現(xiàn)在大家所處的位置就是有‘石質書庫’美譽的西安碑林博物館了。
走進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西安孔廟的舊址,這里保存著太和元氣坊、泮池、欞星門、戟門等孔廟建筑。
碑林博物館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廟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廟改建而成,至今仍處處可見孔廟的痕跡。自古孔廟無南門,禮門儀路兩邊開。所以孔廟的門開在東西兩側,西門稱禮門,東門稱儀路。走進去之后映如我們眼簾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氣坊,它是在明萬歷年間有皇族資助400兩黃金建造而成,墻外側刻有由清末著名書畫家劉暉書寫的“孔廟”二字。一會我們參觀完出了博物館大門就能看見了。
好了,轉過身來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兩個半圓形的水池,叫做“泮池”?!般笔侨嗡觽€一半的半。漢字講究象形,“泮”就是半個水池??鬃犹岢珜W無止境,學問永遠沒有滿的時候,就像這水池,永遠也不可能成為滿圓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間的小橋,那今天我們大家都有幸做一回秀才。
走過泮橋所看到的這個門叫欞星門,門的上端有麒麟。在元代時為兩扇門,到了清代改為三個門。每個門的門額上刻有文字,中門額書“文廟”,即孔廟,東門額刻“德配天地”,西門刻“道冠古今”。欞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話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欞星,給門起名欞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過去,進出這三個門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每到祭孔大典時,中門只能進出主祭人員或最高官員,一般官員走西門,東門是供工作人員出入的。大家遠道而來參觀,當然算是貴賓,所以我們從中門進入。
過欞星門后,人們便會發(fā)現(xiàn)孔廟里也有控馬樁,只不過此處的拴馬樁比平時見到的要大得多。其實,這是石柱型的華表,起儀衛(wèi)和祥瑞作用。北京天安門前和山東曲阜廟的盤龍華表,代表了最高等級的華表,而西安碑林里的這對華表均為八棱形石柱,通高445厘米,周長163厘米,也是較引人注目的一景。
戴門位于欞星門以北,屬于明代后多次翻建的古建筑物。這是古代孔廟陳列兵器用的,兩側室則為祭孔人員熟悉儀規(guī)和整理衣冠而設。
孔廟的兩點,也叫東西廡,指正房對面和兩側的小屋子,是孔廟里不可缺少的建筑之一,為祭把孔子七十二弟子而設。
好了,關于孔廟的內容我就講到這里?,F(xiàn)在請大家隨我看兩件國寶級文物,它們分別是唐景云鐘和大夏石馬,現(xiàn)立于戟門內的左右兩側。
第2篇 碑林博物館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969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分鐘,共有222位用戶收藏,10人推薦!
陜西汗青博物館是位于陜西西安市內的一座國度級綜合性汗青類大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當代化的辦法的大型國度級博物館。 被譽為“古都明珠,中原寶庫”的陜西汗青博物館是展示陜西汗青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陜西汗青博物館建成后,齊集珍藏陜西地域出土的貴重文物37萬余件。大多為漢唐文物,對付看慣了明清文物的喜愛者來說,是一大特色。
陜西汗青博物館的根基陳列為陜西古代文明,以汗青歷程為線索,選取各期間的典范文物舉辦組合陳列,來展現(xiàn)陜西地域古代社會文明成長狀況。館內設有當代化文物庫房、文物掩護科技中心、圖書館、具備多種說話同聲傳譯成果的陳訴廳。 西安自古帝王都,汗青上先后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很是富厚。陜西汗青博物館建成后,齊集珍藏陜西地域出土的貴重文物37萬余件。
較量典范的藏品有以下八大類:青銅器、唐代墓葬壁畫、歷代陶俑、歷代陶瓷器、歷代建材、漢唐銅鏡、金銀玉器、歷代錢幣。
青銅器: 藏品期間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武器、車馬器、糊口用品和出產器材。個中最為典范的商周青銅器,很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代價很高的銘文。
唐代墓葬壁畫: 1952年至1989年先后從陜西關中地域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wèi)、構筑、打獵、糊口及唐與四鄰的友愛交往等。
歷代陶俑: 藏品期間包羅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
歷代陶瓷器: 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漢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窯青瓷等。器物種類包羅糊口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歷代建材: 藏品期間上起兩周秦漢,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種類有陶制的瓦、瓦當、磚、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屬構筑構件。
漢唐銅鏡: 造形多樣,圖案精細。有些還鑄刻著吉利語句。 金銀玉器: 包羅湮金望銀的銅器。個中如西周玉制禮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鳥、西漢皇后玉璽、金銀竹節(jié)銅熏爐等,均屬全球有數(shù)的佳構。
歷代錢幣: 種類繁多,有西周貝幣、戰(zhàn)國刀幣、秦半兩、西漢金、王五株、王莽時的各類錢幣、唐金銀幣以及罕有的古代外幣。 除上述八大類外,尚有書畫、版本、經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www.aaa.com,以及近當代文物和習慣民族文物。
陜西汗青博物館導游詞
第3篇 碑林博物館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2025個字,預計看完需要6分鐘,共有144位用戶收藏,16人推薦!
shaan_i history museum is a state-level large-scale modernization of the museum is a magnificent tang-style building, covers an area of about 70,000 square meters, construction area of over 50,000 square meters. it brings together the culture of shaan_i,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shaan_i province in china in 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 status of the state to invest a total of 144,000,000 yu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haan_i museum of history, in june 1991 completion and opening.
flavor architecture museum, unique. it classical chinese palace architecture and garden architecture closely together, coordinating colors, reflect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style, at the same tim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museum of shaan_i province unearthed antiques 113,000 (group) showroom area of 1100 square meters, at the prehistoric, zhou, qin, han,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nd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ost of the seven, the image display system from 115 million years ago until the year 1840, shaan_i's history. in chinese history, there have been 11 dynasties established their capitals in shaan_i province and will last for 1,000 years, is the capital of china's most dynasty, the longest of the capital region, from a certain point, the ancient history of shaan_i is china's history enrichment.
● features: museum of shaan_i province in ancient china into the palace courtyard with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in one, dignified and elegant, generous simplicity, the layout of coordination, the great momentum, reflecting the ethnic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the library has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lighting systems, multi-purpose use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central control system. heritage and the treasury have modern languages with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function hall.
● shaan_i museum of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architectural style succession of powerful broad, dignified and elegant style,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palace "a_is of symmetry, the master-slave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 central hall, si yu chong-floor," the layout of the form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modern advanced technology to china's sheng tang period classical architectural style with modern requirements of the museum features combined into one, has managed to maintain the old style with modern features. the roof of the tang dynasty used the prevalence of gray green glazed tile, wah kwai appears to be a solemn, simple person, wall materials like asbestos tiles,doors and windows are tinted using large pieces of glass and aluminum framework, the library can be equipped wit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of the closed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multi-functional lighting systems, automatic fire alarm systems, computer-controlled management system; heritage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with-the-art laboratory to test repair techniques and means of protection. to enhance cultural e_change between china, has computer-controlled and have 300,000 books in the library and 6-languag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hall. in addition, there are facilities for cultural relics libraries, library, shopping and so on.
● collections: the museum's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unearthed in shaan_i 370,000 fine, visitors can enjoy prehistoric, zhou, qin, han,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sui, 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from 115 million years ago to year in 1840 between the shaan_i cultural relics.
● structure: galleries with a total area of 11,000 square meters, to display the basic points, and temporary e_hibits on display feature three parts, on display ancient history of shaan_i, shan_i bronze e_hibition, shaan_i show the essence of ancient pottery and domestic tangmu murals show the most real thing attractive.
● into the hall of the museum, in the face of huge photographs to show people pentium miangen roar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vast loess plateau. this is the birth of the breeding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haan_i's geographical location. shaan_i yellow earth's history is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heads held high standing in the central hall of the giant lion is the symbol of civilization. its grand design, the surging momentum, the beautiful stone, hongik univ of vision, called "eastern lions in the first."this is the firs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tone lions from the only female emperor wu of young's mother, ling-shun. ancient chinese lion and the lion sculpture art from afghanistan into central asia's strange romance with the immense depth of east asia here so perfectly integrated into one, embodies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haan_i tone.nearly 1,500 m of e_hibition by the basic line on display, special and temporary e_hibits on display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museum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up and down two floors to display the basic meta-historical relics unearthed in shaan_i province of the essence, the display of more than 3,000 pieces of rare treasures unearthed in shaan_i from th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ultural relics selected from a number of precious cultural relics here from the public for the first time in world bank, sub-prehistoric, zhou, qin, han,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nd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ost of the seven, the image display system, from 115 million years ago by the year 1840, shaan_i's ancient history, and a number of important people understand the shaan_i archeology the basic
han four wadang god (suzaku) diameter of 15.8 cm, 2 cm wide margin round, shaan_i han chang'an city ruins unearthed. suzaku unloading the pearl of the mouth, head qiao mei, the more dignified and powerful meng, the sacred abnormal. now in the possession of the shaan_i history museum.
看過"陜西汗青博物館英文導游詞 "的還看了:
1.陜西汗青博物館導游詞范文
2.陜西汗青博物館導游詞精選
第4篇 碑林博物館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507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222位用戶收藏,17人推薦!
澳門海事文化中心博物館導游詞
澳門海事博物館1987年建成,現(xiàn)在展覽大樓在1990年開始正式啟用。海事博物館的主題不但反映了澳門歷史與大海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還有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中國和葡萄牙在海事方面的歷史,說明了大海對人類及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性。
博物館就像一艘揚著白帆的三桅船,停泊在媽閣廟前。地下的展廳主要介紹中國南部及澳門漁民的生活情況。展品包括各種中式帆船、內港魚欄、說明各種捕魚的方法——在這一層,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會被“媽閣廟的故事”這個活動舞臺吸引,它把媽祖保護人們安全到達濠鏡海港的美麗傳說生動地呈現(xiàn)在觀眾的眼前。同時,備有葡語、國語、粵語和英語的旁白供選擇。
地下和一樓之間的閣樓陳列了十來艘葡國傳統(tǒng)船只的模型。在模型上面有一個熒幕,介紹各種船只的來源和用途。此外,還有兩艘宏偉的`船只模型—薩格雷斯號和克雷奧拉號。
一樓展覽廳,讓人仿佛置身在航船的甲板上。而博物館頂樓的展品與航海技術及海上交通工具有關。此外還有電子天氣指南,提供每日天氣及空氣質量的資料。
這里還有聚集著色彩斑斕的海洋魚類和種類繁多的貝殼的水族館。另外,即使不會游泳,也可以進入深海探秘,只要進入位於露天茶座內之“海底漫游”模擬器,便可進入一個驚險刺激之深海旅程。
第5篇 碑林博物館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3770個字,預計看完需要10分鐘,共有236位用戶收藏,19人推薦!
各位游客朋友:
歡迎您來到甲骨文的故鄉(xiāng)參觀,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殷商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一片甲骨驚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不但結束了倉頡造字的神話,也使一個普普通通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屯村舉世聞名。隨著對安陽殷墟的全面發(fā)掘,一個古老王朝的都城遺址及光輝燦爛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遺址,位于安陽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圍是以小屯村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兩岸的一些地方。據史書記載和夏商周斷代工程斷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國王盤庚把都城由山東奄”(今曲阜)遷到殷”(今安陽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經歷8代12王,共254年。從此,這里成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來商以后,這片土地逐漸荒蕪,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
1961年,國務院把殷墟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為破壞,經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在殷墟宮殿區(qū)遺址上興建了殷墟博物館”。
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關甲骨文的情況稍后再介紹)。我們先來看看進苑的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學專家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我們再看看門框上的這些圖案,浮雕著鳳、虎、饕餮和蟬等花紋。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門兩側墻上浮雕殷代龍形玉決,仿佛顯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此苑門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觀已經成為古都安陽的象征。
當世界上多數(shù)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于世界的第二個原因。
您現(xiàn)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毋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qū)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fā)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估計制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協(xié)作,從煉銅的澆鑄,從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時施工。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與現(xiàn)代所鑄青銅中銅、錫、鉛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治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鍋,到后來,隨著生產力的發(fā)燕尾服,逐漸變成了權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聞名于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筑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臺階、四面斜坡、雙重屋檐,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大殿現(xiàn)在陳列著甲骨文,讓我們進入大殿系統(tǒng)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識。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jiān)祭酒王懿榮首先發(fā)現(xiàn)的。當年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還是片農田,周圍的村民經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當時他們并不知道這是什么,就隨便扔掉了。后來村里的剃頭匠李成,為顧客剃頭時,經常會劃破頭皮出血。他沒錢買藥,就用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傷口上,發(fā)現(xiàn)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這便是中藥的一味,喚作龍骨。于是開始大量地賣到藥店。當時藥店大多只收購不帶字的龍骨。所以許多農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遺憾,不知多少病人把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里,幸好有些帶字的甲骨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發(fā)現(xiàn),并確認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使龍骨”身價一步登天,導致周圍的村民紛紛來挖掘,有的還以此為生。但當時的挖掘都屬于私挖,破壞性很大,而大規(guī)模有組織地掘是從1928年開始的。考古學家們在1928年至1936年這十年間,共進行了15次大規(guī)模的挖掘。這幾次挖掘永遠載入了考古學史冊,開創(chuàng)之功,功不可沒。1937年盧溝橋事變的爆發(fā),使殷墟的發(fā)氣被中斷。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發(fā)掘工作才繼續(xù)進行。
我們先來看一個展柜,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積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個窖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發(fā)現(xiàn)甲骨文最多的一次,總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龜甲組成的,上面記載的是商人占卜的結果,以及商朝的天象、歷法、家業(yè)、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會內容。這個甲骨坑被專家們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從這個檔案庫中我們不難看出,商王從事的占卜活動特別頻繁,幾乎是無日不占,無事不卜,那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商朝人是怎樣占卜的。商王占卜一般是由專人來進行的,他們先在已選好的龜甲或牛肩胛骨的北面鑿一些排列整齊的小圓孔,圓孔的旁邊再鑿一條長槽,然后把燃燒的木炭放到里面灼燒。骨頭受熱以后,正面就會隨著卜”的一聲出現(xiàn)裂紋,商王就是根據這些裂紋來判斷事情的吉兇。現(xiàn)在您看到的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禍福、判斷吉兇的簡單記事,因此我們也稱這些文字為甲骨文卜辭。
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甲骨文的碑林。在全國,各種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與眾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隸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下面我把碑林的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國著名甲骨文學者王宇信,楊升南先生精選,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內容涉達125個,記載了大將與兩方國即土方和工口方的戰(zhàn)爭。
自1899年王懿榮認定甲骨文以后,甲骨文就受到金石學家的重視,多方收購,古董商為獲取更大的利潤對甲骨文的出土地秘而不宣、封鎖消息。1911年,著名金石學家羅振玉派他的弟弟羅振常來到安陽調查,不僅弄清了甲骨文了出土殷墟的準確位置,帶收購到大量的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其中就有這塊甲骨王,一塊完整的龜板。聽說出賣這片甲骨的人,用賺來的錢,買了20畝土地呢。
咱們再看這塊碑,它主要記載了天象情況,從時間和窨上準確地記錄了彩虹的形成條件和出出的過程,是我國關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錄。這塊碑記錄的則是中國最早的一次交通事故,是商王出行打獵時遇到車禍的情況。
下面請同志們認真看一看,您能辨認幾個字,從義和形上云研究琢磨,充分發(fā)揮您的想象,看看是什么字,如果想驗證一下,甲骨文碑刻的背后是現(xiàn)代文字,可以對照一下,看看是否猜對了。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殷商車馬坑殿廳。我們知道,畜力車是古代先民陸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車子,考古屢經發(fā)現(xiàn),而且結構基本定型,距它最初發(fā)明的時間應該有一個的分階段了。據文獻記載夏代就發(fā)明了車,但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夏代車的遺存。殷墟考古發(fā)掘的殷代車馬坑,是華夏考古發(fā)現(xiàn)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這里展出的6座殷代車馬坑,是中國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和安陽文物工作隊分別于1999年3月----2000年5月在安陽劉家莊北地、南地和孝民屯東地發(fā)掘的。商代道路遺跡是航空運動學校南地發(fā)掘的。這幾具車馬,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展示價值。每坑葬車一輛,其中五坑殉葬兩匹馬,4坑殉葬各一人。經鑒定,殉人中3 人為男性,一人為少年。
自1928年殷墟發(fā)掘以來,曾多次了現(xiàn)過車馬坑遺跡。因受當時發(fā)掘水平的限制,都未能將坑中所埋木質車輛的遺跡全部清理出來。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二年,這一技術難題才被考古工作者突破。后來,隨著發(fā)掘經驗的積累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發(fā)掘和清理木質車子遺跡的工作日臻完善。這里陳列的6座殷代車馬坑,是近年來考古工作者發(fā)掘的新成果,它與本苑的宮殿建筑遺存一樣,是我們的鎮(zhèn)苑之寶。在車馬坑最南邊的,就是殷代的道路,這上面很清楚地顯現(xiàn)有車轍,道路比較寬,除有兩道車轍以外還有人行道。這里陳列的道路遺存,是在航校南地發(fā)掘的,由此可見,殷商時期交通,包括車子和道路,都是比較發(fā)達的。
在建國以后出土大量甲骨文的同時,婦好墓的發(fā)現(xiàn),也著實讓所有考古工作者為之振奮。婦好墓在宮殿區(qū)的西邊,現(xiàn)在讓我們參觀一下中國第一位將軍的墓葬。各位面前的這個建筑是婦好享堂,而這尊漢白玉雕像就再現(xiàn)了華夏最早的巾幗婦好生前的英姿和風采。那么婦好是何許人也?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寵愛,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據甲骨文記載,她多次率兵東征西戰(zhàn),最多的一次竟帶兵13000多人,不少男性都歸她指揮。婦好有一次率軍征伐巴方,由于她運籌帷幄,事先在一個地方設下埋伏,配合正面的進攻,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zhàn)。婦好不僅能率兵征戰(zhàn),還能主持重大大的宮廷祭祀,在王室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連年征戰(zhàn),婦好終因積勞成疾,先于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將她厚葬于宮殿區(qū)內,并在墓坑上精筑享堂,以示紀念。
這就是婦好墓,我們順梯而下就到達復原后的墓坑。婦好墓深7.5米,在這里出土了大批隨葬品共計1928件。計有:青銅器400多件,玉器750多件,骨器560多件,以及石器、象牙制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貝等,簡直就是一個商代文物博覽會。更重要的是在出土的青銅器中,有不少都鑄有婦好二字的銘文,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婦好的名字,學者們經過研究,得知這就是在甲骨卜辭里出現(xiàn)過200多次的武丁的妻子婦好。
在隨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等以外,我們還看到壁龕里的尺骨,這是當時被殉葬的奴隸。這些尺骨共有16具人骨和6具狗殉狗。其中殉人男性4具,女性2具,兒童2具,其余的因被截肢,已經不辨男女了。我們僅從這個殷代王的墓葬,就能盾到奴隸社會的縮影。
講到這里,殷墟博物館的全部內容就講完了,如果您有機會的話,歡迎再次來殷墟博物苑叩訪我們的祖先,再次感覺博大精深的殷商文化。
第6篇 碑林博物館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2842個字,預計看完需要8分鐘,共有106位用戶收藏,28人推薦!
秦始皇戎馬俑專物館是國家5a級景區(qū),坐落在距西安37公里的臨潼區(qū)東,北倚驪山,南臨渭水,氣勢宏偉,是齊國重點的文物回護雙位,全國”"文化”"遺產。上面是小編為人人帶去的戎馬俑專物館”"”"導游”"詞”",但愿可以或許匡助人人。
戎馬俑專物館”"導游詞范文”"1:
秦始皇戎馬俑專物館坐落在距西安37公里的臨潼縣鄉(xiāng)東,北倚驪山,南臨渭水,氣勢宏偉,是齊國重點的文物回護雙位。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東收現(xiàn)三個大型伴葬的戎馬俑坑,并相繼舉行收掘以及修館回護。三個坑制品字形,總面積22780仄方米,坑內亂爭置放與偽人馬日常大小的陶俑陶馬共約7400余件。三個坑星散定名為1、兩、三號戎馬俑坑。
一號坑最大,坑深5米,面積14260仄方米,坑內亂爭有6000余陶人陶馬,層序分亮地分列成環(huán)形方陣。坑東端有三列橫排甲士俑,手執(zhí)弓弩類遠射兵器,似為前鋒軍隊,其后是6000鎧甲俑組成的主體軍隊,手執(zhí)矛、戈戟等長兵器,同35乘駟馬戰(zhàn)車在11個過洞里分列成38路縱隊。北南二翼的后衛(wèi)軍隊。
兩號戎馬俑坑仄面呈曲尺形,面積6000仄方米,是一坐西朝東,由騎兵、步兵、弩兵以及戰(zhàn)車混開編組的大型軍陣。大致可分為弩兵俑方陣,駟馬戰(zhàn)車方陣,車步、騎兵俑混開長方陣,騎兵俑方陣四個相對獨立的雙元。共有陶俑陶馬1300余件,戰(zhàn)車80多輛,并有大量金屬兵器。
三號戎馬俑坑仄面呈凸字形,面積約520仄方米,它與1、兩號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似為統(tǒng)師齊軍的指揮部,出土68個陶俑以及4 馬1 車。
秦始皇戎馬俑專物館上是中國最大的今代軍事專物館。俑陣經收掘對外合放后便轟動全國。1978年,前法國總理希拉克觀光后說:"全國上有了七大事業(yè),秦俑的收現(xiàn),可以或許說是八大事業(yè)了。沒有看金字塔,沒有算到埃及,沒有看秦俑,沒有算到中國。"今后秦俑被譽為全國第八大事業(yè)"。
戎馬俑專物館導游詞范文2:
秦始皇帝陵專物院是以秦始皇戎馬俑專物館為基礎,以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為依賴的一座大型遺址專物院。同時,秦始皇帝陵專物院也是以秦始皇陵及其背景環(huán)境為主體,基于考今遺址原體及其環(huán)境的回護與展示,交融了教育、科研、游覽、戚閑等多項成效的大眾文化空間。
秦始皇陵布局縝密、規(guī)模宏富,具備重大的”"汗青”"、科學以及藝術價格。今朝在秦始皇陵陵區(qū)已收現(xiàn)種種伴葬坑、伴葬墓等600余處。1961年,秦始皇帝陵被國務院收布為第一批齊國重點文物回護雙位。1987年,聯(lián)開國教科文組織將秦始皇帝陵(含戎馬俑坑)列進《全國遺產名錄》。
秦戎馬俑坑收現(xiàn)于1974年,被譽為“全國第八大事業(yè)”、“兩十世紀考今史上的巨大收現(xiàn)之一”。三個戎馬俑坑制品字形分列,總面積2萬多仄方米,坑內亂爭放置與偽人偽馬日常大小的陶俑、陶馬7000余件,具備很高的藝術價格。戎馬俑的塑制,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而創(chuàng)做,藝術原領細膩、亮快,陶俑裝束、神態(tài)各異。具備鮮亮的原性以及強烈的時代特征。俑坑內亂爭出土的青銅兵器有劍、鈹、矛、戈、戟、殳、弩機和大量的箭鏃等。大全數(shù)兵器歷經二千多年依舊鋒刃銳利,表亮其時已經有了很高的冶金技術。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側,還出土了二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每搭車前駕有四馬,車上各有一御官俑。銅車馬制型傳神,裝飾富麗,大量使用金銀為飾品以及構件,造做十分精巧,被譽為“青銅之冠”。
在秦戎馬俑伴葬坑遺址上修立的秦始皇戎馬俑專物館1979年正式合放,次要觀光點搜羅秦戎馬俑1、兩、三號坑、銅車馬陳列廳及相閉一時展覽。至古已接待中外觀寡近7000萬人次,此中搜羅近200位國家元首以及政府首腦。秦戎馬俑前后在40多個國家以及區(qū)域的80多個鄉(xiāng)市展出,海外觀寡高出2000萬人次。秦戎馬俑每到一處就引起當?shù)剞Z動,已成為慌忙退國際間”"政亂”"文化交流的友情使者。
____年10月1日,占地3386畝位于秦始皇陵核口區(qū)的秦始皇陵遺址公園正式對外合放,次要觀光點搜羅秦始皇陵封土、已探亮的次要修建遺址、伴葬坑等。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的對外合放標志著我國又一處大遺址回護工程的修成。既是回護全國文化遺產、轉達中華劣秀文亮、舉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首要勾當,又是慌忙成中外文化交流、倡議社會經濟倒退、提高百姓生活水仄的有效途徑。
秦始皇戎馬俑專物館____年9月30日,990一、0006伴葬坑陳列廳正式對外合放。0006伴葬坑位于秦陵內亂爭鄉(xiāng)以內亂爭,封土西北,2000年收現(xiàn)。面積約410仄方米,出土彩繪文官俑8件,御手俑4件,銅鉞4件,木車遺跡一乘,殉葬的活馬約20匹。9901伴葬坑位于秦陵內亂爭外鄉(xiāng)之間,封土東北,1999年收現(xiàn)。面積約800仄方米,1999年5月8日至6月15日,對伴葬坑的中部舉行試掘,試掘64仄方米,在中部棚木之上出土青銅大鼎一件,重212公斤,心徑71厘米,高61厘米,在南部過洞中出土11件彩繪百戲俑。出土的陶俑,沒有著鎧甲、沒有穿戰(zhàn)袍,上身赤裸,下身著裳。姿態(tài)各異,作風、服飾、裝束等都與一兩三號伴葬坑出土的戎馬俑迥然沒有同。有學者以為這批陶俑的本型大概是象征著秦代宮廷娛樂行為。____年6月3日,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秦陵專物院又啟動了9901伴葬坑以及秦陵全數(shù)修建遺址的考今收掘事情。
這二個陳列廳展廳修成后,9901伴葬坑的考今收掘事情將在展廳內亂爭繼續(xù)成長,并使其與回護、展示相結開,為觀寡提供更為偽切的觀光感受。0006伴葬坑則舉行本址展示,帶給觀寡偽實的展覽動機。同時,通過陳列在展廳內亂爭的典型文物、圖片以及文字說亮,和相應的講解導覽管事等,向觀寡齊面展示這二個遺址坑的文化內亂爭涵,強化秦陵遺址公園的社會教育成效,收揮秦陵專物院在公寡管事以及先輩文化修設中的起勁做用。
秦始皇陵遺址公園及990一、0006伴葬坑陳列廳與已合放多年的秦始皇戎馬俑專物館同為秦始皇帝陵專物院的組成全數(shù),配開構成了秦陵文物偶跡倒退的基礎。
戎馬俑專物館導游詞范文3:
秦始皇戎馬俑專物館,是秦始皇陵的伴葬坑,這里出土了一千多個士兵陶俑,每個表情姿態(tài)各沒有相同。站在龐大的地下軍陣前,您會感覺到二千年前始皇帝掃仄六國、同一世界的不但凡氣勢。
秦始皇嬴政13歲即位時,就合始營修自己的陵園,常年征用數(shù)十萬民夫,耗損了大量的國力,修筑光陰長達38年。1974年春,因當?shù)剞r夫打井挖出陶造甲士頭,戎馬俑得以重見天日,今朝共收掘出三個坑。
景區(qū)中的一號俑坑,是最早收掘、面積最大的一個坑。兩號坑以及三號坑星散在一號坑的二旁。三個坑共有以及偽人、偽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近8000件。有車兵、騎兵以及步兵等沒有同的兵種,分列整全有序。景區(qū)內亂爭另有出土文物陳列室以及秦陵銅車馬陳列室,星散陳列著出土的青銅兵器以及二輛青銅馬車。
出土的戎馬俑依據裝束、神態(tài)、收式的沒有同,可分為將軍俑,甲士俑,車士俑等。每一個陶俑的臉型、收型、身形、神情都各沒有相同。陶俑、陶馬本原都有彩繪,但由于厥后的火燒以及浸泡,大多已剝落變色。
秦戎馬俑景區(qū)天天游客如織,在觀光時可以或許避合高峰,先從最小的三號坑合始游玩。游玩完畢后,傳說典故,游客可省得費乘坐景區(qū)內亂爭的旅游博車前來秦始皇陵,車程約5分鐘。
戎馬俑專物館導游詞相閉文章:
1.”"陜西秦戎馬俑專物館導游詞”"
2.”"西安秦始皇戎馬俑專物館導游詞”"
3.”"戎馬俑導游詞簡練語言”"
4.”"戎馬俑導游詞”"
5.陜西秦戎馬俑專物館導游詞
第7篇 碑林博物館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6166個字,預計看完需要16分鐘,共有180位用戶收藏,11人推薦!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碑林。顧名思義,它的意思就是“碑石叢立如林”,這座博物館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歷史了。它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shù)量最多的一座藝術寶庫。所以,人們又將其稱為“石質書庫”。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經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唐代恩所稱的石經包括:唐天寶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書寫的《石臺孝經》;以及唐開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開成石經》。這些石經原來都立在唐長安城務本坊的國子監(jiān)太學內。唐朝末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駐守長安的佑國軍節(jié)度使韓建將長安城進行了縮小,致使石經棄于郊外。在許多人的建議下,韓建和后來的劉郇陸續(xù)將這些碑石移到了城內的文宣王廟內,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會路一帶。由于那里地勢低洼,所以對保存經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運大使呂大忠的組織下,又將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個陳列室,八個碑廳和六座碑廊之中。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為“碑林”和“石刻藝術室”兩大部分。博物館占地面積31900平方米,陳列面積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館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廟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謁孔子的孔廟改建而成,至今仍處處可見孔廟的痕跡??鬃邮侵袊寮业膭?chuàng)始者,歷來被封建統(tǒng)治者所推崇。漢武帝就曾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知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按照中國歷來的建筑制式,門都是朝南開的。而碑林的門卻是東西向的。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因為碑林為孔廟舊址,按照中國古代的制度,孔廟的門都開在東西兩側,以示對孔子的尊敬。西門稱為“禮門”東門稱為“義路”。南面的門則封閉起來,叫做“塞門”。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個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氣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華山西岳廟移過來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這些彩畫是和璽彩畫。中國古代制度森嚴,彩畫也是有等級的。最高的是和璽彩畫,另外還有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兩個半圓形的水池,它是孔廟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國家級孔廟內的水池為圓形,叫“辟雍”;地方級孔廟內的水池為半圓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個一半的半。漢字講究象形,“泮”就是半個水池??鬃犹岢珜W無止境,學問永遠沒有滿的時候,就像這水池,永遠也不可能成為滿圓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間的小橋,當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邊的這個石牌坊也是孔廟特有的建筑,稱為“欞星門”。傳說“欞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當年,進出欞星門有嚴格規(guī)定:祭孔大典時,只有主祭的最高官員才能由中門出入;一般官員由西門出入;其他人員由東門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語“旁門左道”?,F(xiàn)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欞星門內。中國古代的建筑都是講究中軸對稱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個陳列室以欞星門的中門為中軸線,自南向北對稱排列。兩邊的房間為臨時陳列室。大家請注意看,中央道路兩旁有許多的石柱,它是我國古代民間石刻的瑰寶—渭北栓馬樁。這些栓馬樁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種紋飾,造型豐富。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戰(zhàn)工具。在一望無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與軍事的需要,在驛站旁邊設立了大批的栓馬樁。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懾牲畜這個目的外,還具有震邪、吉祥和裝飾的意義。在解放前,渭北地區(qū)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門外兩側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馬樁。
現(xiàn)在請大家看遠出處的這個巨大的匾額,上面書寫著“碑林”二字。你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碑”字少了一撇。那么為什么會少一撇呢?難道這是一個錯別字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這兩個字出自清代著名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之手。鴉片戰(zhàn)爭之后,他革職戍守新疆伊犁。當時路經西安,寫下了這兩個字。有人說“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當時丟了烏紗帽。其實,并不是這樣的。你待會兒就會發(fā)現(xiàn),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這是因為古代的漢字講究對稱,“碑”字少了一撇,只是為了看起來對稱美觀罷了。
現(xiàn)在請大家看這通高大威嚴的石碑,這便是久負盛名的《石臺孝經》。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缎⒔洝肥侨寮医浀渲唬怯煽鬃拥膶W生曾參編纂的。全書共分18章,主要講述封建社會基本倫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聯(lián)系起來,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緣關系維護封建統(tǒng)治,因而得到歷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特殊重視。認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視為基本統(tǒng)治策略。《石臺孝經》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隸書為孝經作的序,目的是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來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經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為孝經作的注釋。在當時,此碑立在國子監(jiān)太學內,因此被稱為“御碑”。又因為此碑建在三層石臺之上,所以叫做《石臺孝經》。這塊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塊巨石組成。碑頂?shù)裼芯碓乞辇垼坪蹙鸵杩斩ァ1碛伤膲K巨石組成,是整個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塊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層石臺,形制特殊。“風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長書法,這塊碑刻書法工整,字跡清晰,華美飄逸,在唐代隸書中堪稱佼佼者。這塊碑林中的超級巨碑因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個方坑,向上則快到亭頂,顯得頂天立地,氣度不凡,因此被稱為“迎客第一碑”。
現(xiàn)在請各位隨我進入碑林的第一陳列室。這里展出由艾由晦、陳等楷書的《開成石經》。“開成”是因為它刻于唐文宗開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經”,是指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著作?!堕_成石經》包括12部著作,除《孝經》外,《周易》通過八卦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變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資料;《詩經》是編成于春秋時代的中國最早詩歌總集;《周禮》、《儀禮》和《禮記》是先秦典章制度與社會禮俗的匯集;《春秋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分別從史料和儒家義理角度闡釋我國最早的編年史《春秋》;《論語》是技記述孔子言行的專集;《爾雅》是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這些都是封建社會文人學士的必讀之書。因為當時雕版印刷還不普遍,為避免傳抄錯誤,唐文宗下令把它們刻在石碑上,立于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jiān)太學內,供人們校對?!堕_成石經》由114塊碑石雙面組成,共計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補刻了《孟子》一書9石,合稱十三經。中國歷史上曾經組織過7次經籍石刻,只有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時代又早,史料價值極高,人們贊嘆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書籍“。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這里主要陳列唐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碑石,歷來都是人們學習書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書寫的《皇甫誕碑》,以及他的兒子,也就是歐陽通書寫的《道因法師碑》。有顏真卿書寫的《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還有晚唐柳公權書寫的《玄秘塔碑。和懷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创筇迫厥ソ绦虮涤直环Q為“千金貼”。這里還有中外馳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代書法是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的高峰時代。長期的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發(fā)展為文化的繁榮創(chuàng)造了條件。自唐太宗以來歷任皇帝的酷愛和提倡,造就了全社會對書法的普遍重視。一大批書法家涌現(xiàn)出來,如同百花齊放。
各位游客請看這塊碑石。在中國古代石碑上出現(xiàn)外國文字的碑石在碑林中有好幾塊。而《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概就是碑林里國際知名度最高的碑石了。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也就是公元的781年,由波斯人景凈述事,呂秀嚴書寫。原立于唐長安城的大秦寺內,后來埋沒土中。明天啟三年,也就是公元1620xx年被重新發(fā)現(xiàn),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國古代對東羅馬帝國的稱呼。景教,屬基督教的一個分支,稱聶斯脫利派,公元431年由敘利亞人聶斯脫利派創(chuàng)立于費城,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塞克城以北。據碑文記載:“由波斯人阿羅本率領的傳教代表團欲公元635年到達長安,受到隆重接待,并準許其傳教。從此,景教在中國大范圍流傳開來。“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基督教標志十字架。這塊碑石記載了基督教早期傳入中國的情況以及教規(guī)、教義,還有古敘利亞和漢文對照刻了72個景教僧侶的名字。為研究中國古代和歐洲、中亞的友好往來提供了寶貴資料?!洞笄鼐敖塘餍兄袊吩诮饑H上的廣泛關注。此碑拓片曾經傳到了國外,并譯成了拉丁文稿,引起了許多國家的注意。一些外國人認為,歐洲多基督徒,那么像這樣記載景教的碑石應該運到歐洲供人瞻仰。,丹麥人荷爾漠受英國政府指使,企圖以3000兩白銀復制的假碑換取此碑,受到輿論反對,只得將復制的碑石運往倫敦?,F(xiàn)在世界上好幾個國家有這塊碑石的復制品。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對面,我們看到的這幾通碑石是唐代著名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寫的。分別是《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以及《爭座位稿貼》。顏真卿不僅書法瀟灑,而且在歷史上也以忠貞有節(jié)、剛正不屈著稱。在發(fā)生“安史之亂”時,他作為平原太守,也就是今天的山東太守,聯(lián)絡他的兄弟顏篙卿起兵抵抗,被推為盟主。合兵20萬,有力地牽制了叛軍,成為平息叛亂的中堅人物,被封為魯郡公。后來,李希烈叛亂,他前往勸降,被殺害。顏真卿的書法字如其人。他初學褚遂良,后來跟隨張旭學習草書,在正楷中參用篆書。顏真卿的書法可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圓、大、厚、方”。他的行書氣勢開張,揮灑自如,對后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抖鄬毸窞轭佌媲?4歲時所寫,是留存下來的顏書中的最早作品,代表了他的早期風格,常被人們作為學習顏體的入門范本?!额伿霞覐R碑》是他73歲時所寫,筆力雄健,氣韻醇厚,書法造詣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稜幾桓濉肥撬?5歲時所寫,是寫給當時另一位官員郭英義的書信手稿,指責郭在公眾場合把宦官魚吵恩的座位安排在許多大臣之上。行筆蒼勁有力,一氣呵成,是顏體行草書中的精品。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碑林的第三陳列室。通過這里陳列的碑石,我們可以對中國古代書體的演變做一個大致的了解。據《史記》記載,文字是由黃帝時代的一個史官倉頡造的,所以人們稱倉頡為“造字圣人”。這里我們看到的是《倉頡廟碑》。其實文字的發(fā)明不應該歸功于某一個人,它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篆書是流行至今最古老的字體,在碑林的這個陳列室中,我們可以看到宋代夢英和尚刻立的《篆書目錄偏旁部首碑》。他把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的540個偏旁部首分別篆出,并用楷書注釋,自作序文說明。這對研究漢字的淵源、演講以及篆體書法都大有益處。篆書在秦代時達到了高峰。但由于它字體繁難不便于書寫,秦代的獄吏程邈把篆書的筆畫和結構作了簡化,把圓轉為方折,形成了使用較為方便的隸書。由篆到隸是我國書體的一大變革。隸書到了漢代成為通用文字,逐漸趨于成熟美觀。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漢隸的一個代表作《漢曹全碑》,它是東漢時為陜西合陽縣令曹全所立。從這塊碑石上我們可以看到隸書的特點:蠶頭燕尾,外柔內剛??瑫霈F(xiàn)于三國時期,隋唐時楷書成為通用的字體。歷代統(tǒng)治者都把楷書規(guī)定為書寫官府文書和科舉文章的正式字體??瑫托胁輹谶@里都有代表的作品。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就不一一概述了。
石刻藝術是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是中國石刻藝術發(fā)展較早、遺存較豐富的地區(qū)之一,特別是漢唐盛世石刻以眾多的數(shù)量和高超的技藝馳名海內外,在我國雕刻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石刻藝術室建于1963年,集中了散存在陜西各地的從漢到唐的圓雕、浮雕和線刻藝術品共70余件,分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兩大類。陵墓石刻是用刀砸在石面上的圖畫,起源于西漢,盛行于東漢,20xx多年來以它獨有的特色顯示著不朽的藝術魅力。
西漢時期,厚葬風氣極盛,在貴族階層中“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很強。他們生前的生活場景和寵幸愛慕的東西雕刻于墓室以盡人間之樂。漢代畫像石便是在這種厚葬風氣中逐漸產生的。石刻藝術室陳列的漢畫像石大多出土于陜北。內容除少數(shù)神話故事外,其余的大量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如牛耕、狩獵、樂舞,貴族生活等。漢畫像石記載了大量的歷史史實。因此,它們既是藝術創(chuàng)作又是歷史記錄,為研究東漢社會提供了珍貴的資料?!杜8麍D》是漢代畫像石的代表作,畫面上有一人雙手扶犁,前面有兩頭牛拉著,兩頭牛的牛頸上有一橫杠,這就是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漢朝時農業(yè)的耕作水平已經是很高的了.在陜北地區(qū)共出土漢代畫像石500件,西安卑林博物館收藏有133件。隋唐時期的陵墓石刻在這里陳列的有獻陵石犀和昭陵六駿。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地這尊石雕是獻陵石犀,它原來位于唐高祖李淵的獻陵前,刻于公元635年,重10噸,是用整塊巨石圓雕而成。這種犀牛的品種非常奇特。大家來看,它頭上沒有角,鼻子上方有一圓包,因此叫做“圓帽犀”。這種犀牛原產于東南亞一帶,現(xiàn)已滅絕。據史料記載,唐初,林邑國,也就是今天越南順化一帶,以這種犀牛向唐王朝進貢,李淵非常喜歡。建造獻陵時,唐太宗李世民就特意把石犀置于陵前。這一石雕注重寫實,結構勻稱,比例準確,顯然是以活犀牛為“模特兒”,使人感到它溫順馴服,憨態(tài)可掬。
接下來各位看到的這一組石雕為“昭陵六駿”。它是原先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壇兩側廡廊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駿,指唐太宗在統(tǒng)一中國的戰(zhàn)爭中曾經騎乘作戰(zhàn)的六匹駿馬。相傳六駿圖形出自于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之手。原先畫面上角刻有唐太宗題銘的四言贊詩,是由歐陽詢書寫的,由于年代久遠,字跡已經模糊了。唐太宗營建昭陵時,詔令立昭陵六駿的用意,除為了炫耀一生的戰(zhàn)功外,也是對這些曾經相依為命的戰(zhàn)馬的紀念,并告戒后世子孫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六駿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簡潔的線條,準確的造型,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出戰(zhàn)馬的體態(tài)、性格和戰(zhàn)爭中身冒箭矢、馳聘疆場的情景。每幅畫面都告訴人們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由于六駿雕刻精美,引起了外國人的注意。,美國人畢士博勾結陜西軍閥陳樹藩將六駿中的兩駿盜運美國,現(xiàn)存于美國費城賓夕尼亞大學博物館內。這兩駿便是拳毛弧與颯露紫。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兩幅完整的浮雕作品,便是拳毛弧與颯露紫的復制品。,他們又再次來到中國,企圖將剩余的四幅砸成數(shù)塊再次裝箱運走,被人們發(fā)現(xiàn)攔存了下來。所以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是四幅殘損的浮雕。它們雖然是殘缺的,但卻是真品。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這尊莊嚴的石像是老君像,是道教的石刻。老子像是道教的教主李耳的雕像。因為它是唯一反映道教的石刻,所以就非常珍貴。不知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老子像的眉目不像我們中原人。據說這是因為這個作品的雕塑者是西域的一個著名雕塑家,名叫元伽兒。他從小就生活在少數(shù)民族的圈子當中,作畫、寫生都是以本民族的人為摹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這種獨特的風格。老子的形象莊嚴肅穆,耐人尋味。臺座的變形牡丹花圖案疏密有致,勻稱飽滿。它原先位于驪山的華清宮朝元閣內,當年接受過唐玄宗的膜拜。后來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朝元閣倒塌了,使老子像的外面裹了一層泥塑,所以至今保存完整。于1963年移存到這里,是唐代石雕中的珍品。
好了各位,今天我們的碑林博物館之行到這里就全部結束了。感謝各位的參觀,謝謝!
第8篇 碑林博物館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13879個字,預計看完需要35分鐘,共有193位用戶收藏,24人推薦!
各位游客、各位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西安碑林博物館參觀、游覽!
就在西安市的三學街,有一座馳名中外的博物館,它就是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為主的專題性藝術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它利用西安文廟擴建而成,蒼松翠柏掩映著它,巍巍城墻護衛(wèi)著它。千百年來,它經歷了重重的硝煙戰(zhàn)火,跨越了慢慢的歲月長河,3萬多平方米的深深庭院中,已有藏品1萬多件,碑刻3千多方,更有國家級文物134件,它以萃為經典的東方傳統(tǒng)文化和獨具魅力的東方石刻藝術,成為我國最大的碑石博物館和最為豐富的藝術寶庫。
西安文廟
來到碑林博物館,你會被這恢宏壯觀的文化叢林所感染,更會被一座座精美絕倫的書法名碑所吸引,也許你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此豐富的碑石和動人的雕刻,是怎樣穿過歷史的云煙,與我們今天在這里相聚呢?那就讓我們從碑林的形成說起吧。
公元874年,爆發(fā)了黃巢起義。戰(zhàn)火的硝煙,國力的衰弱,使大唐帝京失去了昔日的繁華。
戰(zhàn)爭的災難也殃及到文化。矗立在唐長安城務本坊國子監(jiān)內的《開成石經》瀕臨戰(zhàn)爭的毀壞。公元920xx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此時駐守長安的佑國軍節(jié)度使韓建為了便于防守,將長安城區(qū)縮小到皇城之內,國子監(jiān)便處在了城外,《開城石經》等碑石就被遺棄在露天荒野之中。在許多文人學士、政府官員的竭力建議下,韓建和后來的劉鄩在公元920xx年,陸續(xù)將《開城石經》等碑石搬移到城內唐尚書省的西隅,位置在今天西大街廣場一帶??墒沁@里地勢低洼潮濕,經常受到雨水侵蝕,碑石容易陷落傾倒。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在陜西轉運副使呂大忠的精心組織下,又將《開城石經》遷徒到府學的北墉,即西安碑林現(xiàn)址,當然與《開城石經》一同遷入的還有《石臺孝經》等一批著名的唐代碑石。所以,當我們說到碑林的形成時,就會想到《開城石經》,它是碑林的基礎,因為它才形成西安碑林今天蔚為大觀的3000多方碑石。
了解了碑林這些曲折而艱辛的遷移過程后,我們再看看這里的孔廟舊址。
孔廟,是封建社會祭祀孔子的專門地方。古人的心中,孔子是圣人,祭孔是天下大事,各地都建有規(guī)模不等的孔廟。
西安的孔廟,則是唐代武德二年(619),在國家詔令之下所設立,位置在尚書省西隅的國子監(jiān)附近。開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曾封孔子為文宣王,所以孔廟又稱文廟。西安孔廟經歷了五代、北宋的幾次遷徒,在宋崇寧二年(1103)最終將孔廟和府學遷于現(xiàn)址--西安碑林博物館所在地,從而使孔廟、府學和碑林融為一體。今天的西安孔廟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保存下來的大多是明清時的建筑,它按照中國傳統(tǒng)建筑群中軸貫穿、左右對稱的原則,整體和諧統(tǒng)一,布局嚴謹大方,庭院重重,古雅深邃。
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斗拱繁復、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氣坊"。太和,是指陰陽會合;元氣,指人的精神,生命力的本源。這里既有祈求萬福的意思,又是對孔子地位受到人們敬重和尊崇的體現(xiàn),它是在明萬歷年間由皇族捐資400多兩黃金修建而成。
牌坊的南面是照壁,也稱"塞門"。塞門外有清朝末年陜西著名書畫家劉暉題寫的"孔廟"二字,字體醒目,結構穩(wěn)健,運筆舒展??讖R沒有南門,因為南面正對明代城墻,所以只能在東西門兩側開門,西門稱禮門,東門稱義路,其意是指供君子出入之門。
牌坊之下則是明凈清澈的泮池,它形如半璧,中間以泮橋連接。按照中國古代的禮制,天子之學為辟雍,諸侯之學為泮宮。泮宮是學校的前身,春秋時孔子在魯國講學,地點就在泮水之濱,后來在這里建立學校,所以叫泮宮。并且成為后世學府的代稱,科舉時代稱生員入學為入泮。
與牌坊相對而呼應的是欞星門。欞星為天田星,主稼穡,凡是古代君王祭天,都先祭欞星,有祈年報功之義。宋代開始將欞星門設于文廟中,欞星成為"主管取士"之神,喻意祭孔如同祭天。元代為兩門,清代為三門,中門額刻"文廟"二字,東門額刻"德配天地",西門額刻"道冠古今",用以形容孔子才華學識和道德品行與天地齊平,古今永輝。門頭兩端雕刻的蹲獸叫做麒麟,神圣威嚴,寓意福瑞吉祥。
走過欞星門,便可看到處在中軸線上出檐翹角、肅穆莊重的戟門,為典型的歇山頂式建筑。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因為古代祭孔時門兩側陳列儀仗性的兵器而得名。按照禮儀制度,古時宗廟、陵墓門前設立戟門及列戟的多少是衡量主人身份的一個重要標志。
穿過戟門,就是東西兩廡和相互對稱的六座清代碑亭。兩廡過去陳列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塑像。碑亭為八角攢尖頂,是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時期評定一些邊患叛亂的戰(zhàn)爭記錄碑石。
大成殿是孔廟的正殿,是一座最雄偉、最典型的廡殿式建筑,它位于孔廟最后一重庭院中,里面供奉著孔子像?!睹献印とf章下》曰:"孔子之謂集大成"。古樂中一變?yōu)橐怀?,九變而樂終,至九成完成,稱為大成。這里的大成就指孔子能夠集中前人的主張、學說等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因此孔子曾被尊為"大成至圣先師"。然而遺憾的是西安孔廟的大成殿已在1959年9月毀于雷火之中,如今這里已成為碑林廣場。
大夏石馬
屹立戟門西北處的是"大夏石馬"。大夏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少數(shù)民族匈奴人建立的國家,他們擁有陜西北部及內蒙古部分地區(qū)。
公元420xx年,大夏國的創(chuàng)立者赫連勃勃率軍攻占了長安,任命他的長子赫連璝為大將軍,鎮(zhèn)守在長安,石馬就是在長安縣查家寨赫連璝的墓旁發(fā)現(xiàn)的。
石馬采用圓雕的技法,線條簡潔自然,風格粗獷古樸,我們至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前腿刻有"大夏真興六年"、"大將軍"等字樣。大夏國僅有20xx年的歷史,而這匹石馬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件有大夏紀年的文物。石馬體態(tài)勻稱,四蹄健壯,為承擔馬身的巨大重量,馬的兩前足與兩后足各組之間均未鏤空,顯得堅實有力。馬的雙耳已不在,只留下兩個插耳的圓孔。這些絲毫沒有影響石馬那凝重的神情和矯健的姿態(tài),使我們依然能感受到在那金戈鐵馬的時代,它馳騁疆場的颯颯身影。
唐景云鐘
與大夏石馬相對的是懸掛在戟門東南處的景云鐘。它因鑄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距今有近1320xx年的歷史。景云鐘原掛在唐長安城景龍觀的鐘樓上,后歷經滄桑,數(shù)次變遷,明朝時懸掛在全城報時的鐘樓上,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中。
景云鐘由26塊青銅模板一次澆鑄而成,重約6噸。鐘體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井然有序的排列著龍、鳳、鶴,、獅牛、飛天、彩云、蔓草等,32枚突起的乳釘起到強固鐘體和協(xié)調音律的作用,由于銅錫比例科學合理,所以音質清純、悠揚。鐘身上鑄有銘文,18行292字,由唐睿宗李旦親自撰寫,是李旦少有的傳世佳作。
銘文宣揚了道教的玄妙與神奇,即可以報曉時辰,更可以祈福祥瑞。而蹲于銅鐘頂端的怪獸稱做蒲牢,傳說是龍的九子之一,生性活潑,愛鳴嘶吼叫,于是投其所好,設置成鐘鈕用來裝飾。景云鐘以優(yōu)美的聲音,精美的紋飾、華美的書法而成為世界名鐘。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年間,經過歷代不斷的整修充實,現(xiàn)有大型碑室7座,集中展出了漢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1000多件,這里有享有盛譽的名家精品,有文化交流的歷史豐碑,有生動詳實的石刻文獻,更有精湛嫻熟的線刻圖案。當你漫步碑林廣場,佇立在高大的碑亭之下,你一定會被這絕妙的書法華章所感動,一定會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陶醉。
石臺孝經
《石臺孝經》是碑林中保存最早、形制最特別、雕刻最華麗的碑石。它刻于唐天寶四年(745),由于整座碑身立在三層石臺之上,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書寫并加以注釋的"孝經",故稱《石臺孝經》。碑石通高6米,由35方巨石組合而成,碑首上滿雕靈芝云朵,三層石臺均雕有瑞獸及蔓草紋飾。
《孝經》是儒家經典之一,主張"孝悌"的思想,"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悌",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推崇《孝經》正是將孝敬父母和忠于君主帝王、國家社稷相聯(lián)系,希望通過宗法血緣關系來維護和鞏固封建統(tǒng)治政權。天寶四年(745)玄宗李隆基大力提倡,曾詔令"天下民間家藏《孝經》一本。玄宗親自用隸書作序、抄錄、注解,使我們看到了一代天子豐腴華麗、端莊大方的書法神韻,更充分展示出大唐盛世的氣度與風范。碑額由太子李亨即后來的唐肅宗用篆書題寫"大唐開元天寶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經臺"。
《石臺孝經》以奇特的形制、深刻的內涵、帝王的書法而成為碑林中的"迎客第一碑"。
第一展室
開成石經
如果說《石臺孝經》是封建帝王維護統(tǒng)治的需要,那么陳列在第一展室的《開成石經》又是刻于什么時候?為什么而刻呢?
早在西漢時,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儒家經典成為封建社會知識分子進入仕途的必讀之書。將儒家經典鐫刻在石頭上既便于學習和流傳,又避免了文人學士們在傳抄經書時出現(xiàn)錯誤。在中國歷史上,刊刻儒家經典的活動有七次,即東漢《熹平石經》、曹魏《正始石經》、唐代《開成石經》、后蜀《廣政石經》、北宋的《嘉佑石經》、南宋《紹興石經》、清代《乾隆石經》。今天除清代的《乾隆石經》因刊刻年代較晚保存在北京國子監(jiān)舊址外,唯有唐代《開成石經》歷經千年的風雨,依然完整地聳立在西安碑林中。
《開成石經》刻成于唐文宗開城二年(837),它的內容包括儒家經典的《周易》、《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左氏春秋》、《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孝經》、《論語》、《爾雅》等十二部,共刻114石,每石高2米多,均兩面刻字,總計228面,160卷,65萬多字,被稱為最大最重的一部石刻圖書,號稱"石質圖書館"?!堕_成石經》改變了過去刻經排列中一行直下的特點,每卷的卷首都在右上方,這樣不僅便于裝訂成冊,而且成為唐代的一大創(chuàng)舉?!堕_成石經》由國子監(jiān)祭酒鄭覃主持,刊刻由陳介、艾居晦等用楷書完成。
在明代嘉靖三十四年發(fā)生的陜西關中地震,使《開成石經》遭受了嚴重的破壞,40多通石碑斷裂倒塌。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碑石,明萬歷十六年對碑石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整和補刻,并且將補刻小石立在原碑旁,共計96石113面,約53000多字。《開成石經》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以它厚重的積淀和精深的內涵而被世人珍重。
第二展室
當你為唐代的石經而自豪時,眼前第二展室的座座名碑又會讓你產生強烈的震撼。這里以唐代名碑為主,有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不空和尚碑》、《梵漢合文陀羅尼經幢》等,有書法名家歐陽詢的《皇甫誕碑》、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褚遂良的《同州圣教序碑》、僧懷仁集王羲之書《圣教序碑》、史唯則的《大智禪師碑》、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李陽冰的《三墳記》、和《拪先墳記》等傳世杰作。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刻于唐徳宗建中二年(781)。大秦是唐代對東羅馬帝國的稱呼,景教是基督教的一支派別--聶斯脫里派--碑額的上方刻有一個十字架。
碑文記載,景教在唐太宗貞觀九年(635)由阿羅本傳到長安,當時的唐太宗派使臣房玄齡列儀仗到西郊迎接。碑文還記述了景教的教旨、教義、教規(guī),大秦國的疆域、產物,以及在唐代截止立碑時一百五十多年的傳播情況和政治活動,同時在碑石的下方還刻有古敘利亞文。
公元845年,碑石受到唐武宗廢佛運動的影響而埋于地下,明代天啟年間出土。1641年寫入葡萄牙文的《中國通史》中,譯成拉丁文,從而引起世界轟動,現(xiàn)在世界上有6座"景教碑",而唯一的真碑在西安碑林。
皇甫誕碑
《皇甫誕碑》是歐陽詢?yōu)樗宕拇蠊倭呕矢φQ書寫。歐陽詢是初唐四大家中最早的一位,他經歷了陳、隋、唐三代,書法風格結合北碑的純樸和南帖的柔美,下筆自然隨意,字體峻利圓潤,法度平整規(guī)范,以清秀而獨樹一幟。
歐陽詢少年好學勤奮,與李淵交往十分密切。唐太宗時大興文教,為了提高書家素質,振奮社會風氣,設立弘文館,選召學士入館工書,歐陽詢任大學士,由他親自執(zhí)教。他的書法在社會上影響很大,名揚海外。他寫的片紙數(shù)字都被人們爭著收藏,作為習書的范本,時人稱他的字為"歐體"。
道因法師碑
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記述了道因法師出家求法和曾在大慈恩寺協(xié)助玄奘翻譯佛經的經歷。
歐陽通是歐陽詢的兒子,書法造詣也很深,與其父并稱"大小歐陽"。歐陽通從小喪父,在母親徐氏的不斷教誨下,臨摹父書,仔細認真,從不懈怠。他的字筆力險峻勁挺,棱角分明,字體嚴謹規(guī)矩,一絲不茍。傳說歐陽通對自己的書法特別珍惜,必須在具備象牙或犀牛角的筆管,貍毛或兔毛的筆頭,松煙和麝香的黑墨時才肯動筆寫字,所以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而《道因法師》碑就顯得彌足珍貴。
多寶塔感應碑
顏真卿是楷書巨匠,他身歷4朝。碑林中保存他的碑石有7座,是全國保存顏真卿書法最多的地方。
《多寶塔感應碑》是顏真卿40多歲書寫,內容敘述了佛教天臺宗和尚楚金禪師修建多寶塔的經過,以及唐玄宗資助修塔和派使者吊唁并監(jiān)護楚金喪事的情況。此時,正處中年的顏真卿書法端莊雋秀,樸實謹慎,規(guī)范整齊,無一懈筆,歷來是學習顏體的范本。
顏氏家廟碑
《顏氏家廟碑》是顏真卿72歲時為他的父親所立,敘述了顏氏家族的家史和仕宦經歷,碑文中"孔門達者七十二人,顏氏有八"足以顯示出家族的興盛。此時的顏真卿已有"人書俱老,爐火純青"的風采,書體渾厚圓潤,飽滿遒勁。俗話說"字如其人",而顏真卿真正做到了這四個字,成為書法界的典范和楷模。
唐代李希烈發(fā)動叛亂,顏真卿前去招撫卻遭到了囚禁。當李希烈的弟弟在軍中被人殺死,李希烈十分惱怒,決意殺死顏真卿。于是假借皇帝之詔,派人用繩子勒死顏真卿,顏真卿終年77歲。顏真卿以他蒼勁老辣的書法和剛正不阿的人品,成為"楷書第一人"。
唐三藏圣教序碑
《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代懷仁和尚從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遺墨中選輯集字而成,所以碑石稱作《集王圣教序》。
王羲之的行書稱絕一時,在我國書法史上以"書圣"著稱。南朝梁武帝評價"龍?zhí)扉T,虎臥鳳閣",唐太宗更是稱贊"盡善盡美"。太宗李世民十分喜愛王羲之的書法,傳說他藏有王羲之墨跡三千余紙,并且是朝夕觀賞。當太宗為玄奘翻譯的佛經親自寫好序文后,唐僧的弟子懷仁決心將文章用王羲之的行書集湊而成。公元672年,懷仁和尚殫心竭慮,整整花了20xx年的時間,細細拼集,慢慢尋找,甚至不惜千金,購買求得,所以稱為"千金碑"。碑石不僅體現(xiàn)了唐初那濃厚的"崇王風氣",更凝結著唐朝人對王羲之書法的鐘愛之情。
玄秘塔碑
到了晚唐,更有一位久負盛名、聞名海外的楷書巨匠--柳公權?!缎厮氛橇珯?0多歲為大達法師所寫,刻于唐會昌元年(841),碑文記述了唐長安城中安國寺寺主大達法師的生平以及受到徳宗、順宗、憲宗等幾代皇帝恩寵的事跡。碑文書體端正俊麗,用筆干凈利落,引筋入骨,融圓厚于清剛之內,結體疏朗,法度森嚴,是柳書的主要代表作。
柳公權身居高官,廉潔剛直,敢于直言,人品、書品皆為君臣世人所敬仰。據說,一次皇帝與六學士對坐于便殿,說話間,文宗稱贊漢文帝恭儉,又掀起自己的衣角來說:"這衣服已洗過三次了"。眾學士對皇帝作賀詞,只有柳公權一言不發(fā),文宗問他,回答道:"人主當退不肖而進賢,納凈諫,明賞罰,至于穿著洗過了的衣服,乃小節(jié)耳,對于治國有益不大"。柳公權的故事,成為千古流傳的美談佳話。
當你緩步走出第二展室,當你還沉浸在"顏筋柳骨"的神采氣韻中,當你還回味著"大歐小歐"的雋永峻利時,眼前這幽靜的回廊下,那一方方規(guī)整的青石,又會讓你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墓志
這些方形青石稱為墓志,埋放在墓穴中。上面刻著死者的生卒年月、籍貫、系譜、履歷、官職、生平事跡和贊頌文辭,它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陵谷變遷。
墓志在我國漢代已有雛型。到了魏晉時,由于天下盛行厚葬風氣,官方嚴禁在地面豎立墓碑,因此埋入地下墓中的墓志便隨之大量出現(xiàn)。而這些墓志大多是二十世紀前半葉在洛陽出土的,被于右任先生收藏,于1938年捐藏到西安碑林。其中以皇室宗親及貴族官僚的墓志居多,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獨特的書法價值。
第三展室
穿過回廊,進入第三展室,又會將你帶入一個五體書法異彩紛呈的世界。這里陳列著漢魏至唐宋的不同書體、不同內容的碑石,不僅可以看到篆、隸、楷、行、草等各種書體的藝術特點,如夢英《篆書目錄偏旁字源碑》、漢代《曹全碑》及《熹平石經》、唐代張旭和懷素的草書《千字文》、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宋徽宗的《大觀圣作之碑》等,還可以通過漢代《倉頡廟碑》、《仙人唐公房碑》和西晉《司馬芳殘碑》等了解碑石的起源以及碑石形制的演變過程。
我們知道,中國文字的發(fā)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遠古之時就有了關于漢字創(chuàng)造的美麗傳說。伏羲畫卦說,神龍結繩說,倉頡造字說,到以后殷商的甲骨文,西周的鐘鼎文及春秋的石鼓文。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進行"書同文"的舉措,李斯將籀文簡化為秦篆,使小篆成為中國第一次統(tǒng)一的文字。小篆字體長方,用筆圓轉,結構勻稱,筆勢俊逸。
篆書目錄偏旁字源碑
夢英的《篆書目錄偏旁字源碑》就是典型的小篆字體,內容是將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540個部首偏旁用篆書書寫,每個篆書之下用楷書注音。這座碑石字體端莊典雅、古樸凝重,為我們提供了古代構字法的典型范例。
當小篆在完成了統(tǒng)一文字的使命后,向著容易書寫便于認識的方向發(fā)展。秦朝末年有一個獄吏叫程邈,他在囚獄中工作的十年時間里,對篆書的筆畫和字體的結構進行變革,由于將字體的圓筆改為方筆,繁復變?yōu)楹啙?,于是這種新的書體被稱作隸書,到了漢代隸書達到成熟的時期。
曹全碑
《曹全碑》是漢隸中的精品,文字不僅清晰流暢而且宛轉妍美。碑石刻于東漢晚期,是百姓和官吏為紀念東漢靈帝時的合陽縣令曹全而集資修建的。碑文記載曹全為敦煌人,曾隨軍征戰(zhàn)疏勒,戰(zhàn)功顯赫。他任合陽縣令更是政績清廉,造福一方,碑背陰還刻有捐資人的名單?!恫苋返臅ū馄絼蛘妍惲鲿?,自然雅典,秀美飛動,不僅是漢隸中婉約書風的代表。
《熹平石經》
《熹平石經》的書法是漢隸成熟時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據說書寫者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蔡邕。以這塊《周易》殘石為例,結體方正,字字中規(guī)中矩,一絲不茍,完全體現(xiàn)出了蔡邕所主張的"力在字中,下筆用力"的規(guī)范。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說:"兩漢寫字藝術,到蔡邕寫石經達到了最高境界。……石經是兩漢書法的總結。"不過,對照流傳下來的《熹平石經》殘石,書法差異很大,不像一個人所書寫。我們推測是因為當時這項工程是由蔡邕所主持,加上漢代刻碑不留名的傳統(tǒng),所以流傳下來的只有他一人的名字。
《熹平石經》共刻石46塊,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等,約3萬多字。石經刻好后被立于洛陽太學門外,供學子們校對和傳抄。據《后漢書》記載,石經刻立后,前來參觀摹寫的人將街道都堵塞了,可見當時的盛況。但遺憾的是,石經刻立不久,就遇到董卓之亂,后來又遭遇晉永嘉之難,碑石全部殘毀,保存到今天的數(shù)量更加少了。碑林收藏的這塊,上刻《周易》的內容,兩面刻字,共有400多字。這塊殘石是在洛陽出土,于右任先生花費4000兩銀元從古董商手中買下,后來與"鴛鴦七志齋"藏石一同捐贈給碑林博物館收藏。
在每一種書體的產生發(fā)展過程中,新的書體也會隨即出現(xiàn)。當隸書一步步完善成熟時,新的書體楷書、草書、行書也在逐漸形成。
西漢時已有章草,它的出現(xiàn)是在生活實際的需要中,為了加快公文的處理,開始將方折的隸書簡化、草化以處理官牒文書。東漢時張芝在章草的基礎上發(fā)展為今草,它的出現(xiàn)無疑更能自由而充分地表現(xiàn)人類情感的變化。到了唐代,張旭、懷素的草書稱為今草,筆勢連綿飛舞,瀟灑靈動。
張旭斷千字文
《斷千字文》是唐代書法家張旭所寫,他是將各字上下相連,首尾相接,字體大小錯落,粗細相間,濃淡相宜。他曾對顏真卿說:"創(chuàng)變適度,不可妄變"。由于他的字體極為奔放、灑脫,自然舒展,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難以辨認,一般稱為"狂草"。張旭為人豪爽豁達,性格狂放不羈,更是嗜酒如命,每逢喝得酩酊大醉時,就呼叫奔走,在極端興奮的狀態(tài)下,手拿毛筆疾書,一下數(shù)行。有時不盡興,竟丟掉毛筆,解開發(fā)髻,用頭發(fā)蘸墨寫字,酒醒之后連自己都覺得神妙,所以人們都稱他"張顛"。他和李白、賀知章等8位文人墨客,并稱"飲中八仙"。
唐人愛酒,是時代的產物。在一個高亢、激越的社會情調中,在一個開明、張揚的文化氛圍中,酒成為激活和調動人們強烈生命和文化意識的重要媒介。在豪爽奔放的酒文化中,唐人傾注了生命的無限熱情,更融進了五光十色的個性追求,張旭的草書正是這個盛世文化藝術的縮影。
千字文產生于南朝梁武帝時,由周興嗣在一夜之間將一千字組成了有韻律的文章,為四字一句,兩句一韻,包括天文、地理、禮儀、法制、技藝及勵學等,具有啟蒙教育的作用。所以一經頒布,便成為少兒必讀必寫的教科書,至今流傳一千多年,人們依然在傳頌吟詠。
懷素千字文
懷素是唐代一位名僧,他是張旭之后以狂繼顛的又一位草書巨匠。他因為家境貧寒,自小便出家做和尚,與張旭相同的是懷素雖為和尚,但喜歡喝酒吃肉,并乘著酒興揮筆作書。因此,人們把張旭和懷素合稱為"顛張醉素"。
懷素的字如驟雨旋風一般,隨手萬變,卻又法度俱備。當年懷素練字也十分不易,他沒有錢買紙,于是就在房前屋后種了很多芭蕉樹,以芭蕉葉子為紙練習書法。用壞的筆在院子里都堆成了堆,他稱之為"筆冢"。后來為了學習書法的精華,千里迢迢從家鄉(xiāng)湖南來到長安,向張旭以及張旭的弟子鄔彤請教,最終成為了與張旭齊名的草書大家。
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張旭和懷素的《草書千字文》都是刻于橫置的長方形石塊上,它們的形制與我們剛才所見的碑有些不一樣。其實我們眼前這種刻石叫做"帖",它與"碑"是有一定區(qū)別的。
碑一般是豎長置放,有額有座,立碑的目的是傳于后世,所以碑文內容一般都是對碑主人或者對事件的歌頌,有一定的格式,字體以莊重嚴謹?shù)淖瓡?、楷書、隸書為主。比如《曹全碑》、《顏勤禮碑》就屬這一類。而帖是專門為學習書法者提供前代名人書法而刊刻的,以字體的優(yōu)勝為選擇的標準,內容龐雜、形式不一、長短不限,而且帖一般是橫方形的石板,比碑稍小,無額、無座,也沒有側面,大多在正、反兩面刻字。同樣內容的碑一般只刻一座,而同一個人同一內容的帖可能會刻好幾塊。不同時代,依據不同藍本所刻的帖也是有好壞之分的。碑林收藏的這幾塊懷素《千字文》是明代成化年間所刻。
當唐代那飄逸飛動的草書神韻在我們的腦海中流下深深的印跡時,第四展室的碑石又將告訴我們什么呢?
第四展室
這里陳列著宋元至明清時期的一些著名書家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祝允明等的詩文書跡,以及宋刻《唐太極宮殘圖》、《唐興慶宮圖》、明《達摩東渡圖》和《達摩面壁圖》、清刻《太華山圖》、《太白山圖》、《關中八景》、《關帝詩竹》、《魁星點斗》等豐富多彩的線刻畫,內容生動有趣,耐人回味。還有反映古代社會歷史的明代《感時傷悲記》、清代《荒歲歌碑》,在那些戰(zhàn)亂與災荒之年,人們顛沛流離、痛苦悲慘的生活在碑石上都有詳細的記載,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黃庭堅詩碑
進入碑林第四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側碑墻上宋代四大家之一的黃庭堅的巨幅行書作品。黃庭堅擅長寫詩,在書法上的造詣也極深。他的書法清圓妙麗、氣貫脈通,運筆則圓勁蒼老,結構中宮緊收,四出放縱而神凝之,頗似他豁達磊落的為人。他以畫竹之法作書,其風枝雨葉,氣高古雅,所以書法達到了風韻最旺的境界。而他的詩詞對后人也頗具影響,成為宋代詩壇巨匠,開創(chuàng)江西詩派。這首詩描寫的是長安皇城的景致,主要寫漢代長安城的皇室宮苑,崇高的建筑,盛美的儀仗,優(yōu)雅的景色,莊嚴的宮廷,都是普通人所不能見到,甚至不能想象的。全詩如下:
翠蓋龍旂出建章,鶯啼百轉柳初黃。昆池冰泮三山近,阿閣花深九陌香。徑轉虹梁通紫極,庭含玉樹隱霓裳。侍臣緩步隨鑾輅,岡上應看集鳳皇。小苑平臨太液池,金鋪約戶鎖蟠螭。云中帝座飛華蓋,城上鉤陳繞翠旗。紫氣旋回雙鳳闕,青松還有萬年枝,從來清蹕深嚴地,開盡碧桃人未知。
蘇東坡詩碑
旁邊這方碑石為北宋四大家中蘇軾的作品。內容是蘇東坡《集歸去來辭詩》六首。
蘇軾,號東坡,是宋代著名大的詩人,散文家和書法家。他的一生精力,用在了很多方面,不僅文學藝術造詣很高,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家。但政治上的波折卻影響著他的生活,他曾被幾次貶官,晚年甚至遠赴海南。我們看這塊碑刻的落款是宋元豐四年(公元1081),就是蘇東坡謫居貴州后所作。被貶貴州后,墾荒筑屋,耕食其間,使蘇軾對陶淵明《歸去來辭》中那種隱避的內涵有了特殊的理解和共鳴,借集陶詩字句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與他在元豐五年(1082)所書的《寒食貼》風格略似。而這座碑石也是碑林僅見的一通東坡名詩刻石,被推為蘇貼刻石的較佳者。
米芾四條屏詩
清刻《米芾四條屏詩碑》,是一首反映初春景色的五言詩。"皇都出度臘,鳳輦出深宮,高憑樓臺上,遙瞻灞浐中。仗凝霜彩白,袍映日花紅,柳眼方開凍,鶯聲漸轉風。御溝穿斷靄,驪岫照斜空,時見宸游游,因觀稼穡功"。
米芾,宋代四大家之一,才華橫溢,狂放不羈,他喜唐服,愛怪石,擅收藏,好臨摹,由于舉止不凡,言行怪僻,素有"米顛"之稱。他的書法得蘇東坡的指點,變化多端,章法自然,頓挫分明,氣韻酣暢。他一生酷愛鐘鼎、文竹簡碑刻,是無所不曉,無所不學。他曾任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宮"。
關帝詩竹圖
這是一方奇妙有趣的碑石,將文字與繪畫融為一體,刻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在中國家喻戶曉,其中描寫由于三國之爭,關羽同劉備的兩位夫人在下邳被曹兵困于土山上,關羽為保護兩位嫂嫂被曹操俘虜。關羽的文采武略備受曹操青睞,曹操惜才愛將,賜以高官厚祿并封關羽為漢壽亭侯。而關羽對著這一切淡然處之,最后還是掛印而走。后人贊賞關羽的品行,故產生了這幅關帝詩竹。這幅圖由風竹、雨竹構成一幅秀竹畫圖。風竹的葉子向一邊飄動,就好像有清風吹過;而雨竹的葉子則向下低垂,好似有細雨在擊打。竹葉恰好組成一首五言絕句: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這首詩表達了當時關羽身在曹營身在漢的特殊心情。有人說這首詩是關羽寫給劉備的,據史書記載關羽其人既不善寫詩,也不善作畫,這座碑是清代韓宰附會之作。
魁星點斗圖
《魁星點斗圖》是清代陜西巡撫馬德昭所畫,字體復雜華麗,內容獨特新穎,寓意深刻。
封建社會的科舉考試以五經取士,特別是明清,每經首選一人稱為"魁",而魁星是北斗七星中第一星,所以古代很多學府和學宮多筑有魁星樓,來供奉魁星,以希望金榜題名。碑上魁星的形象是個"鬼"字,它一腳翹起托著"斗"字,一腳獨立在"鰲"字之上,一手拿著毛筆直點"斗"字。古代,皇宮金鑾殿前置有石陛,上面雕刻有鰲的圖案,考中的進士要站在臺階下接迎金榜,狀元有資格站在鰲頭之上,取"獨占鰲頭"之意。同時"鬼"字又由儒家修養(yǎng)的八個字"正心修身、克己復禮"組成,既形象生動,有獨具匠心,即構思巧妙,又寓意深刻。
第五展室
當你離開第四展室,繞過墓志廊,來到了第五展室。這里陳列著宋、元、明、清各代的碑石,許多是涉及撥田、瞻學、修渠補城等內容,為研究當時社會史和地方史,甚至為研究碑林與文廟的發(fā)展史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宋代重刻的秦《嶧山刻石》、清代重刻的漢代《敦煌太守裴岑記功碑》、清注釋《岣嶁碑》以及清代帝王與將相的書法碑石,都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尤其是《官箴》"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不僅指出了為官之道,更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第六展室
第六展室陳列的碑石除少數(shù)是元、明兩代的詩文作品外,大部分為清代的詩詞歌賦。其中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頫的《游天冠山詩碑》、明代書法家董其昌的《秣陵旅舍送公稽章生詩》以及清代康熙的"賜吳赫書"、雍正的"賜岳鐘琪書"、林則徐的《游華山詩》和康有為的《曾貢生裕漢碑》等,還有一些為人處事的格言碑,這些都能使我們全面認識碑林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七展室
譽為"法帖之祖"的《淳化閣帖》陳列在第七展室,它是在宋太宗淳化二年(992)命翰林侍講學士王著,將宮中所藏歷代帝王、名臣及書法名家的墨跡,摹刻在棗木板上并存于宮中,將拓印墨本頒賜給中書省、樞秘院的官員及有功的大臣,因為刻于淳化年間,又是在宮里刻成,所以又稱作《淳化秘閣帖》。但是原帖在刻成后毀于戰(zhàn)火中,碑林的《淳化閣帖》是清順治三年(1646),陜西金石家費甲鑄用"蘭州本"復刻的,共145石,兩面刻字,共分10卷,現(xiàn)存多種版本,唯陜西本刻石最全。
走在第七展室,我們仿佛穿越千年的時空阻隔,再次重溫書法藝術的悠久歷史,真草隸篆,名家薈萃,書法藝術的長河竟是如此波瀾壯美。
當我們徜徉在亭廊殿廡之中,駐足于座座豐碑之間,那賞心悅目、攝人心魂的書法藝術,宛如無聲之樂,無色之畫,無韻之詩,讓人久久不愿離去。
石刻藝術室
走出碑林第七展室后,建于1963年石刻藝術室又會以一件件精美的石刻造像吸引著你,打動著你,讓你嘆為觀止。
"西安石刻藝術室"的匾額由陳毅書寫,整座展室精選漢--唐近一百件的代表性作品,分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兩部分展出。有的生動活潑,有的威武兇猛,有的肅穆端莊,有的慈祥可愛,無論東漢雙獸、畫像石刻、李壽石槨、昭陵六駿,還是菩薩殘像、皇興造像、九層石燈、老君石像,都以精練的風格,簡潔的刀法,高超的技藝,動人的線條,成為古代石刻藝術的精品之作。它們充分展現(xiàn)出中華民族寬廣博大的胸懷和進取向上的風貌,不僅在我國雕刻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更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珍貴財富。
陵墓石
陵墓石刻分為地上和地下石刻,是隨著陵寢制度和喪葬習俗的發(fā)展而形成的。地下石刻為墓室內實用型和裝飾性石刻,它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
東漢畫像石
陜北東漢畫像石為地下石刻,出土于綏德和米脂一帶,用來加固墓室、裝飾墓室。畫像石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除少數(shù)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外,大多則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如車馬出行、農耕放牧、歌舞雜技、狩獵射殺、宴飲迎賓等等,將漢代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思想意識的情況,生動形相地再現(xiàn)出來,成為漢代現(xiàn)實社會的一個縮影。
畫像石多采用減地平雕的技法,使物象浮起,輪廓用粗勁的陰線來勾勒,眉眼須發(fā)等細小部分則用墨線來勾勒。畫像石將雕刻與繪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線條簡潔,輪廓清晰,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是漢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創(chuàng)造的藝術瑰寶。
李壽石槨
李壽字神通,唐高祖李淵的堂弟,因在反隋征戰(zhàn)的過程中立有功勛,死后陪葬唐高祖的獻陵。
李壽石槨,由二十八塊青石組成,前面正中有兩扇可以開合的石門,外部四周雕刻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及文臣、武將、衛(wèi)士、飛天等。石槨內部四周線刻樂伎、舞伎、侍女等畫面;頂端則線刻星宿分布圖,這些圖案再現(xiàn)了唐代貴族的生活豪奢浮華以及宮廷樂舞的柔美多姿,也表現(xiàn)了人們期盼吉祥的美好愿望。
李壽墓志
他的墓志與眾不同,為龜型。龜?shù)乃淖闩糠陂L方形的底座之上。龜甲為墓志蓋,上刻篆書"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國淮安靖王墓志銘"十六字。龜身為墓志銘,用楷書寫成,共1071字,記錄了李壽的平生事跡,墓志雕成龜形,那是高貴地位的象征,也是長久保存的象征。
地上石刻,主要是陵園墓葬前的儀衛(wèi)性和紀念性石刻,具有強大的震懾作用。儀衛(wèi)性石刻是在陵墓前神道兩側置放的石人,石獸等;紀念性石刻則是為了紀念某個事件而精雕細刻,昭陵六駿就是紀念性石刻最為突出的代表作。
昭陵六駿
昭陵六駿是典型的地上石刻,是置放在唐太宗李世民陵寢北司馬道上的六匹戰(zhàn)馬。它們分別是李世民在開國戰(zhàn)爭中曾經騎乘過并且壯烈犧牲的坐騎。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的赫赫戰(zhàn)功和對六駿的最高紀念,采用高浮雕的形式將六駿雕刻在整塊巖石上。浮雕高約171厘米,寬205厘米,由大畫家閻立本主持設計,雕刻家閻立德于唐貞觀十年(636)完成。唐太宗李世民是馬上皇帝,更是愛馬的皇帝,他親自為每匹馬寫出贊語,由書法家歐陽詢書寫在每件浮雕德右上角。六駿無論站立、行走、飛奔,都是他們在戰(zhàn)場上的真實寫照,不僅反映出人與馬生死與共的深厚情義,更展現(xiàn)大唐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不易。然而遺憾的是"颯露紫"和"卷毛騧"早在流失美國,其余四駿"特勤驃"、"青雕"、"什伐赤"、"白蹄烏"雖然經歷了千年的風霜雨雪,依然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它們在默默等待著六駿重逢相聚的時刻。
如果說昭陵六駿將你的思緒帶入火熱的戰(zhàn)爭歲月,而佛教雕像會引領您走進一個寧靜祥和的菩提世界。
宗教石刻
佛教最早產生于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在兩漢之際佛教逐漸傳入我國。魏晉時期,社會動蕩,戰(zhàn)禍連年,百姓生活流離失所,政治統(tǒng)治極不穩(wěn)定。到南北朝時佛教廣為流傳,佛教藝術也隨之興起。
皇興造像
北魏《皇興造像》為兩面浮雕,正面刻交腳彌勒佛像,由于受印度鍵陀羅雕刻藝術的影響,還保留著高鼻、深目、寬額的特點,造像的背光是火焰繚繞的舟形背光,充滿了浪漫色彩。造像的背面及底座用減地平雕的手法刻畫佛教本生故事,背面下方有一段銘文,"遂于大代皇興五年歲次辛亥為亡父母并"字樣,由此斷定造像的建造年代和為誰而造。銘文字體剛勁豪放,具有極高的書法價值。
隨著歷史不斷發(fā)展,佛教在隋唐兩代達到鼎盛時期,藝術風格也走出了魏晉的肅穆莊重、秀骨清相,形成完美成熟、溫厚可親的藝術風格。
唐代菩薩像
唐代菩薩像,殘高110厘米,被譽為"東方維納斯"。它以漢白玉雕刻而成,質地細膩,晶瑩柔潤,再加上那微微突起的胸部和富有質感的腹部,以及那斜披的輕紗、前傾的身軀,使人聯(lián)想到充滿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此時的宗教形象不再令人望而生畏,而成為人間真情的坦誠流露,這不僅是大唐藝術的大膽創(chuàng)新,更是對盛世文化的謳歌贊揚。
這里的每一尊佛像,菩薩、力士、佛陀,無論高大、低小,還是完整、殘缺,它們不再是拒人千里之外的莊嚴肅穆,那眉宇間透出的是超凡脫俗的寧靜和智慧,唇齒間流露的是親切和藹的關懷和期待。
唐代老君像
在唐代更為興盛的是道教,老君像就是當時信仰道教的產物。
老君像,高190厘米,這尊雕像是華清宮朝元閣的遺物。老君即老子李耳,是道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統(tǒng)治者為了強化統(tǒng)治地位,推崇道教,尊稱老子為祖先,發(fā)起尊老運動,開展各項活動,并在科舉考試中增加《老子策》。據說這尊老君像是安祿山為了取悅唐玄宗,在開元天寶年間,從幽州范陽令名工巧匠用漢白玉采用圓雕手法雕刻而成的。老君正襟危坐,褒衣博帶,表情嚴肅端莊,神態(tài)氣宇軒昂,底座又以豐腴華麗的牡丹花為題材,顯得吉祥富貴。老君像不僅是封建帝王政治統(tǒng)治的需要,更是大唐盛世藝術繁榮的象征。
朋友們,今天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參觀到這里就結束了,愿西安碑林給大家的這次金石之旅留下美好的記憶。祝大家參觀愉快,真誠地歡迎你們再次光臨西安碑林。再見!
第9篇 碑林博物館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2966個字,預計看完需要8分鐘,共有171位用戶收藏,30人推薦!
各位游客,中國有四大碑林,而陜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館,以碑石之多、價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歷經9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藝術寶庫。該館藏石3000余方,現(xiàn)展出的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下面,請大家盡情地欣賞一番碑林的藝術精華吧。
碑林博物館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廟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廟改建而成,至今仍處處可見孔廟的痕跡。自古孔廟無南門,禮門儀路兩邊開。所以孔廟的門開在東西兩側,西門稱禮門,東門稱儀路。走進去之后映如我們眼簾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氣坊,它是在明萬歷年間有皇族資助400兩黃金建造而成。北邊有兩個半圓形的水池,是孔廟特有的建筑。叫泮池。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廟特有的建筑,叫欞星門。中門刻有“文廟”東門刻著“德配天地”西門“道冠古今”。在當時,進欞星門有嚴格的規(guī)定,祭孔活動時,只有主祭最高官員才能由中門出入。門內有4根華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門戢門的東側的鐘亭里陳列的是景云鐘。它鑄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間而得名。它用青銅制成,上面有唐睿宗書寫的銘文。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我們在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放的新年鐘聲就是以景云鐘錄制的。與鐘亭位置對應的馬亭里有另一文化瑰寶——大夏石馬。大家看這匹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興6年。。大將軍”等字樣,它和景云鐘都屬于國寶級文物。
大家抬頭遠遠可以看見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兩個大字的燙金匾額,匾額出自清代愛國志士林則徐之手,是他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被革職戍邊新疆伊利時,路徑西安時所寫的。
接下來我們看見的這塊石碑是博物館內形制最大、最華麗的《石臺孝經》?!缎⒔洝肥强鬃拥膶W生曾參編撰的講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親自為此碑作釋作序并書寫,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來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塊巨石組成。所以此碑顯的是頂天立地氣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稱。
下來請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陳列室參觀,這里展示的是《開成石經》。“開成”是因刻成于唐文宗開成年號,“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著作。(包括孝經,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粱傳,論語,爾雅,孟子)這些書都是古代文人學士必讀之書,由于古代印刷術不發(fā)達,所以將經文刻到石頭上作為范本供人們校對?!堕_成石經》由114塊碑石雙面組成,共計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經書,清代又補刻了《孟子》一書,合稱13經。中國歷史上曾組織過7次經籍石刻,只有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時代又早,史料價值極高,于是,人們稱其為“世界上最厚最重的書籍”。
參觀完了開成石經之后,我們就來到了第二展室,這個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以及和書法毫無關系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這通碑是唐朝波瀾壯闊的中外交流史的一個見證,。“大秦”是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的泛稱。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脫里派的中國稱呼。此碑記載了景教的教規(guī),教義,教旨。更難能可貴的是用古敘利亞文記載了景教徒再中國的活動和一些教徒的名字。為研究中國古代同歐洲,中亞交流提供了珍貴資料。在它的拓片傳入國外后引起了國際上的廣泛關注,據說現(xiàn)在已經有了好幾塊景教碑的復制品,但真品還是在我們的西安碑林博物館。
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顏氏家廟碑》,顏真卿不但書法瀟灑流暢,為人也是堅貞不移,剛正不阿?!抖鄬毸肥穷佌媲?4歲時所寫,是留下來的顏書中最早的作品,代表了他早期風格,?!额伿霞覐R碑》是他73歲時寫的,書法造詣到達人書俱老爐火純青的境界。他的書法對后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請大家看這邊的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也是我們碑林“最貴”的一塊碑了。懷仁和尚將王羲之的墨跡集合而成。他以唐太宗能為玄奘撰寫紀念碑文深以為榮,由因唐太宗特別推崇東晉王羲之的行草書,于是他就從320xx年前王羲之遺留的墨跡中搜集字句,為了補齊所缺的字,他不惜在全國張榜重金征集,前后花了20xx年,花費了巨大的代價。因此,集字碑也稱“千金碑”。
好,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第三陳列室,它主要向人們介紹書法的演變史。在這一展廳里,我們可以看到自漢代到宋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源流的書體碑石。大家可以通過比較,來領悟書法的發(fā)展演變脈絡。
大家看這通曹全碑它是我國著名的漢代書法名碑也是漢隸的精品。是陜西合陽縣縣令曹權集資修建的。它體現(xiàn)了我國隸書的特點“蠶頭燕尾,一波三折,蠶不雙涉,燕不雙飛”。也是國寶級文物。
接下來大家來看這兩通碑,分別是張旭的《肚痛帖》和懷素的《千字文碑》,他們是草書的代表作品,狂草,即狂放的草書。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特別是張旭他為人豪爽,嗜酒如命,經常喝的是酩酊大醉,酒醉之后為求盡興竟然用自己的頭發(fā)蘸墨來寫字,瘋瘋癲癲的,因此也被人稱之為“張癲”。而千字文就是用一千個不重復的漢字組成,四字一句對偶壓韻,便于記憶是我國兒童的啟蒙讀物。
穿過著道門我們就來到了第4陳列室。再這里我給大家介紹幾塊比較有趣味的碑石。大家看這是清代馬德昭《魁星點斗圖》此圖以儒家修養(yǎng)的標準“正心修身,克己復禮”八字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硯,右手執(zhí)筆,一腳翹起托一“斗”字,一腳立“鱉”字上,取魁星點斗獨占鱉斗之意。形象生動,拼字巧妙,是文字游戲之作。
清《關帝侍竹圖》圖中有一竿風竹和一竿雨竹,仔細看此圖由竹葉組成五言絕句一首:“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此詩圖實為當時文人附會關羽而拼組的文字游戲之作。
最后,在后面的3個展廳當中,主要展出了一些宋代至清代時期之間的一些詩文碑石。大家可以參觀一下。
各位游客我們碑林博物館不僅是因為“碑石如林“而著名。而且它的石刻藝術也是馳名海內外的。接下來我們來到的便是石刻藝術博物館了,石刻藝術博物館建于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陜西各地的西漢至唐代的石刻70余件,分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兩大類。/zl
由于時間關系再這里我只給大家介紹以下這兩個石刻藝術的代表作昭陵六駿和老君像。
昭陵六駿,相傳由著名的畫家閻立本所作的。營建昭陵時,詔令立昭陵六駿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戰(zhàn)功外,也對這些曾經相依為命的戰(zhàn)馬的紀念,并告誡后世子孫創(chuàng)業(yè)之艱難,六駿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簡潔的線條,準確的造型,生動儀神地表現(xiàn)出戰(zhàn)馬的體態(tài)、性格和戰(zhàn)陣中身冒箭矢、馳騁疆場的場景。它們分別是(白蹄烏,特勤驃,颯露紫,青騅,什伐赤),由于他們過分的精美,其中颯露紫和拳毛瓜兩駿馬石刻于被以美國人勾結封建軍閥盜運美國,現(xiàn)存于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中。六駿經過了1000多年的風雨滄桑但他們的造型依舊健美,神態(tài)逼真,是唐代杰出的藝術珍品之一。
老君像,這座老君像原來位于西安酈山的老君殿,老君既老子,他是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當時統(tǒng)治階級們?yōu)榱司S護自己的政權,推崇道教封老子為創(chuàng)始人。據說這座老君像是安祿山為了取悅李聾基讓人用漢白玉雕刻而成,采用了圓雕的手法,既細致入微有自然生動,也是屬于國寶級文物。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館參觀到次結束了,如果有興趣您還可以參觀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參觀能給您帶來藝術的啟迪,知識的收獲。
第10篇 碑林博物館導游詞
閱讀小貼士:本篇共計607個字,預計看完需要2分鐘,共有246位用戶收藏,29人推薦!
西安碑林博物館位于文昌門附近,館內由碑林、石刻藝術等部分組成,其中由歷代碑石、墓志組成的碑林是館內的亮點,其中包括顏真卿、柳公權、懷素等書法名家的碑刻,還有《石臺孝經》和《開成石經》兩塊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館內,你能夠欣賞到歷朝歷代的碑刻和墓志,這里收藏的碑刻和墓志時間跨度長達20xx多年。其中的珍品有:顏真卿的《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等,是標準的“顏體”;柳公權的《大達法師玄秘塔碑》,是“柳體”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懷仁和尚從晉王羲之遺留的墨跡中選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書家懷素的《千字文》,筆意奔放。
除了書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歡迎就是《石臺孝經》和《開成石經》兩塊碑刻?!妒_孝經》,是儒家經典,碑文由兩個皇帝以四種字體書寫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隸書書寫碑文,又以楷書作小字注釋,又在碑刻成后在碑側用行書作批注,而此這塊碑的碑額是由唐肅宗李亨用篆書所寫的?!堕_成石經》刻成于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詩,書,禮,易,春秋等十二部經書。
在碑林博物館瀏覽時,還可以在館內的“石刻藝術館”中觀賞到四神墓門、唐昭陵六駿圖、孔子見老子圖、青龍朱雀圖等精美的石刻。游玩后,還可以購買到用原碑刻拓印出來的“碑帖”,不過這里的“碑帖”價格不算便宜,從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如果你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在碑林邊上的書院門步行街上購買碑帖,價格相比較便宜些。